原创 秦始皇一生6大世界级建造,4个至今保存完好,成为世界级工程遗产
创始人
2025-08-06 05:32:21
0

秦始皇被誉为中华历史上的“千古一帝”,他首位实现中国大一统的君主,开创了大秦帝国,并自称为“始皇帝”。

然而,秦始皇的丰功伟绩远不止于征服六国、统一中原,他在一统之后的诸多建树,跨越时空,深刻影响了后世数千年。

他亲自推动的六项“世界级”工程,这些工程不仅彰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力量,更有四项历经沧桑,至今依然保存完好,持续为后世子孙带来福祉,发挥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一、郑国渠】

战国末年,秦国历经六代君王的励精图治,国力已至鼎盛,对东方诸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邻国韩国深感自身处境岌岌可危,于是韩桓王精心策划了一出“以工代兵”的妙计,意图通过非军事手段牵制秦国的扩张。

韩国水利专家郑国受命潜入秦国,向秦王嬴政提出了建议——在泾水与洛水之间开凿一条大型灌溉渠道。

这样,丰富的水资源就能灌溉到秦国广袤的土地,提升农业生产能力。

然而其真实意图,却是通过这一浩大工程消耗秦国的国力与资源,从而间接减缓秦国对韩国的军事压力。

嬴政听取了郑国的详细规划后,认为这一利国利民的构想可行。于是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开始启动。

随着工程的深入,秦国人逐渐发现了郑国的真实身份与目的,但郑国却说:“此渠若成,于韩国而言,或可延缓数年之危;于秦国而言,则是惠及万世的伟业。”

嬴政思来想去,认为郑国之语虽然有几分狡辩的意思,但也非常有道理。

历经十年,动员超过十万民工,郑国渠终于完成。

郑国渠的渠线设计大致沿海拔450~370米的高程,由西向东蜿蜒在渭北平原的二级阶地上,居高临下,最大限度地控制和扩大了灌溉面积。

郑国渠的建成,不仅如韩国所愿,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秦国的国力,但更重要的是,它彻底改变了秦国北部的农业面貌。

数十万亩曾经荒芜的土地得到了有效的灌溉,盐碱地得以改良,粮食产量实现了质的飞跃,较之前增长了六倍之多。

这不仅极大地提升了秦国的农业生产力,更为其国家实力的增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后来秦朝统一六国铺平了道路。

为了纪念郑国的卓越贡献,这项工程被命名为“郑国渠”。

时至今日,郑国渠的遗迹仍存,并且在2016年成功申报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二、万里长城】

谈及秦始皇遗留给后世的世界级建造奇迹,可能很多人都会首先想到万里长城。

它宛如一条巨龙,蜿蜒盘踞在北方的崇山峻岭之间,见证了华夏民族的历史沧桑。

秦国灭六国统一天下后,为了抵御游牧民族的侵扰,命令蒙恬将军北逐匈奴,收复河南地一带(今内蒙古鄂尔多斯一带)。

随后,蒙恬收到新命令,即把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进行加固和扩建,形成了一条坚固的防线。

蒙恬将军率领30多万民工,就地取材,将山石切割、打磨后堆砌起来,每块石头重达50斤,工程的艰巨程度可想而知。

在接下来的10年里,长城不断延伸,穿越了大漠戈壁,将原先分散的长城段落连接成一个统一的防御体系。

汉代贾谊在《过秦论》中说,“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长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中华民族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屏障。

如今,虽然它不再承担军事防御的功能,但它依然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中华文化的象征。

万里长城横跨中国北方多个省份,全长约2.1万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

世界新七大奇迹评选,中国万里长城位居第一。

1987年12月,万里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三、灵渠】

除了著名的郑国渠灌溉了关中平原的沃土外,还有一条同样由秦始皇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引人注目。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巩固南方边疆,决定发起南征,征服岭南地区的百越族。

公元前214年,王翦担任主将,蒙恬为副将,率领30万秦军南下。

然而,秦军深入岭南后,后勤补给成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从秦国本土运送粮草,路途遥远,且容易被百越族切断。

于是,秦始皇下令修建一条能够直达前线的水运补给线,这就是连接湘江和漓江的灵渠。

灵渠的设计非常巧妙,利用地形的高低差,通过一系列闸门和运河,实现了南北水系的沟通。

这样,秦军的粮草就能从湘江顺流而下,通过灵渠快速运抵前线,为南征百越提供了决定性的支持。

这不仅是一条军事补给线,由于它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对当地的灌溉、航运和城市供水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一项具有长远意义的工程。

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2018年8月13日,灵渠被列入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并且享有“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尽管近年来灵渠出现了一些堵塞,但随着相关保护和修缮工作的持续进行,相信灵渠将更好地发挥其历史、文化和教育价值。

【四、始皇陵】

位于西安市临潼区的秦始皇陵,是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是首批4A级旅游景区,其名声远播,几乎无人不晓。

秦始皇陵的建造始于嬴政13岁即位时,历时38年之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帝王陵墓。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陵中藏有无数稀世珍宝,以及众多陪葬坑和墓葬。其中,广为人知的兵马俑坑仅是众多陪葬坑中的一个。

20世纪兵马俑的发现,并未完全揭开秦始皇陵的神秘面纱,反而增添了更多的未知和谜团,激发了人们对这座陵墓的无限好奇。

兵马俑坑作为陪葬坑之一,其精细的工艺和庞大的规模已经令人惊叹,由此可以想象秦始皇陵的壮观景象。

史书记载,秦始皇陵内部装饰有水银制成的江河,金银打造的山川,穹顶镶嵌着夜明珠,宛如璀璨星空。

然而,目前的考古技术尚不足以确保秦始皇陵开启后其中的文物能够得到完美保护,因此秦始皇陵在短期内仍将与人们保持一定的距离。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考古技术的不断发展,总有一天,我们能够揭开始皇陵的神秘面纱,亲眼见证这位千古一帝陵寝的辉煌与壮丽。

【五、秦直道】

除了长城,蒙恬还总领修建的一项宏伟工程是秦直道。

秦直道自咸阳城起,一路向北,穿越崇山峻岭,直达边境重镇雁门关,其延伸段更可触及包头地区。

为了修筑这条前所未有的大道,多达30万的士兵与百姓被征召参与这一壮举。

然而,由于工程浩大且需翻越重重山岭,秦直道的修建耗时极长,甚至在蒙恬不幸离世后,仍未完全竣工。

秦直道的宽度设计巧妙,一般在15至30米之间,最宽处更是超过了50米,这样的道路足以容纳多支军队并行或快速调动。

作为一条军事通道,从秦都咸阳北面的秦林光宫直达九原郡,极大地缩短了军队与物资从中央到边疆的运输时间。

在冷兵器时代,这样的道路无疑是军队快速响应边疆危机、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

在秦朝及后世的多个朝代中,秦直道都成为了向边境地区快速部署兵力的关键通道,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和边疆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历史的发展,道路上的商贸活动日益频繁,来自各地的商品和文化在这里交流融合,促进了边疆与内地的紧密联系。

秦直道成为集军事、贸易、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多功能交通大道。

随着火器等新型武器的出现和战争方式的改变,秦直道作为传统军事通道的重要性逐渐降低。

同时,随着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和交通方式的多样化,秦直道在交通运输方面的作用也逐渐被其他道路所取代。

最终,秦直道慢慢被废弃,成为了一段尘封的历史记忆。

但是,秦直道作为中国古代交通史上的杰出代表,其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依然不可磨灭。

它不仅是古代中国的“高速路”,见证了古代中国的繁荣与开放,也承载了无数先辈的智慧和汗水,是中华民族坚韧精神的象征。

【六、阿房宫】

杜牧笔下的阿房宫:“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一宫之内,而气候不齐。”

虽略有夸张之辞,但却勾勒出了阿房宫昔日那令人叹为观止的宏伟与奢华。

阿房宫占地56平方公里,这样的面积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足以容纳数万人居住和工作。

宫殿群的布局精巧,宫城、宫阙、宫殿错落有致,既体现了皇家的威严与尊贵,又不失艺术的和谐与美感。

七十二处王城的设置,更是彰显了秦始皇对于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和对于皇权至上的绝对追求。

在建造过程中,秦始皇汇聚了全国顶尖的工匠与资源,这些工匠们以他们的智慧和技艺,为阿房宫赋予了生命。

木工宫韦以其精湛的木构架技艺,打造出了坚固而华丽的宫殿结构;石工李冰则以其开山取石的勇气和技艺,为阿房宫提供了精美的建筑材料。

这些工匠们的辛勤劳动和卓越贡献,使得阿房宫成为了一座集建筑艺术之大成的杰作。

此外,阿房宫还汇聚了各国的珍宝和名画,这些珍贵的艺术品不仅展示了当时各国文化的精髓和风采,也为阿房宫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气息。

然而,秦始皇在东巡途中骤然离世,阿房宫的建造也因此中断。

秦二世继位后,为修筑皇陵而暂停了对阿房宫的修建,这座超级宫殿最终未能完全竣工。

更为遗憾的是,项羽攻入咸阳后,一把大火将阿房宫化为灰烬。

尽管如此,阿房宫的名字却永远镌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

1991年,阿房宫遗址被联合国确认为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基址之一,跻身世界奇迹之列。

“烂尾工程”还能在两千年后得到如此高的荣誉,不得不说,咱们老祖宗确实厉害。

【结语】

秦始皇主导修建的这些工程,不仅在当时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它们如同一部部活的历史书,静静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时代故事,让世界见证了古代中国的辉煌。

也许我们难以参透古人的巧夺天工,但这些丰厚的遗产,无疑激励着我们不断努力与持续创造。

【end】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74岁专家称满清入关是为民族融... 俗话说,读史能使人明智 ,但若是这历史被篡改得面目全非,还有读的必要吗? 喜欢看《百讲讲坛》的朋友...
原创 如... 三国时期群雄割据,一时间涌现出了很多英雄人物。大家所熟悉的就是刘备、关羽、张飞他们三兄弟。还有曹操和...
首次向公众开放 明十三陵永陵、... 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明十三陵,是明朝13位皇帝的陵寝所在地。日前,明十三陵永陵、思陵首次开放公众预约参...
原创 1...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58年耿...
原创 “... 民间有一个说法,叫“少不看水浒,老不读三国”。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说法?很多人认为《水浒传》中打打杀杀...
原创 雍... 雍正四年雍正夺嫡路上最大的敌人允禩与允塘先后死在了禁所,九王夺嫡之争彻底结束,雍正的皇位也算是坐稳了...
原创 宋... 作者:陈二虎 一、乘胜北伐 话说宋太宗赵光义荡平北汉,志得意满,创作了《平晋赋》和《平晋诗》,命侍...
原创 俄... 俄国是东欧第一大国,也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其领土面积几乎等同于第二名加拿大和第三名中国相加的...
原创 克... 克劳迪皇帝是罗马帝国的的第四位皇帝,在侄子卡里古拉遇刺之后。本来没有继承权的克劳迪,由于是朱利乌斯家...
原创 大... 前言: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每一个王朝的兴衰都留下了无数值得深思的痕迹。但是,当一个曾经辉煌的帝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