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1587年),大明奇人海瑞,贫病交困病逝在南京任上。他没有子女,靠着同僚凑钱,才办理了丧事。
《明史》中描写“卒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葛帏敝,有寒士所不堪者.....”。
海瑞身后获赠太子太保,谥号忠介。成为琼州府历史上最大的官。
海瑞的家族为他过继了儿子,这位官二代却抓住机遇,在琼州府海口大做走私生意。
清官,走私分子,海氏家族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家族呢?
豪门海氏
在我们的记忆中,海瑞一生都是清贫的,而且没有子嗣,连丧事都办不起。家中一定也没有什么钱,但是翻阅史书却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
明代进士梁云龙撰写的《海忠介公行状》一书中,给我们描述了琼州海氏豪门,海瑞过继的孙子海述祖,正是豪门中最富有的商人。
海瑞生前没有子女,那么过继的孩子从哪里来?
梁云龙在《海忠介公行状》一书记录,海瑞堂弟海珥二儿子,海中适过继给海瑞。
我们就要捋一下,海家在大明的历史。
《海氏族谱》中,我们了解到,海南海姓始祖海俅,南宋理宗时由福建迁往广东,后代海逊之在明太祖开国之初,任广东卫指挥使。
(五世祖)海答儿于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跟随父亲从军琼州,落籍琼山左所,之后举家定居在琼山府城朱吉里下因村。
到了海宽这一代,希望儿子读书、入仕,他的大儿子海澄在1457年考中进士,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二儿子海澜考中了举人,三儿子海翰也混了个廪生名分。
海瀚就是海瑞的父亲,他早逝,海瑞是靠着性格坚强的母亲谢氏抚养成人。
海瑞是举人,官做得也不大。1550年4月,不得志的海瑞干脆回了家乡。在这期间,海瑞娶了同村的丘氏。
丘夫人可不是普通人家的女子,她的曾祖父叫丘浚,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海、丘两家的联姻,就不再是简单的生儿育女了,两家形成了琼州官场的势力。
1585年,已经73岁的海瑞,突然被皇帝召回,调他担任南京任都察院右都御史,很快升任吏部右侍郎。可惜没有多久,海瑞就在任上去世了。
梁云龙跟海瑞是琼山县同乡,海瑞在家乡时,非常欣赏他的能力,将自己侄女许配给他。
不得不说海瑞有眼光,很早就布局,构建自家的网络。梁云龙55岁考中进士,轰动了整个琼州,梁也不负期望,一路做到兵部左侍郎,梁海两家互惠互利。
海瑞死后,皇帝赠封他太子太保,他的子侄们陆续考中进士,进入仕途,海氏家族子孙一起努力奋斗,加上亲家丘氏家、梁氏的帮衬,海氏家族在琼州还是豪族。
官二代
海瑞继子海中适是典型的官二代,他可不是死脑筋,虽然海瑞有太子太保的头衔,不能给他带来仕途的帮助,这时海家的亲戚梁云龙在朝为官,海中适抓住这个机会,在琼州府海口关口大做走私生意。
这个官二代思考的是怎么用手中的资源,化成财富,保持海氏一门的荣光。
海家是世代军籍,族中有大量的子弟在军中效力。
海瑞去世的时候,家中一贫如洗,但海青天的名气跟影响力存在。当时海中适的堂姐夫梁云龙已经是国防部常务副部长,堂兄海鹏也已经是掌管粮运、水利、屯田、牧马、江海防务等事的通判。官二代开始了人生蜕变。
大明的皇帝都很抠门,只想着自己享受,不肯将发财致富的机会,给到民营资本手中。
隆庆年间开海禁,对外贸易必须领官方的票引,才能出海贸易,和盐引功能一样,全国只有110份票引。
当时对外贸易的票引都在广州、泉州、厦门、福州的港口,票引的颁发掌握在市舶司手上。尽管海适中有高官的亲戚,还是拿不到广州市舶司的通行证。
既然这样,海氏依然可以靠着权力,走私逃过国家的稽查,赚足了第一桶金。
海南主要特产槟榔、椰子,海中适将大量的槟榔运送到泉州一带贩卖,换取资金在泉州将南下的生丝运到南洋。
生丝和丝绸都是禁运品,利润高达100%,一次货运获利颇丰。
明代《筹海图编》对沿海地区豪族走私有这样记录:沿海各地,每处都有几家豪族,一直参与走私生意,普通人无法撼动。当外国商船停泊在公海上,挂着这些家族旗号的船只就会去和他们交易,形成惯例。
海瑞用一生的自律,赢得了廉洁的名声,在死后得到了,皇帝的追赠,成为琼州府品级最高的官员,加上他身前苦心经营的官场圈子,海氏家族成为琼州绝对的豪族。
海中适的儿子海述祖从小受到了熏陶,没有走科考的路子,在爷爷海青天的光环下,海述祖将父亲的走私事业发扬光大。
官二代海中适利用家族的威望,做起了贸易生意,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儿子居然成了首富。
琼州首富
身为海瑞孙子的海述祖,家资万贯,气质非凡。在中原纷乱的年代,再走海瑞老路已经行不通了,所以不屑科举仕途。
海述祖在完成了财富积累后,做起了航运生意,专门为走私商人贩运货物。
大明王朝的规定,民间只能造打渔船一类的小船。但是造一艘十丈长的海船,依然需要五百两黄金以上。
海家在那时,造出超越皇家战舰的巨型海船,所耗银两更是无法计算。
1642年,大明辽东发生了松山战役,之后祖大寿投降清军。辽东已经无法和清军抗衡了。
同年,海家的巨舰出海了,船上有38名走私商人,还有他们的货物。
海家可以让38名走私贩子的货物,躲过官方检查,可见海氏家族在海关的影响力。
几个月后,海述祖安然无恙回到琼州,带回了大量的珍宝,但他船上的38名走私商人,都莫名地失踪了。
看起来这是一场黑吃黑,海述祖的巨舰耗资千金,用了三年之间造成,在船中设置机关,38名走私商人自然无法知晓的。
在天下混乱的时代,崇祯皇帝推行严刑峻法,走私是要杀头的,所以将38名走私商人杀在海上,家人也无处申冤,也只能默认遭遇暴风雨的事。
海述祖回到琼州后,立即变卖珍宝,移居广州,不做贸易生意,而是买田置地,当起了地主,将自己贸易商人的身份进行彻底隐藏。
1696年,那个时候海述祖已经96岁,他跟方麟趾透露了1642年春天发生在海上那一场杀人越货的经历。
#海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