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康熙:如不削藩,大清必亡,如果允许三藩世袭罔替,会有什么影响
创始人
2025-08-06 05:31:59
0

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平西王吴三桂杀害云南巡抚朱国治,随后发布檄文,宣布反清,掀起了长达八年的三藩之乱。

其中,吴三桂作为主力,一度占领了大半个南方,令满清权贵忧心忡忡,甚至萌生了退回关外的念头。

幸而吴三桂年事已高,加之优柔寡断,错失了许多良机,这才使得康熙有了喘息之机,最终平定了三藩之乱。

三藩之乱,又称三藩叛乱,是发生在清朝康熙年间的一场重大军事叛乱。起因是三位藩王吴三桂、耿精忠和尚之信因利益受损而联合反叛。吴三桂首先举兵反清,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局势一度对清朝不利。然而,康熙帝采取了果断措施,通过分化叛军、加强防守和调集军队,最终平息了这场叛乱。这场动乱不仅对清朝的政局造成了深远影响,也对后来的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老实说,三藩之乱是清朝入关以来最危急的时刻。如果处理不当,再加上准噶尔之乱的爆发,南北夹击之下,后果恐怕会极其严重。

所以,当康熙听到吴三桂去世的消息时,不禁感慨道:“若是再拖延几年,将会怎样呢?”

有人认为康熙不应轻率地削减藩王势力,哪怕要削藩,也应等到吴三桂去世后再行动。

然而,问题在于三藩确实已经到了必须削弱的地步。毕竟,三藩原本就不应存在,只是在入关后局势变动的情况下才产生的一个矛盾爵位。

而且,这也不符合清朝的爵位管理制度。毕竟,和的地位比宗室亲王还高,其他人怎么能容忍呢?

康熙帝

三藩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三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皇太极登基称帝的三顺王时期。

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十一日,皇太极宣布改元崇德,正式登基称帝。既然登上帝位,自然要效仿中原王朝的制度封爵,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封王爵。

登基后不久,皇太极于四月二十三日进行了一次王爵的分封,受封者分为两类:宗室王爵和蒙古王爵。

宗室王爵:代善被封为礼亲王,济尔哈朗被封为郑亲王,多尔衮被封为睿亲王,多铎被封为豫亲王,豪格被封为肃亲王,岳托被封为成亲王,阿济格被封为武英郡王,杜度和阿巴泰则被封为贝勒。

关于蒙古王爵的封授,许多蒙古盟友被分封为王爵,如巴达礼被封为土谢图亲王,吴克善被封为卓礼克图亲王等。

这些被授予王爵头衔的蒙古贵族,与清朝结盟的蒙古部落首领或他们的后代不同于宗室王爵。实际上,他们相当于外藩的王爵,类似于明朝时期册封的顺义王俺答。

三顺之王

四月二十七日,皇太极再次进行封爵,这次册封的是三位汉人王爵,即孔有德为恭顺王、耿仲明为怀顺王、尚可喜为智顺王,史称“三顺王”。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三顺王的地位和意义与当初的俺答顺义王相似,都是清朝的外藩王爷。

当时清朝尚未入关,也未划拨土地给他们,册封纯粹是为了拉拢他们并彰显皇帝的恩德。

而且,他们的地位和实际权力远远不及宗室王爵。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三个人并未入旗。

清朝的统治基础主要依赖于八旗制度,这其中不仅包括满族八旗,还有蒙古八旗以及汉族八旗。

无论如何划分,其实他们本质上都是旗人。

然而,无论如何分类,本质上他们都是旗人,即清朝统治者的自己人。

最初被安置入旗的有佟养性、范文程、宁完我等人,后来投降的明军将领李永芳、鲍承先、石廷柱、马光远等人也被安置入旗。

至于为何不让孔有德等人入旗,这完全是皇太极为了集中权力的策略。将他们保留为独立的汉人武装,是为了破除八旗贵族的分权问题,以实现自己的集权目标。

然而,汉人也需要被拉拢,毕竟不可能让旗人中的汉人来担任王爷,这样就会回到八旗封王的局面。因此,皇太极选择了这三个人作为外藩王爷以充门面。

如果遵循皇太极的做法,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然而,随着八旗入关,这个没有实权的三顺王突然间变成了掌握实权的藩王,其地位也随之变得尴尬起来。

从名义上的外藩王爵转变为掌握实权的王爵

清朝入关占据中原,成为继明朝之后的又一个中原王朝。此外,加上被封为平西王的吴三桂,汉人藩王一下子就有四个了。

入关之后,身份地位发生了改变。

在南下平定的过程中,这四位汉人王爷由于特殊身份,不仅获得了更多领兵征战的权力,还立下了诸多战功,迅速使他们从名义上的外藩王爵变成了真正掌握实权的王爵。

顺治六年(1649年)五月,三顺王的爵位进行了调整。孔有德被封为定南王,耿仲明封为靖南王,尚可喜封为平南王,而吴三桂则依然是初封的平西王。

身份和地位的逐渐转变引发了许多人的不满,但实际上,最早感到不满的是汉军旗。

其实早在三顺王时期,汉军旗就已经对三顺王的王爵身份感到不满。

毕竟同样是向明朝投降,凭什么他们能够被封为王?满人却认为,他们只是外藩的王爷罢了,没什么特别的。

因此,汉八旗不断地抨击三顺王。三顺王又能如何应对呢?只能被动地防御招架罢了。

而在入关之后,这几个人的权力和地位不断提升,汉军旗因此彻底盯上了他们。比如,耿仲明因纵容部下私自藏匿逃亡人员而被弹劾,最终被逼自尽。

这正是当时激烈斗争的一个缩影。毕竟入关后,汉军旗立下的功劳丝毫不逊色于他们。而且,这四位汉人王爷的地位和身份已经发生了变化,心里产生不平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在顺治九年(1652年),孔有德与其子孔廷训相继阵亡,四藩因此变为三藩。

随着永历政权的覆灭,三藩世袭罔替与永镇地方的制度已逐渐不符合清朝初期的王爵管理规范,确实到了需要解决或改变的时候。

世袭罔替与降等袭爵的冲突

众所周知,清朝宗室的爵位,除了少数几位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以外,其他都是按降等袭爵的制度传承。

皇族封号

在三藩之乱之前,除了四位亲王和三位郡王之外(其中多铎的爵位曾一度降为郡王),其他所有的爵位都是严格按照降级制度继承的。

清朝的规定确实非常严格,即使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后代也不例外。此外,清朝前期对爵位的授予同样严苛,皇子们大多只能获得贝勒、贝子等头衔,而郡王的封号并不常见。

例如,与努尔哈赤一起征战四方的穆尔哈齐,到孙子一代时已经成为无所事事的宗室成员;

阿巴泰虽然战功赫赫,但直到去世也只是个不能世袭的郡王。

关于杜度,他在努尔哈赤时代便已担任旗主一职,然而直到去世时仍只是不能世袭的贝勒。

这些人还都是宗室,至于其他满清的权贵,比如五大臣,以及那些有功绩的汉臣,他们的功劳实际上并不逊色于三藩。

乾隆时代的征战画作

在他们看来,像你吴三桂这样的汉人有什么资格?竟然还能世袭罔替,甚至拥有实封之权。

既然三藩可以获得世袭罔替的王爵,那么为何朝廷不赐予他们这种世袭罔替的地位呢?

另一方面,清朝对宗室的管理非常严格,稍有不慎就会被罚去爵位。有时仅仅因为一次战败或一句失言,便会失去爵位。

然而,尽管耿仲明因收留逃人本该被剥夺王爵头衔,但多尔衮还是允许其子耿继茂世袭王位。

不怕要求苛刻,只怕处理事情不公。

因此,到顺治末年,三藩不仅能够永久镇守,还能世袭罔替。这会让那些为清朝入关立下战功的宗室和功臣们作何感想呢?更何况,即便是宗室王爵,他们也没有开藩的权利。

这样一来,三藩与满清传统的宗室爵位制度发生了冲突,这会让自己的基本盘觉得不公平。

永历政权覆灭后,清朝要么取消三藩,要么效仿孙可望的模式,让王爵世袭几代后再降爵处理。

可以选择让宗室外出开拓封地,同时酌情授予一些满汉功臣王爵。

然而,这样一来,清朝的皇族便会重蹈明朝宗室的覆辙,且问题会更加复杂。

可以让宗室外出开设藩地,同时对部分满汉功臣酌情授予王爵。

然而,清朝此时无所作为,辅佐康熙的四位辅臣也未意识到异姓诸侯王对皇权的潜在威胁,反而继续容许他们的存在。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三藩势力已经根深蒂固,并对清朝的统治构成了严重威胁。

如果三藩再不撤,国库恐怕很快就会支撑不住。

老实说,如果只是三藩的三个王府,康熙也许还能容忍,但问题在于,三藩背后还有几十万人需要养活。

例如,三藩之首的吴三桂,总管四镇的兵马,麾下拥有三万多士兵。这些士兵的背后还有大量的家属,以及一众武官,总人数可达十几万。

每年,三藩都要向朝廷索取总计千万两白银的军饷,其中吴三桂一人便需五百万两。

此外,三藩不仅地位显赫,还在境内垄断商贸并私自征收关税,更是经常横行霸道,无视法纪。

这意味着朝廷不仅无法征收这些地区的税收,还要每年耗费大量资金。此外,三藩还握有一定的官员任免权,彻底成为了国中之国。

这样的三藩如果不撤,每年白白送他们上千万两白银,天知道他们是否还会继续增加税额?到那时,是增加还是不增加呢?

《六国论》中早已提到:“用土地来讨好秦国,就像抱着柴薪去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熄灭。”

三藩的欲望只会愈发膨胀,当朝廷无法再满足他们的要求时,他们下一步自然就会起兵造反。

因此,尽管众人纷纷劝阻,康熙仍然坚持削藩。虽然他在削藩这件事上显得有些急躁,但实在是迫不得已。

由于西北的准噶尔汗国开始崛起,图谋占领蒙古草原,漠北的蒙古部落也随之蠢蠢欲动。康熙有意动兵,但若先对漠北用兵,必然会引发三藩趁乱进攻。

南北两方和西边的夹击更加惨烈。

不如趁准噶尔汗国尚未出手之时,主动削弱藩国的力量,以防他们联手。

事实上,情况的确如此。三藩之乱刚刚平定几年后,康熙就三次亲征噶尔丹。

因此,回到那个关键时刻,康熙不得不进行削藩。

#深度好文计划#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3分钟2球!鲍勃抢断助攻,赖因... 直播吧08月17日讯 新赛季英超首轮,曼城客战狼队。37分钟,鲍勃抢断助攻,赖因德斯破门,曼城2-0...
范瑞婷:方舟远去 遗泽后昆 人物名片 范瑞婷,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中国记忆规划协调组副组长,《一生一事:顾方舟口述史》访谈...
万里山河路丨在这里,我们竟然找... 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法兴寺内宋代彩塑。 海报新闻记者 赵鹏程 山西长治报道 作者:冯宗本。这是一个普通...
原创 张... 综述 作为近代爱国名将,张学良的一生跌宕起伏,身为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张学良被重点培养,作为蒋介石...
原创 5... “感谢,太感谢您了首长!我一定做出成绩,报答您的救命之恩!” 这个男人一下跪倒在陈赓面前,一把鼻涕一...
原创 道... 道光皇帝才是清朝灭亡的真凶,曾先后两次犯了决策性错误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清朝的衰落犹如一场缓慢...
原创 隋... 隋炀帝墓中,出土一“土疙瘩”,专家研究863天后惊艳众人 导语:中国文化深厚,对于很多人来说,历史距...
山洞古墓挖出秦简,陈胜吴广真实... 我们自幼在课本中获得这样一个知识点:两千多年前的秦王朝大修长城、苛捐杂税、民不聊生,天下苦秦已久,陈...
原创 回... 1949年,朝鲜战争爆发,由于自然灾害和常年征战,朝鲜境内兵力严重不足,仅剩的5个师缺乏作战经验,不...
原创 陈... 1995年年底,粟裕机要秘书徐玉田在阅读完陈士榘回忆录中的序文部分后,脸色变得非常难看。 徐玉田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