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无难事,只要有心人”这句励志神句,竟然在宋代的墓葬里被发现!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于8月3日公布了临猗两座宋代砖雕壁画墓相关的发掘资料。这次发掘为研究宋代民俗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对我们了解当时社会风貌具有重要意义。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的孙吉镇天兴村东约750米处,被人于2016年8月发现了两座宋代墓葬。这次考古发掘经过仔细清理和整理,发掘人员在这两座墓葬内发现了一系列珍贵的文物,如砖雕、壁画和题记等。这些文物保存状况良好,使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窥见宋代的生活面貌和文化特征。
在对墓葬形制和纪年进行判断后,专家确定这两座墓葬确实属于宋代。这个发现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宋代社会提供了实际依据。
这两座墓葬都是仿木结构的彩绘砖室墓。其中一座墓葬(M1)由墓道、墓门、前室、甬道和后室组成。墓门上方有一处土体雕饰缠枝纹饰土雕。虽然在清理前已经遭到了破坏扰动,但是墓葬前室和后室的砖雕和壁画分布布局精致,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了仿木构建筑、妇人启门砖雕以及人物、花卉和题诗的彩绘和墨书。
墓葬前室的南壁墓门上方有一朵彩绘牡丹。墓门东侧下方墨书:“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这句墨书揭示了墓主人的崇德向善之心。通过将道德高尚与灵异神秘相结合,墓主人表达了对道德准则的高度尊重和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
墓门西侧下方墨书:“熙宁八年□九□□”。这个墨书提供了墓葬的确切年代,指的是北宋神宗赵顼在熙宁年间的第八年(1075年)。这一纪年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参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诠释这座墓葬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
在这座墓葬中,墓门的两侧墨书所传递的信息具有深刻的内涵。一方面,道德伦理的重要性被强调,墓主人追求高尚的品德和行为规范,并把这种追求视作是与神龙、鬼神等超自然力量共存的必备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准确标记墓葬的年代,我们可以推测出墓主人生活在北宋时期,这对于研究历史和文化遗产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
东、西两壁分为两部分,下部为人物壁画。但是东壁的人物壁画出现了严重的起翘和脱落情况。尽管如此,残存的部分依然可以辨识出七位男性人物。根据内容推测,这些壁画可能描绘了判案场景故事。
与之相比,西壁的人物壁画脱落程度更为严重。仅有五位男性人物的残留部分可被识别。据猜测,这些壁画可能是描绘了宋代散乐图或者展示了民间社火形式的乐舞图。
而人物壁画的上部则是壸门,它的上方形成了六道拱券,墨书题字隐约可见一些内容。其中一些字句如下:“世上无难事,只要有心人”、“花有去年今日色,人无今日去庸颜”。这些字句给人以思考,似乎提醒着我们珍惜生命,追求真理,以及把握当下的重要性。
墓葬后室北、东、西三壁的设计非常相似。这些墙壁首先使用白灰水进行刷白处理,给人一种干净明亮的感觉。而且,为了增加视觉效果,设计者还在壁面上施以彩绘,使得整个空间更加生动鲜明。
在墓葬后室的底部,我们可以看到须弥座的存在。这种座位由砖块雕刻而成,上下部分都镶嵌着精美的砖雕仰俯莲瓣。这些瓣瓣花朵栩栩如生,给人一种华丽的感觉。
同时,为了便于出入,设计者在墓葬后室的中间设置了一扇板门。这扇门不仅起到了隔断的作用,还能让人们更加方便地进入与离开。而在门的两侧,我们可以看到特别设计的破子棂窗。这些窗户不仅能够提供充足的自然光线,还能增加整个空间的通风效果。
对于壁面上部的装饰,设计者采用了砖制仿木构普拍枋和铺作等结构。这些结构的使用既增加了整个墓葬后室的稳定性,又给人一种仿佛置身于木质建筑中的错觉。这种装饰方式不仅独特,还能展现出设计者对细节的精心考虑。
另外,发掘中还发现了一座墓葬(M2),由墓道、墓门和墓室组成。墓室内出土了一座石棺和一些文物。石棺上刻有题记,说明这座墓葬是宋代的墓葬。
通过这次发掘,我们可以窥见宋代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墓葬内的砖雕、壁画和题记等文物展示了当时的建筑风格、艺术技巧和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墓门上方的彩绘牡丹和墓室内的砖制仿木构结构都显示了当时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形态的模仿。墓葬前室和后室的壁画描绘了各种不同的场景,包括妇人启门、人物、花卉和题诗等,从中我们可以推测出宋代人们对家庭生活、社交活动和艺术表达的重视。
此外,墓门下方的墨书提供了准确的纪年信息,将这座墓葬的年代确定在北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这为我们研究宋代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总的来说,这次发掘对于研究宋代民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墓葬内的文物和纪年信息,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宋代社会的生活方式、艺术特色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这些实物资料为我们揭示历史真相,重建过去的面貌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