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春天,陈毅指挥歼灭了张灵甫的整编74师。
值得一说的是,起初,陈毅瞄准的并非张灵甫,而是比他名气更大的汤恩伯。”
这是一位号称“历史学者”的文章里说的。
汤恩伯和张灵甫谁名气更大?
网友耳熟能详的肯定是大网红张灵甫了吧。
现在只要是聊起那段战争史,张灵甫的好像名气比他的老长官王耀武都大。
如果是在1946年,尽管张灵甫是红极一时的天子门生,拱卫首都的御林军首领,那在常凯申面前的地位和以及在军方的权力、影响,别说王耀武,就是汤恩伯,张灵甫差的也不是一点半点。
咱们从两个人的经历较一下资历。
整编师长(军长)张灵甫
张灵甫,1903年出生在陕西,据说是北大肄业,经于由任老先生举荐,投考黄埔军校,成为黄埔四期。
1926年10月,23岁的张灵甫(当时的名字叫张钟麟,字灵甫),进入国民革命军21师,任见习合格后任排长,随部队北伐,开始了他的军人生涯。
北伐战争结束后,张灵甫以连长身份平调到第1师2旅6团1营2连任连长。
因为作战勇敢,多次负伤,很快被提升为营长。
1933年晋升胡宗南所属第一师独立旅第1团团长。
张灵甫也有了空闲,于是请假回西安老家,没想到却演出了一场“团长古城杀妻案”,枪杀了妻子吴海兰。
至于当时张灵甫请假回家是正常休假看望老人妻儿,还是听说妻子在家出轨回去兴师问罪,这个没有人能说清楚。
抗战爆发,戴罪立功释放出狱的张灵甫投靠他的老上级王耀武。
淞沪会战崭露头角,张灵甫开始了辉煌的军旅生涯。
抗日战争中,表现突出,几年时间,从团长晋升为副师长、师长、副军长、军长。
到1946年4月20日,张灵甫出任74军中将军长,兼首都警备司令,统领国民政府首都军警,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在南京的十个月,也是他和第四任妻子人生最舒服、最风光的日子。
1946年7月,内战爆发,改为整编第74师师长的张灵甫奉命率部从南京调往徐州,二战涟水,昙花一现,损兵折将,埋下苦果。
1947年5月,整编74师被华东野战军5个纵队10万人包围在孟良崮上,张灵甫兵败身死。
兵团司令汤恩伯
汤恩伯,1900年生于浙江武义县,早年就读于闽浙军讲武堂。
1922年进入东京明治大学法科,后经陈仪引荐,公费资助,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八期步科学习。
为了感谢和怀念陈仪的知遇之恩,改名为“恩伯”。
1927年,毕业回国的汤恩伯经陈仪举荐,担任南京陆海空总司令部中校参谋。
这个时候,张灵甫还是一名基层部队的连长。
1928年,黄埔军校迁往南京,改为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汤恩伯调任中央军校第六期学生总队大队长。
所以说,汤恩伯不是黄埔军校的前几期,也不是常凯申的“学生”。
1930年,汤恩伯就当上了少将旅长,1931年升任为陆军第二师师长,1934年,升任第13军军长。
这个时候,张灵甫只是胡宗南手下的一名团长。
1941年,汤恩伯因在南口战役等的抗日战功(加上其他将领的失职),出任了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31集团军总司令,下辖5个军,十几个挺进纵队,权倾一方,号称“中原王”。
这同时也能看出来,汤恩伯的权势有多大,远远不是一个国民党军长师长能比的。
相对于汤恩伯来说,从参与的战役、战斗和指挥的部队以及取得的战绩,在汤恩伯面前,张灵甫但是如果说是“抗日名将”,那就贻笑大方了。
1946年4月,张灵甫晋升74军军长兼首都警备司令的时候,汤恩伯出任京沪卫戍总司令兼第一绥靖区司令长官。
相对于张灵甫一个市(首都)的警备司令官来说,汤恩伯管得区域大多了,负责南京上海整个京畿地区的治安守备。
7月,汤恩伯又擢升陆军副总司令兼任首都卫戍司令官。
1947年2月,国民党在全面进攻失败后,改为重点进攻延安和山东。
陆军总司令顾祝同把原徐州绥靖公署、郑州绥靖公署的兵力整合成了三个兵团,汤恩伯任第一兵团司令官。
重点进攻山东的这三个兵团,共计24个整编师(军),60个整编旅(师),45万人。
而汤恩伯的第一兵团,实力最为强大。共有整编74师、83师、25师、28师、57师、65师,还有桂系48师和第七军,约20万人,依托临兖公路,向鲁中沂蒙山区腹地攻击前进,第一兵团同时也是国民党重点进攻行动的最主要主力部队。
三个兵团,每个兵团有一个老蒋的“五大主力”之一,王敬久、欧震的第二三兵团分别是胡琏整编11师(陈诚土木系18军整编而来),邱清泉第五军。
而汤恩伯兵团的主力就是张灵甫的整编第74师。
但是,汤恩伯作为兵团司令,实际上也并不直接指挥张灵甫。
张灵甫和汤恩伯之间,还有一级,是纵队司令。
熟悉影视剧《红日》的都知道,我军在解放战争初期,军一级机构是“纵队”。电视剧《红日》虚构的那个军长沈振新,实际就是我华东野战军纵队司令员的原型人物。
但是,很多网友不知道,“纵队”这种临时部队编成,国民党当时也是有的。
只是我们一个军(三个师)编成一个纵队。叶飞第一纵队四个师。
而国民党军队则是把二三个整编师(军,相当于我军的纵队),编成一个纵队。
张灵甫是开路先锋,左右翼护卫,分别是气势不如他牛、但是资历都比他老的整编83师师长李天霞和整编25师师长黄百韬。
所以,汤恩伯就把这三个整编师变成一个纵队,让李天霞当纵队司令。
李天霞在苏中“七战七捷”中吃了粟裕的苦头,有点滑头。
在负责张灵甫侧翼安全的时候,发现形势对自己不利,悄悄撤走了。
张灵甫差点被解放军包围,幸亏反应迅速,得以逃脱。
事后张灵甫狠狠告了李天霞一状,把李天霞的纵队司令官撤了,改成黄百韬为纵队司令官。
所以,在张灵甫被围在孟良崮的时候,李天霞又甩了滑头,黄百韬没办法,只好拼死救援。但是都没能救出张灵甫。
从上面两人的经历,对比同时期,就能看出,不仅仅是汤恩伯的级别、权力要比张灵甫高很多,而且,汤恩伯还是张灵甫的直接上司。
张灵甫属于汤恩伯第一兵团,并不是和汤恩伯同级别的另一支队伍。
实际上,陈毅粟裕一直就想歼灭这个五大主力的领头羊——张灵甫的“整编七十四师”。
两淮保卫战后,整编74师已经伤亡近三分之一,实力和士气已经没有了刚出南京市的狂妄。
宿北战役后,陈毅粟裕在沭阳设伏,准备在整编74师向北进攻时运动中予以歼灭。
但是张灵甫按兵不动,并和第七军、第28师互相衔接,队形密集,不好分割。
等了4天,1946年12月23日,陈毅和粟裕放弃歼灭整编74师的计划,主力北移。
陈粟集中25个团,于1947年元旦前后,发起了鲁南战役,歼灭了马励武的整编26师和第一快速纵队,歼敌3.2万余人,缴获了大批坦克大炮和汽车。
2月份,刚刚整编完成的华东野战军主动放弃临沂,大军悄悄北上,举行了莱芜战役。三天时间,歼敌5.6万,粉碎了常凯申和陈诚“党国成败在此一举”的“鲁南会战”。
随后,华野举行了泰蒙战役,消灭了杨文泉的整编第72师2.4万人。
常凯申重新制定了“黄河计划”。
1947年3月15日,常凯申下令堵上了当年被他炸开“阻挡日军”的黄河花园口,让滚滚黄河水回归故道,隔开了华东解放区和冀冀鲁豫解放区的联系,同时,组织了三个兵团,重点进攻山东。
这第一兵团,就是汤恩伯。而这第一兵团的先锋,就是张灵甫的整编七十四师。
在张灵甫的左右两翼,是整编25师和整编83师,在25、83师外围,是更弱一点的28师和65师,再外围,师桂系第七军和整编48师。各个部队排成密集阵型,让华野难以找到分割包围,各个歼灭的机会。
常凯申计划了一个“一举歼灭陈、粟主力”的作战计划。
张灵甫虽然是常凯申爱将,但是出来打仗,上面是第一上司纵队司令黄百韬,再上面是兵团司令汤恩伯,再上面是陆军总司令顾祝同,再往上,想给蒋介石说句话,还得通过国防部或者常凯申的侍从室通报安排。
别说张灵甫了,就是汤恩伯,想给常凯申说句话,都很困难。
5月13日晚上,汤恩伯发现张灵甫有可能被包围,要求一兵团撤退。给“国防部”打电话,接电话的正是参谋次长刘斐,刘说:“太晚了,老头子睡下了“,拒绝给汤恩伯转达紧急军情。
汤恩伯又给顾祝同打电话,顾祝同也说,这是国防部的命令,他也无权改变。
到5月14日,汤恩伯还只能转达上面传下来的”主席蒋“电令,要求”迅即攻略沂水“,又转达顾司令官的命令:”攻占莒县“。
你看,上面根本理不着张灵甫这一级。
电视剧《红日》有个镜头,汤恩伯驱车去追赶74师,撵上了队伍。
让队伍马上停止前进。
结果,士兵根本不听号令,反而说:除了我们张师长,其他人说话都是放p。
直接把汤恩伯气蒙了。
整编74师号称国民党军的模范军,常凯申曾经下令让全军学习74师。
74师的士兵绝大多数都有一定文化程度,并经过了精挑细选。
1946年的整编后,74师不合格的编余人员,就有1500多人。
即便是后来补充的士兵,能进了74师,严格的训练是免不了的。
而在素来治军严格的74师里,小兵犯错,说不定就会掉脑袋的。
不认识兵团司令,这个对于一个基层士兵来说,很正常。
但是在官大一级压死人的国民党军队里面,不认识陆军中将军装,还敢当面骂中将长官“放屁”的士兵,那真是胆大包天。
况且,这个士兵又不是在荒郊野外自己一个人执行任务,身边的长官士兵都在看笑话?
汤恩伯一个堂堂中将兵团司令官,自己开车一个人去追赶张灵甫,身边没有副官、警卫、参谋?
如果有小兵给自己的长官这样无礼,“主辱臣死”,不用长官发话,长官身边的警卫就出手了吧?
事实上,开始时汤恩伯一再催促张灵甫猛扎猛打,必须于12日攻占坦埠,后来改为14日。
还让副总司令官李延年和情报处长毛森去前线督战。
李延年和毛森跑到张灵甫出发的补给基地垛庄,根本也没发现大股共军,只是觉得气氛不对,害怕有问题,于是赶紧跑回临沂城里去了。
贵为兵团司令的汤恩伯根本就没到过前线。
张灵甫战死,他有推卸不掉的责任,后来被常凯申用手杖打的头破血流。
虽然撤了职,但是挨顿揍,也就代表常凯申还是信任他的。
陈毅粟裕从来也没想着能一口都吃掉汤恩伯一兵团的8个整编师20万人,因为根本也不可能。
那个阶段,华野也没有计划或者行动收复汤恩伯驻扎的临沂城。
所以,哪来的,陈毅消灭张灵甫,原本是要打“名气更大”的汤恩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