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大杀开国功臣,为何却放过这四个人?
创始人
2025-08-05 10:02:30
0

若是将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都放在一起的话,明太祖朱元璋确实称得上是最不容易的,从一个穷苦人家,逆袭成为开国皇帝,这其中有多不容易不言而喻;而其他的开国皇帝,大多都是出身贵族,比如秦始皇嬴政,是秦庄襄王与赵姬所生的儿子,而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则是出身关陇贵族,承袭唐国公爵位,至于宋太祖赵匡胤则是后周都指挥使赵弘殷的儿子。

哪怕是只靠十三副甲胄起义的清太祖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生前也位居建州左卫指挥使。

正因为朱元璋的出身,能够称帝非常不容易,所以他坐到皇位上以后更加谨小慎微,更加了解民间疾苦。为了能守住好不容易得来的江山,也为了百姓,更为了加强皇权,他大开杀戒,先后发动了明朝初期四大案:

胡惟庸案

空印案

蓝玉案

郭恒案

如说翻脸的程度,连汉太祖刘邦都不能与之比肩。

几乎所有的开国功臣都被朱元璋除掉,唯独留下了这四个人,究竟是为何呢?

01

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登上皇位后,曾让人整理一份明初功臣表,在这一份名单当中,共有150位功臣,其中包括25位公爵:

鄂国公常遇春(追封开平王):1355年归顺太祖,主动担任先锋,骁勇善战,有“常十万”的称号;是朱元璋麾下仅次于徐达的存在,只可惜常遇春还未来得及封爵,便死在了回京的路上,年仅40岁。朱元璋不仅将其追封开平王,还将其子常茂封为“开国六公爵”之一的郑国公。

魏国公徐达:是最早跟随朱元璋一起起义的公爵之一,而徐达凭战功位居中书省右丞相一职,被封魏国公。徐达的一生不仅骁勇善战、有勇有谋,而且谨小慎微,洪武十八年去世,被追封为中山王。

韩国公李善长:朱元璋的“萧何”,虽没有上战场,但是却是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的大功臣,跟随朱元璋一起南征北战、出生入死;洪武三年被封韩国公,位居开国六公爵之一。因胡惟庸一案,全家七十多口人被杀。

曹国公李文忠:是朱元璋姐姐的儿子,在母亲去世后,其父李贞带着李文忠投奔朱元璋,朱元璋将李文忠当成自己的养子,交给马皇后抚养。李文忠不仅骁勇善战,而且深得朱元璋的信任,多次领兵出征,立下赫赫战功,洪武三年被封曹国公。受胡惟庸一案的牵连,朱元璋想要处死李文忠,好在马皇后为其求情,才保住了性命;不过洪武十七年便病逝了,被追封岐阳王。李文忠去世后,其子李景隆承袭公爵。

宋国公冯胜:冯胜同自己的兄长冯国用一起投奔朱元璋,在兄长冯国用死后建立赫赫战功,洪武三年被封宋国公;之后冯胜仍旧领兵出征,多次立下战功。只可惜因为功劳太多,被朱元璋猜忌,洪武二十八年被赐死。

卫国公邓愈:1355年邓愈率部投靠朱元璋,之后跟随太祖一起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洪武三年晋封卫国公,洪武十七年病逝,追封宁河王。

信国公汤和:是最早跟随朱元璋一起南征北战的老乡,也是因为汤和的缘故,朱元璋才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娶了马氏做妻子。跟随朱元璋一起渡过长江,攻打南京、镇江等地,靠军功被擢升为统军元帅。洪武十七年被封为信国公,五年后告老还乡,回到老家凤阳;洪武二十八年病逝,被追封为东瓯王。

凉国公蓝玉:蓝玉是常遇春妻子常氏的亲弟弟,跟自己的姐夫一样骁勇善战,凭战功在洪武十二年被封永昌侯;洪武二十一年捕鱼儿海之战中蓝玉立下赫赫战功,朱元璋得知消息大喜,将蓝玉晋封梁国公;但是因为蓝玉私下里侮辱元妃,朱元璋很生气,便将其封号改为“凉”。但蓝玉仍旧恃宠生娇,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将蓝玉处死;

颖国公傅友德:傅友德原先跟随陈友谅,后投靠朱元璋,在常遇春麾下。之后便跟随常遇春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洪武三年被封颍川侯。之后又同蓝玉、沐英等一起出征云南,靠战功晋封颍川侯。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标病逝,朱元璋将朱标次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而傅友德作为晋王朱棡的岳父,对于皇太孙而言便是一个威胁。朱元璋自然不会处死自己的儿子,所以便赐死了傅友德。

除此之外,还有15位公爵都是朱元璋追封的,这十五位在朱元璋建功立业的过程中战功赫赫,但是战死沙场,没有活到朱元璋称帝。

除了公爵之外,

还有侯爵79位

伯爵12位

子爵11位

男爵23位

一共150位功臣,当然这150位功臣中,有很多在朱元璋称帝前已经战死沙场,在洪武三年被朱元璋追封的公爵。不过这些早就战死沙场的大将,虽然自己没有享受荣华富贵,不过为自己子孙后代挣来了官爵。也正因为去世的比较早,所以并不会因为胡惟庸案与蓝玉案而被处死,不过他们的子孙在因父功加官进爵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蓝玉案与胡惟庸案的影响。

02明初四大案究竟是怎么回事?

胡惟庸案:胡惟庸案看似是朱元璋对胡惟庸这位丞相不满,将胡惟庸及其家人处死。但实际上却是皇权与相权在斗争过程中,相权最终败给了皇权,胡惟庸便不得不死。朱元璋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的皇帝,在胡惟庸之前的丞相:徐达常年领兵打仗不在京城,李善长谨小慎微、事事跟朱元璋商量,汪广洋一心沉浸在吟诗作赋上,唯独胡惟庸跟朱元璋一样嗜权如命。深知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都不经过朱元璋自己做主,深知有一些事情都不让朱元璋知道,朱元璋又怎么能忍受呢?

洪武十三年,忍无可忍、见时机成熟的朱元璋以“图谋不轨”罪将胡惟庸处死,朱元璋借着胡惟庸案还做了两件大事:第一,处死了很多跟胡惟庸案有关的人,以至于胡惟庸案持续了10年的时间,三万多人被杀;第二朱元璋废掉了存在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将中书省废掉,六部直接由皇帝统领。

空印案:空印说白了就是在空白的文书上盖印,其实为了方便各地前往京城户部核对账目。朱元璋一直被蒙在鼓里,当朱元璋得知后大怒,将有关的官员全部惩处、处死。

郭桓案:户部侍郎郭桓等人贪两千四百万担,此案发生在洪武十八年,朱元璋大怒,六部左、右侍郎以下,数万官员受此案牵连被杀。

蓝玉案: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病逝,朱元璋将其次子朱允炆封为皇太孙。蓝玉是朱标原配常氏的亲舅舅,常氏在生下嫡三子朱允熥以后便病逝了,朱元璋将吕氏扶正为太子妃。此时的蓝玉是战功赫赫的“凉国公”,恃宠生娇,十分骄纵,朱元璋担心皇孙不能驾驭蓝玉,便将其处死。而且借着蓝玉案,将一大批的开国功臣处死,此案牵连一万五千多人被杀。

在称帝之前,对于朱元璋而言,为了让这些大将对自己忠心耿耿,自然不会随意惩处,哪怕是当真有过错也能容忍。但是等朱元璋坐上皇位以后便不同了,更何况朱元璋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的人,又怎么能允许这些开国功臣威胁自己的皇权呢?

所以在功臣榜上的这些开国功臣,要么早早战死被追封爵位,要么就是早早病逝,要么就是受四大案牵连被赐死。真正善终的真的是微乎其微,但有这样四位,却能善始善终,很是难得。这四位究竟都是谁呢?

西平侯沐英

沐英跟朱元璋一样都是穷苦人家出生的孩子,父亲早早病逝,从小跟着母亲过颠沛流离的生活。1351年,沐英年仅7岁,母亲死在了逃难的路上,沐英不得不孤身一人流浪。1362年被朱元璋发现,因为当时马氏还没有生下长子朱标,所以朱元璋便将沐英收为义子,让马氏抚养,并且跟着自己姓朱。

朱元璋与妻子马氏都非常喜欢沐英,对待沐英就像是自己亲生的儿子一样,不仅让沐英读书识字,而且还教给沐英如何带兵打仗,就希望沐英将来能够建功立业。

1356年,年仅13岁的沐英便跟随养父朱元璋一起出征,随侍朱元璋身侧,丝毫不觉得辛苦。六年后,年仅19岁的沐英开始领兵打仗,被养父封为帐前都尉。

1367年,沐英已经立下不少战功,朱元璋便准许其恢复自己原本的姓氏:沐。

之后沐英便奉命镇守建宁,洪武三年,26岁的沐英被授予镇国将军一职,次年便被擢升为大都督府同知,要知道此职位非常重要,掌管整个大明王朝的兵马。朱元璋能将如此重任交给沐英,便可看得出朱元璋对其有多信任。

而且沐英也没有辜负皇上对自己的信任,悟性很高,任职七年的时间,能够果断聪慧,而且毫无遗漏地解决问题。

正因为沐英不负众望,朱元璋对其非常满意,对其非常器重,就连马皇后都对沐英称赞不已;朱元璋希望沐英能够成为一个文武全才,将来辅佐太子朱标登基。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沐英与太子朱标的年龄最为相近,所以二人的关系非常好。

洪武九年,沐英结束自己长达七年的同知生涯,前往陕西一带考察民情;紧接着便奉命前去练兵备战。这一年的十一月,沐英跟随魏国公邓愈出征吐蕃。

自此以后沐英便开始自己南征北战的一生:

洪武十年四月,沐英与邓愈兵分三路进兵川藏,一直打到了昆仑山,俘获牛羊无数。凭此战,晋封西平侯。

洪武十一年,沐英被授予征西将军,出兵西番。此战不仅俘获两万多人,还活捉其首领。

洪武十三年,沐英率领陕西的军队出塞北征,兵分四路,一举歼灭北元军。

不得不承认朱元璋没有看错人,沐英不仅能管理好天下兵马,更能上战场杀敌立功;在此之前沐英顶多算是历练,而从洪武十四年开始,沐英便开始独挡一面。

洪武十四年沐英跟随徐达一起北伐,沐英独挡一面大获全胜,俘虏北元知院李宣以及部众。

不过沐英一生中最重要的功绩还是在云南:

洪武十四年,沐英跟随征南大将军傅友德、副将蓝玉,一起出征云南。沐英与达里麻军对战许久,最终在明军起兵的攻击下,达里麻军溃败。沐英俘虏两万多人,不过沐英并没有将这些俘虏处死,而是让他们回到自己的故乡—蒙古大草原。

沐英此举让明军声威大振,紧接着沐英与蓝玉直逼昆明,北元右丞相观音保不战而降,将昆明拱手送给了明军。

此时云南大部已经平定,只有在云南大理一带的段氏仍旧不肯归降,盘踞在苍山、洱海一带。洪武十五年闰二月,沐英与蓝玉率兵攻打段氏家族,沐英身先士卒,将士们都跟随其后,攻下了大理。大理被攻克后,其他地方都不战而降。

自此,沐英与蓝玉将云南西南全部平定。

洪武十五年九月,没想到土官杨苴居然到处说傅友德以及沐英等人已经班师回朝,纠集二十多万人攻打昆明。沐英得知后率兵返回昆明,斩杀六万叛军,并守住了昆明。

杨苴的叛乱,让朱元璋意识到必须要有一位大将镇守昆明才可以。洪武十六年,朱元璋下旨傅友德与蓝玉班师回朝,沐英留在云南镇守。

洪武十七年,有人作乱,沐英出兵征讨让其归降大明,并且趁机平定广南一带,将田州粮道打通。

洪武十九年,在云南已经镇守三年之久的沐英上书朱元璋,希望朱元璋能准许明军在云南一带开垦荒地屯田,朱元璋应允。次年沐英平定了浪穹诏人,并且在云南设置堡垒。

洪武二十二年沐英回京朝见朱元璋,朱元璋在奉天殿赐宴,不仅给了沐英不少赏赐,而且对沐英评价非常高:云南能够高枕无忧,还得是你沐英啊!

然而洪武二十五年六月,突然中风到底,很快便病逝了。

其实在洪武十五年,马皇后病逝时,沐英便三日没有进食,悲痛欲绝,以至于咳血昏厥;对于沐英而言马皇后不仅仅是母仪天下的皇后,更是对自己疼爱有加的养母。然而十年后,洪武二十五年,自己兄弟感情最好的太子朱标突然病逝,沐英再次大受打击,直接患病不起,六月便突然中风倒地,被抬回家以后便去世了,年仅48岁而已。

失去太子朱标后,又失去了自己十分看重的养子沐英,这让朱元璋深受打击。朱元璋下旨沐春将其父的遗体送回南京安葬,朱元璋将沐英封为黔宁王。

沐英去世后,其长子沐春承袭西平侯爵位,代替父亲继续镇守云南。

沐春颇有其父的风范,是一个文武全才,洪武二十七年,平定土目阿资之乱;洪武三十年,平定刀干孟驱逐麓川宣慰使叛乱,威震西南。

然而沐春英年早逝,洪武三十一年便病逝了,年仅36岁。这一年朱元璋也病逝,皇太孙朱允炆登基称帝。

沐春病逝后,其异母弟沐晟承袭西平侯爵位。沐晟在年少时期便深得朱元璋的宠爱,后来做到了左都督的位置上。靖难之役时,沐晟仍旧镇守云南,并未参与靖难之役。朱棣登基后,对沐晟委以重任,沐晟也凭借战功封黔国公。

不管是沐英、沐春还是沐晟,都对大明王朝忠心耿耿,对明太祖朱元璋更是忠诚不二。

再加上沐英与太子朱标的关系,朱元璋自始至终都不会疑心沐英的忠诚,而沐春与沐晟受其父影响,对朝廷对朱元璋也是忠心耿耿,自然也会尊重朱元璋挑选的皇太孙,这一点让朱元璋非常放心,自然不会对沐英及其儿子动手。

长兴侯耿炳文

耿炳文的父亲耿君用与朱元璋是老乡,都出身安徽凤阳。跟随朱元璋一起南征北战,靠战功做到了管军总管一职。但是1356年在与张士诚对战时,耿君用战死沙场,耿君用死后,耿炳文承袭父职,继续率领父亲的部队与张士诚对战。

1357年,耿炳文大败张士诚麾下大将赵打虎,并生擒敌军守将多人;凭战功耿炳文被擢升为总兵都元帅;之后张士诚又让自己的亲弟弟张士信来争夺耿炳文已经坚守十多年的长兴城,最终张士信溃败,张士诚的目的也不能得逞。紧接着耿炳文率兵攻下湖州,吴地被平定后,朱元璋将其升为大都督佥事。

1368年(洪武元年),耿炳文跟随大军征讨中原地区;又跟随常遇春一起攻占晋、冀等地;之后又跟随徐达一起征讨陕西。次年耿炳文奉命镇守陕西,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耿炳文被封为长兴侯。

洪武十四年,耿炳文跟随大将徐达北征,大败北元大将乃儿不花;

五年后,耿炳文又跟随大将傅友德一起征讨云南,立下大功;

洪武二十一年,耿炳文跟随大将蓝玉一起北征,获得捕鱼儿海之战的大胜。

洪武三十年,被任命为征西大将军,平定蜀叛;

洪武三十一年,耿炳文奉命镇守辽东。

耿炳文作为开国功臣,到了洪武末年的时候,大多数开国功臣已经去世,耿炳文作为为数不多幸存下来的大将,得朝廷器重。

靖难之役开始后,建文帝派耿炳文前去征讨燕王朱棣。真定之战中耿炳文战败,开始对朱棣采取围困的策略,但是建文帝下旨李景隆代替耿炳文挂帅,征讨燕军。

永乐二年,耿炳文受到弹劾,说耿炳文逾制,朱棣便下旨将其处死,受此牵连的还有耿炳文的三个儿子。(还有一种说法是:耿炳文在靖难之役中已经战死了)

耿炳文好不容易度过了洪武一朝,活到了永乐朝(建文朝),却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确实让人觉得很遗憾。

而耿炳文之所以能够安稳度过洪武一朝,有两点原因:

一是因为耿炳文的父亲,战死沙场,朱元璋感念其功劳,自然厚待耿炳文;

二是耿炳文的低调,他将自己的一切战功都归于皇帝,贬低自己为猎犬。耿炳文此举,在朱元璋那里非常受用。

武定侯郭英

郭英从十八岁开始便跟着哥哥郭兴(陕国公)一起投奔朱元璋,朱元璋对其兄弟二人非常信任,让郭英兄弟二人担任自己的近身侍卫。之后跟随朱元璋一起南征北战,立下不少功劳:

1353年,郭英在鄱阳湖之战中身受重伤,但仍旧不肯退下,在泾江口大败陈友谅;

1364年,郭英斩杀陈友谅的部将陈同佥;之后又跟随徐达、常遇春一起南征北战,凭战功被擢升为指挥使。

1381年,郭英跟随大将傅友德征讨云南,大败元军;

1383年,又跟随傅友德一起平定丽江等地;

次年,被封武定侯。

1385年(洪武十八年),郭英奉命镇守辽东。

1387年,郭英跟随大将冯胜出兵金山。

1397年,郭英被御史弹劾,但最终被朱元璋赦免。

靖难之役中郭英先后跟随耿炳文、李景隆征讨燕王朱棣,但都无功而返;朱棣登基后,郭英被罢官回乡。永乐元年郭英在家中去世,朱棣将其追封为营国公。

郭英能够善终,其实跟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郭英一直谨小慎微、忠心地侍奉朱元璋左右,在朱元璋身边四十多年的时间,确实非常难得。在明朝建立以后,很多的开国功臣都在置办房产,但郭英却不如此,朱元璋很不解,便问郭英缘由,郭英是这样说的:

我就是一介老百姓,得到皇上的恩宠封爵,子孙后代享受荣华;怎么能够奢求更多呢?

朱元璋感叹:朝中像你这样忠心的真的不多啊!

更何况郭英的姐姐郭宁妃是朱元璋非常宠爱的妃嫔,朱元璋爱屋及乌,自然也会厚待郭英。

信国公汤和

汤和应该算是最早在朱元璋身边的,而且朱元璋之所以会参加郭子兴的红巾军,也是因为汤和的缘故;汤和的一封信改变了朱元璋的一生,而且朱元璋得以有机会娶到贤内助马氏。

朱元璋独立创业后,汤和跟随一起,渡过长江,攻下南京、镇江等地,靠战功被封为统军元帅。之后镇守常州,多次大败张士诚;1368年(洪武元年),跟随大将徐达西征,攻下泽州等地;洪武三年,被封中山侯。

洪武五年,跟随大将徐达北征大漠

洪武八年,征讨伯颜帖木儿,俘获牛羊无数;

洪武十一年,晋封信国公;

洪武十四年,跟对徐达北征乃儿不花;

洪武二十二年,告老还乡;

洪武二十八年,在家中病逝,被追封为东瓯王。

其实汤和也从被朱元璋猜忌过,但是他却能在朱元璋的各种试探下,得以善终,其实靠的就是自己“会装”。1388年,汤和说自己年事已高,希望能够告老还乡,朱元璋听后非常高兴,便在凤阳给汤和修建府邸。

而汤和在府邸整日就是“花天酒地”,一副享受荣华富贵的样子;而且从不会随意议论朝政。就这样,汤和善始善终。

结语

能够在朱元璋称帝时善始善终确实非常难,而这四位开国功臣不仅善终,而且确保子孙后代的荣华,确实很难得。

沐英:与太子朱标如同亲兄弟般,对朱元璋、对朱标极其忠心;

耿炳文:为人低调谨慎,甚至自我贬低;

郭英:在朱元璋身边四十多年的时间谨慎忠诚,姐姐还是朱元璋最宠爱的郭宁妃

汤和:非常会装,“一心”只在花天酒地,朱元璋又怎么会跟他计较呢?

#2月图文动态激励计划#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1... 1953年9月17日,北京西城辟才胡同一间破旧的小屋里,一位名叫傅玉芳的妇女在丈夫刘振东的陪伴下离世...
原创 “... "万岁军"兵败白马山,6700多人含恨疆场,根源竟是遭此人背叛? 1952年10月,朝鲜战场上演了一...
原创 定... 刘备攻取西川,夺取汉中是立足蜀国的关键一战。这场战役中,定军山之战是最为关键的一役。黄忠凭借一己之力...
原创 1... 如果1922年日本不撤离贝加尔湖畔,历史极有可能会被改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苏联的影响...
首次向公众开放,明十三陵永陵、... 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明十三陵,是明朝13位皇帝的陵寝所在地。日前,明十三陵永陵、思陵首次开放公众预约参...
寻“谜”三星堆,你是青铜还是王...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设计 王思祺 制作 罗志强 三星堆遗址形成于什么时期?一、二号祭祀坑如何一醒惊...
原创 日... 近年来,日本政坛上的一股逆流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一些日本政客公然淡化甚至美化日本的对外侵略历史,歪...
现代科技实证万年稻作文化 显微CT机和来自考古遗址的陶片,你能想象这二者产生交集吗? 最近,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百人计划研究...
原创 6... 1962年,在中央的指示下,邓华从四川回到北京参加重要会议。到了中午,大家纷纷来到食堂吃饭。 结果,...
原创 他... 1955年,6大军区改为了12大军区,其中就有武汉军区。武汉军区首任司令员是著名的“二野三陈”之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