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话题与胶东历史区划有关,此次要介绍的地方叫作“长涧社”,为清代海阳县地界内的区划名称。
清代海阳县实行“乡社”制度,县下设乡,乡下有社,以社领村。长涧社具体归行村乡(注:当时的乡,远比现在面积大)管辖。
“长涧社”作为区划名称,由来已久。在海阳建县之前(清雍正年间建县),莱阳县管辖下的行村乡就已经设有“长涧社”(据清康熙版《莱阳县志》)。后来,大嵩卫裁撤设立海阳县,长涧社便跟随行村乡一起划归海阳。
(▲长涧社辖下部分村庄的位置示意)
根据光绪版《海阳县续志》的记载,长涧社共辖21个村,分别是宝玉石村、上碾头、下碾头、大夫疃、湖河头、拴马岛、陶家沟、三官疃、宅子头、老古山、南台、山水夼、洼塘埠、板石乡、马家庄、小拉石、大拉石、石谷羊、山后、小丛家、大丛家。
对照现在海阳市的区划,宝玉石、上碾头、湖河头、拴马岛(现有东西两村)、陶家沟这5个村位于朱吴镇辖区内,下碾头、大夫疃、三官疃(后因修建水库分为西、北、东三个村)、宅子头(现写作西宅子头)、老古山、南台、山水夼、洼塘埠(现写作瓦塘埠)这8个村属小纪镇管辖,马家庄(应该是现在的榆林涧村,该村为马姓建村且聚居)、小拉石(现写作南磊石)、大拉石(现写作大磊石)、山后、小丛家、大丛家这6个村属东村街道管辖,板石乡(现写作半社乡)属二十里店镇管辖。
上述总共提到了20个村,还有一个“石谷羊”村暂时无法确定对应的地方。就相邻区域来推测,很有可能是现在东村街道的阎家庄村。该村周边被大丛家、上下碾头、大夫疃、半社乡等村庄所包围,而那些村庄又都属长涧社管辖,阎家庄不太可能置身事外。只是为什么写作“石古羊”,则不见详细考证。
由此可见,这个“长涧社”大体是位于小纪、朱吴、东村、二十里店四个镇街的交汇地带。
读到这里,或许有的朋友会问:“长涧社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虽然在史志当中没有明确记载,但只要到那片区域实地走访一次,就能猜出个大概——“长涧”应该是指地形,无论是从宝玉石村到山水夼(朱小线,两侧皆山,中间有白沙河流经)这一段,还是从阎家庄到大丛家、小丛家这一段(另外一侧的半社乡村也是地处山夼深处),都是狭长且有河流的山沟。用“长涧”来形容这片区域,还是相当贴切的。
长涧社虽然位置相对偏僻,但也颇有历史底蕴。以其中的大夫疃村为例,相传古代有人在朝为官任大夫,故命村名大夫疃。这个传说也并非凭空而来,村里现在还保留有一处石人古迹,似为古墓前之“翁仲”。其中具体情况虽暂不知晓,但“长涧社”的底蕴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