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墓前原本跪着的五人,分别是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和罗汝辑。这五位被认为是陷害岳飞的主要责任人,他们的铜像被塑造出来,用以表达对岳飞的敬仰和对陷害者的谴责。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现在岳飞墓前只剩下四个铜像,罗汝辑的铜像不在其中。以下是关于这五位人物及罗汝辑铜像消失的详细阐述。
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率领岳家军在抗金战场上屡建奇功,收复失地,正准备乘胜追击,直捣黄龙府,迎回徽、钦二帝。然而,此时宋高宗赵构在秦桧的怂恿下,担心岳飞的功高震主,威胁到自己的皇位,于是连发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岳飞无奈,只得班师回朝。
回朝后,岳飞并未受到应有的赏赐,反而遭到了秦桧等人的陷害。绍兴十一年(1141年),秦桧指使党羽万俟卨、罗汝辑等人,以莫须有的罪名对岳飞进行弹劾。据《宋史·岳飞传》记载:“桧令万俟卨、罗汝辑等构成飞罪。”岳飞被指控“意图谋反”,最终被投入大理寺狱中。
在狱中,岳飞遭受了严刑逼供,但始终坚持自己的清白。然而,在秦桧等人的操控下,岳飞的命运已无法逆转。同年,宋高宗赵构下旨,以“临军征讨,稽留不进”的罪名,将岳飞赐死。一代名将,最终在风波亭遇害,时年39岁。
岳飞被害后,世人为了纪念他的忠诚和英勇,便在岳飞墓前塑造了五位陷害者的铜像,让他们永远跪在岳飞墓前,以示惩戒。这五位陷害者分别是秦桧、王氏(秦桧之妻)、万俟卨、张俊和罗汝辑。
秦桧,作为南宋时期的一位权臣,其名字因陷害岳飞而成为千古罪人的代名词。在岳飞被害的过程中,秦桧扮演了主谋的角色,其罪行在当时和后世都为人所不齿。《宋史·秦桧传》中记载:“桧以飞数战有功,恐其成功,乃与张俊、杨沂中等谋陷飞。”这一记载揭示了秦桧因嫉妒岳飞的军功而设计陷害的丑陋动机。
秦桧的妻子王氏,在陷害岳飞的过程中,同样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她不仅支持秦桧的阴谋,还积极参与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宋史·秦桧传》中提到:“桧妻王氏,亦预其谋。”可见,王氏在岳飞冤案中并非无辜。
在秦桧夫妇的策划下,万俟卨、张俊和罗汝辑成为了岳飞冤案的具体执行者。万俟卨担任了审判官的角色,他在审讯过程中,不顾事实真相,恶意诬陷岳飞。《宋史·万俟卨传》记载:“卨与李若朴、何铸鞫飞,诬飞尝自言:‘己与太祖同姓,当为朝廷立功。’狱之将上也,卨复与李文靖、史弥远等诣棘寺阅实。”这段史料表明,万俟卨在审讯中故意曲解岳飞的话语,将其构陷为有谋反意图。
张俊,作为岳飞的同事,却在岳飞被害时扮演了帮凶的角色。他参与了秦桧的阴谋,对岳飞进行了不公正的指控。《宋史·张俊传》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及他陷害岳飞的细节,但他的行为无疑是对岳飞不利的。
罗汝辑,则是在岳飞冤案中起草陷害状纸的关键人物。他的笔成为了陷害忠良的工具。《宋史·罗汝辑传》中虽然没有详细记载他陷害岳飞的经过,但从其他史料中可以得知,罗汝辑的这种行为,无疑是助纣为虐,加速了岳飞的悲剧。
据《杭州府志》记载,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年),杭州守臣为了表达对岳飞的敬仰和对陷害者的憎恶,首次在岳飞庙前铸造了秦桧夫妇的铜像,让他们面向岳飞墓跪拜,以示谢罪。这一举措得到了民众的广泛支持,被视为正义的象征。
随后,在明朝嘉靖年间(1521-1567年),又增加了万俟卨、张俊和罗汝辑的跪像,使得陷害岳飞的五位主要责任人全部在岳飞庙前跪拜。这些铜像的铸造,不仅是对岳飞个人的纪念,也是对历史正义的伸张。
至于岳飞墓前为何现在少了一个铜像,即罗汝辑的铜像,史料中并无明确记载。据民间传说,罗汝辑的铜像在清朝时期被毁。一种说法是,罗汝辑的后人为洗刷祖先的罪名,私下里毁掉了铜像。另一种说法是,罗汝辑的铜像在战乱或自然灾害中损毁,未能得到及时修复。
总之,岳飞的被害是南宋朝廷的一大悲剧,而岳飞墓前的铜像,虽如今不全,却依然警示着后人,忠诚与背叛的历史教训不容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