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岁月静好,后期物是人非。
国恨家难
1127年,金人南侵,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山东沦陷于金人统治下,赵明诚去江宁任职,李清照颠沛流离的后半生就此开启,夫妻二人一路颠簸押运着收藏的15车古书文物前往。
不久之后,军中有人率兵叛乱,时任地方官的赵明诚竟在部下造反之时,从城墙上悬下绳索,弃城而逃,别说满城百姓,就连李清照也都不管不顾了!
想到南宋政府的软弱无能,还有自己那贪生怕死的丈夫,李清照愤而写下一首《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中借项羽不肯南渡的悲壮气概,对唯知苟安江南的南宋小朝廷和毫无家国担当的赵明诚,做了辛辣的讽刺和抨击。
其实李清照一直都是积极关注时政的爱国人士,靖康之难后,她力主抗金: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她不只是会写闺怨离愁,奈于一介女流,报国无门而已!
赵明诚弃城而逃后,羞愧之中不久病故。
备受打击的李清照带着丈夫视如生命的古籍珍宝独自在战火中流亡,期间遭遇各种盗贼、敲竹杠的房东,还被勒索不成的官员诬告通敌……
她像一只惊弓之鸟在乱世中飘零,身心俱疲。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丈夫去世,又无子女,从此只影向谁去?
直到1141,宋金和议,生活逐步安稳,定居杭州。在这样的形势下,孤苦无依时张汝州对她无微不至,一段时间相处后李清照被感动同意嫁给这个男人。
改嫁给渣男张汝舟后,才发觉此人心怀不轨,娶她只为图谋那些珍宝文物,婚后经常偷了去卖。渣男在得知她的文物其实已散失无几后,竟对她拳打脚踢,意图逼死她,霸占剩余藏品。
她深悔自己所托非人,毅然决然选择了离婚,一纸诉状将张汝州骗官的事告上公堂,当时刑律规定,妻子状告丈夫无论是否属实,都要坐牢两年,有点离谱。
刚烈的她宁为玉碎,也绝不与渣男苟且。所幸当朝之中有朋友求情,她在牢中待了九天后得以脱身。
但是著名女词人再嫁闪婚闪离的剧情,世人的悠悠之口可想而知。
而她是李清照,兴起敢写闺房艳词,愤起敢撕渣男小人,从不为世俗的藩篱而屈身将就,女汉子的人生就是这么彪悍!
余生多苦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苦难,总会成就艺术。
漫漫余生,只剩无尽的孤独、寂寞,以及世人的非议。在她晚年的词作中,满是回忆与忧伤:
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风停花尽,淡淡尘香,日色已高,却无心梳妆。
曾经的旧物还在,可那相伴相爱的人,却再也无法寻觅,怎不令人伤心泪垂?
都说双溪春光正好,不如去泛舟散心,可是那一片小舟,哪载得动这一腔忧愁呢?
命运曾赋予她如夏花般绚烂的幸福,
如今也给了她似秋叶般凋零的凄苦。
而她,却从未低头。
生命的最后时光,虽被悲苦缠绕,却并未在痛苦中沉沦,而是继承丈夫的遗愿,系统修正、补订赵明诚生前撰述的金石文物著作《金石录》。
了却心愿,余下时光,或许只是等待与赵明诚再度相会的时刻。
永遇乐·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又逢一年元宵佳节,落日如金,圆月如璧,缕缕彩霞映衬其间。远远地,有笛子在吹奏哀怨的《梅花落》……
临安的朋友们坐着香车宝马来邀请她同去赏灯,她都一一谢绝,表面上依然繁华热闹的临安城,透过门帘,望着街市上的火树银花,恍惚间,她仿佛又回到了东京,回到了十七岁那年的元宵灯会。
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儒雅二人,四目相对。
灯火淡去,人声隐匿,整个世界,只身久望。
这首词作是她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侧影,生命的终点时刻,想必她是带着对往昔最美好的追忆而去。
千古才女
她的人生并不完美,她的爱情也有遗憾。但在历经所有的世事沧桑,忍受了所有的孤苦无依后,她的心中依然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也仍愿意相信过往生命中的那些爱与美,这就是李清照。
由于晚年独居,我们甚至不知道她离开的确切日子,只知道大概71岁离世。
但请记住这位拥有无限才情双鱼座的女神,李清照!
或许,她从来不曾真正远去,而是翩然飞进了那些不朽的清丽词章中。
时至今日,每当我们捧起《漱玉词》,总还能在字里行间捕捉到她的气息。
也许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活泼俏皮;
也许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相思情深意更浓;
也许是“梧桐更兼细雨”的愁苦心碎,更与何人说;
也许是“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不屈与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