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留下一篇《满江红》后,便死于南宋的监牢中。
当时南宋皇帝真的没有雪耻的打算吗?众多北宋老臣心中的恨,就真的没有办法平息了吗?
其实南宋皇帝中,只有宋高宗赵构是个昏君。在他去世之后,南宋也并不软弱。
为了对抗金国,南宋都采取了哪些举措?为什么说南宋消灭金国是“一命换一命”?偏居一隅的南宋又是如何一雪前耻的?
金国背信弃义
历史上的靖康之耻,究竟是怎么发生的?远在东北三省的金人,为什么能长驱直入,攻入河南开封城?这还要从当初的“海上之盟”说起。
最先崛起的契丹人耶律洪基建立了大辽,那时候北宋、金国还没有建立。
后来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了宋朝。完颜阿骨打带领女真人崛起,建立了金国。
金国的女真人崛起之后,已经不满足于自己脚下这块狭小的土地了,因此他们试图向大辽宣战,攻占大辽的国土。
但是此时的金国还不敢与大辽争霸,因为根本没有那个实力。
虽然此时的辽国已经陷入困境,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金国依然不敢轻易与契丹人作对。那该怎么办?完颜阿骨打盯上了同样被辽国欺负的宋朝。
在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前,辽国就已经十分强大了。后晋的石敬瑭为了得到契丹人的支援,将“燕云十六州”拱手送给了契丹。
而在宋朝建立之后,辽国通过燕云十六州这块完美跳板,一直骚扰宋朝边境,令百姓们苦不堪言。
最终北宋与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宋朝每年向辽国进贡,即可保证两国之间的和平共处。两国之间依靠着这种关系,维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
虽然宋朝非常有钱,但是年年都要往外送,实在是有些心疼。
而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也是看出了这一点,他认为宋朝其实很想跟辽国开战,但是又怕打输了,遭受灭国之灾。
如果此时金国邀请宋朝联手攻打辽国,那么他们肯定会答应的。
于是金国与宋朝避开辽国,在海上签订了盟约,也就是“海上之盟”。
在盟约里规定,金国与宋朝联手进攻辽国,将燕云十六州打下来后,金银财宝归金人,城池国土归宋朝。
但是当宋朝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帮助金国拿下燕云十六州后,金国却不认账了。
原本应该立即撤走的金人,却占领了城池,根本打算让宋军进城。
究竟是谁不愿意遵守盟约?其实并不是金太祖,也不是金太宗,而是金太宗的儿子完颜宗弼。
这个人的名字并不陌生,后来被岳家军打得落荒而逃,吓破了胆的就是他。
金太祖其实没有打算毁约,但是他正好在不久前病逝了。金太宗即位之后,想与宋朝和平共处,因此他也不想跟宋朝闹翻。
唯独金太宗的两个儿子,太子完颜宗弼以及他的弟弟完颜宗翰,这两个人一边毁约,一边建议金太宗出宫攻打宋朝。
而金国与宋朝大战的导火索,是一个叫张觉的人。张觉是辽国的将领,被完颜宗翰击败后投降了,后来又投降了北宋。
金国以北宋藏匿辽国叛将为名,开始了自己的南侵战争。由于燕云十六州在金人手里,因此他们的军队距离北宋都城开封并不是很远。
完颜宗弼领一路人马,完颜宗翰领另外一路人马,同时南下。他们一路直奔开封,另一路去了山西太原。
但是完颜宗弼的第一次进攻并没能拿下开封城,李纲拼死守住了城池,但是却被投降派指责为罪魁祸首,李纲被撤了职。
和李纲被同时撤职的还有种师道,两人都是有功之臣,却被如此对待,宋军军心大乱。不久之后,金军再次攻打开封,两位大将却被赶走了。
那此时的开封城是谁在守?是一个名叫郭京的江湖道人。此人只会装神弄鬼,说自己有法术,只要金军敢来,必然要活捉金军首领。
宋徽宗居然对此深信不疑,当金军来攻城时,真的让郭京出阵。
结果可想而知,金军轻而易举地攻入了开封城,狠狠地羞辱了整个宋朝,让宋朝成为了历史上最无能的朝代。
这件事发生在靖康元年,因此被称为“靖康之耻。”
赵构的反复无常
金人攻破开封城后,大量的皇亲国戚都被金人抓走,只有一个人逃了出来,就是后来建立了南宋的赵构。
赵构当上皇帝之后,其实是十分纠结的,他并不是不恨金国,他也想将金国人杀尽。但是他也明白,自己能当上皇帝,全都是拜金人所赐,不然他根本没机会当皇帝。
在对抗金人的前期,赵构也十分支持将领们的战斗。完颜宗弼的“搜山检海”行动结束之后,带着大量从江南地区搜集的财物北上,宋朝将领韩世忠在黄天荡阻拦他们。
韩世忠带着宋朝水师将完颜宗弼逼上了绝路,金人完全不是他的对手。
但是在当地百姓的帮助下,完颜宗弼找到了一条废旧河道,用一夜的时间挖通了河道,这才逃了出去。
完颜宗弼逃回了建康城之后,他向城中张榜寻求帮助:谁能帮他战胜韩世忠的大船,有重赏。但是完颜宗弼知道自己在城里做了许多坏事,因此对此根本不抱希望。
但是结果却出乎完颜宗弼的预料,城中居然还有人愿意为他出谋划策。
城中一个姓王的福建人为了金人给的赏钱,告诉了金人一个办法:大船必须有帆才能行动,只要用火箭烧掉大船的帆,这大船就废了。
完颜宗弼大喜,第二天按照此法出战,果然大胜韩世忠,死伤的宋军不计其数,韩世忠也是运气好才活了下来。
在打败韩世忠后,金军又一把火烧了建康,然后带着掠夺来的财物继续北上。而此时的岳飞已经在牛首山等候他们多时了。
岳飞料到他们必然要走牛首山,因此提前就到牛首山修筑了阵地,将金军打得只剩下残兵败将。
从此之后,完颜宗弼建议不要再渡过长江进攻南宋了,可见这一次给他打出了心理阴影。尽管金人不再南下入侵,但是宋高宗却不愿意再与金人作战了。
他开始派人清理江南的各路“匪徒”,其实这些人只是当初自发与金军作战的百姓。
为了不让岳飞等人阻拦此事,宋高宗故意让他们去镇守江边,不许擅离职守。与此同时,宋高宗重用了秦桧,开始主张不与金人作战。
主和派的出现,让一些在前线激战的主战派十分愤怒。
为了安抚他们,宋高宗将大部分的兵权都交给了岳飞,但是还没等岳飞制定出作战计划,主和派又逼着宋高宗将兵权要了回去。
由此可见,主和派对于宋高宗的影响真的很大,这也导致了后来岳飞惨剧的发生。
岳飞去世之后,南宋只能靠着金钱换取一时的和平。他们不是每年进贡,只要金人派兵来要,宋高宗立马就给,就算是搜刮,百姓也要凑出来。
宋高宗的软弱并没有换来长久的和平,不久之后,金人再次大举进攻。就当赵构还想再次南逃时,虞文允却将金军打败了。
虞文允不仅击败了金军,还杀了金人的皇帝完颜亮,一般人这时候肯定要趁机夺回失地,哪怕夺回一部分也好。
但是赵构却派人给金国送礼,恭喜金国新君即位,还要商量着议和。南宋的人也不全像赵构一样笨,主战派的呼声越来越高,赵构只好卸任。
宋孝宗即位之后,重用主战派官员,他才是南宋最主张战斗的一个。如果岳飞能够生活在宋孝宗时代,那南宋的结局可能会截然不同。
宋孝宗即位之后,为了表示自己支持主战派,不仅为岳飞平冤昭雪,还重用了岳飞的后人以及之前被迫害的主战派官员。
在宋孝宗的支持下,张浚发动了隆庆北伐,但是失败了,被迫与金军签订《隆庆和议》,每年都要给金国进贡。
在宋宁宗年间,也就是宋孝宗的孙子,重用了韩侂胄,进行开禧北伐,但是也失败了,这次失败后签订了《嘉定和议》。
南宋放手一搏
虽然两次北伐都失败了,但是从此可以看出,南宋其实并不是毫无抵抗,他们其实一直都在想着收复中原。
但是奈何自己的实力不行,最终也只能吃败仗。为了弥补实力上的缺陷,南宋众人做出了一个危险的举动,那就是“联蒙抗金”。
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蒙古铁骑战无不胜,就连金国在东北的老家都被端了。金国只好迁都到北京,后来又迁都到了开封。
南宋人都明白,如果蒙古人消灭了金人,他们不会放过南宋的,因此两拨人就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最终还是主战派获得了胜利,即使被蒙古灭国,也要一雪前耻。于是在南宋与蒙古人的配合下,巅峰时期接近八百万的金人,被灭国时仅剩十万左右了。
宋军大将孟珙将金朝末位皇帝金哀宗腰斩。
虽然南宋最终也没有逃过被蒙古灭国的命运,但是南宋也并非软弱之辈。
宋高宗担心自己的皇位被夺,所以他不愿意让金国战败,因此他对于金国一贯是点到为止。而后来的这些皇帝,虽然有心北伐,但是却无力战胜
。
为了弥补战力的不足,他们冒着被蒙古灭国的风险,帮助蒙古消灭了金人,还差点将金人灭族。虽然南宋最终还是被蒙古灭了,但他们至少“雪了靖康耻,平了臣子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