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准噶尔究竟有怎样的实力,能与强大的清王朝对抗70年之久?
创始人
2025-08-04 18:03:33
0

准噶尔虽一度成为清朝的北方大患,但实际上并没有多强的实力,人口一直不超过70万,常备军最多的时候也只维持在大约5万人左右。但准噶尔的势力范围却一度扩张到了今天的新疆、西藏、青海、蒙古以及哈萨克斯坦大部,是一个幅员辽阔的草原帝国。

准噶尔的起源

元朝末年,蒙古人在中原的统治被推翻后,元廷逃到了蒙古草原,继续与明朝对峙。在准噶尔崛起之前,蒙古与明朝的状况就是,明朝打蒙古、蒙古打蒙古、外族打蒙古、蒙古打明朝。

朱元璋时期明朝先是把北元打残,到了朱棣时期北元在蒙古内斗中灭亡,变成了鞑靼。朱棣又先后五次亲征鞑靼,把鞑靼打残。鞑靼被打残后,瓦剌乘机崛起,先是把鞑靼打败,然后又在土木堡之变中俘虏了明英宗,甚至一度统一了整个蒙古草原。

不过瓦剌只是短暂地统一了蒙古,之后瓦剌迅速衰落,分裂成了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和土尔扈特四部,并称为“卫拉特四部”。

我们后来所说的漠西蒙古,其实就是卫拉特蒙古,也就是之前的瓦剌。而后来的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其实就是之前的鞑靼。

分裂后的卫拉特蒙古不断被漠北蒙古、漠南蒙古按在地上反复摩擦,连西部的哈萨克人也在不断蚕食他们的地盘,甚至在1606年的时候,卫拉特还一度被漠北蒙古的外喀尔喀打服,并对外喀尔喀人建立阿拉坦汗王朝俯首称臣。

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被外敌不断挤压生存空间的卫拉特人也团结了起来,在准噶尔首领哈喇忽拉的带领下他们多次击败阿拉坦汗王朝,不但摆脱了被宰割的命运,反而还从阿拉坦汗王朝手上夺取了大片领土,势力也一度扩张到了伊犁河流域并占据了天山以北的全部地区。

没了外敌,卫拉特的人口也不断繁衍,虽然领土不断扩张,但人口繁衍的速度永远比领土扩张的速度还快。虽然卫拉特四部都划分了各自的领地,但内部也难免为争夺草场而发生摩擦。经过一番争斗,最终土尔扈特部联合杜尔伯特、和硕特一部共5万户20万人迁居到了伏尔加河流域,建立了土尔扈特汗国;和硕特大部分部众南下远征青海、西藏,建立了和硕特汗国;而杜尔伯特部到后来衰落了下去,最后卫拉特四部共享的天山以北和额尔齐斯河、鄂毕河流域及其广阔的草原就只剩下准噶尔一家独大了。

噶尔丹的崛起

1634年,哈喇忽拉去世,他的长子和多和沁继位,是为巴图尔珲台吉。在巴图尔珲台吉时期,准噶尔继续扩张,向西攻入哈萨克草原,降服了锡尔河上游的布鲁特部,向南频繁入侵叶尔羌汗国,领土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扩大,而巴图尔珲台吉的六子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噶尔丹。

凡出色的人物,他的出生在历史上总会留下一些传说,噶尔丹也不例外。传言温萨三世活佛在准噶尔部完成传教任务后,准备启程返回拉萨,却被巴图尔珲台吉的妻子尤姆哈噶斯拦住,这位首领夫人虔诚地要求活佛再赐予她一个儿子,遭到拒绝后,尤姆哈噶斯退而求其次,既然不能赐予她儿子,能不能来生做她的儿子呢?面对如此诚恳的请求,温萨三世无法拒绝只好答应了下来。巧合的是,温萨三世活佛回到拉萨后不久就圆寂了,到了来年,尤姆哈噶斯果然产下一子,人们纷纷认为这个孩子就是温萨三世活佛的转世,便取名“噶尔丹”,在藏语里是“兜率天”,即欢喜的安乐世界之意。有了这层故事,西藏教廷便承认了小噶尔丹转世活佛的身份,册封他为温萨四世活佛。

我们今天看这个故事或许不会信,但当时的蒙古人是信的,凡事只要人们信了就能其作用,而这个作用对于将来的噶尔丹来说还真不小。

1652年巴图尔珲台吉去世后,准噶尔部由噶尔丹同母哥哥僧格继承,而噶尔丹在12岁的时候便离开准噶尔远赴拉萨学习佛法。在西藏期间,他先从四世班禅,四世班禅圆寂后又从五世达赖。

五世达赖是个非常老道的政治人物,他曾借助卫拉特蒙古的力量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甘丹颇章政权,又前往北京觐见顺治帝,获得了清朝对其地位的承认。在五世达赖看来,噶尔丹是个工于心计又好勇斗狠的人,只要时机成熟让他回到准噶尔,他便能改变局势。

噶尔丹的哥哥僧格是个行事非常刚猛的人,解决问题从来都喜欢诉诸武力。比如当阿拉坦汗王朝和札萨克图汗部起冲突的时候,本来是充当调停人的僧格,竟然直接灭了了阿拉坦汗王朝,甚至还出兵越过天山,企图通过策划政变的方式来征服叶尔羌汗国。僧格简单而粗暴的处事方式也自然引发了内部的动荡,很快僧格的长兄车臣和二哥卓特巴巴图尔就与他爆发了内战,噶尔丹也是在这个时候被五世达赖看准时机派回了准噶尔部。回到准噶尔部后,噶尔丹利用自己温萨四世活佛的身份,在四年时间里游走四方,通过传教的方式暗中发展势力。1670年,僧格被车臣和卓特巴巴图尔暗杀,噶尔丹见时机成熟便果断地打出了五世达赖的旗号,纠集自己和僧格部众数千人对车臣和卓特巴巴图尔发动了进攻,擒获了车臣,而卓特巴巴图尔则逃到了青海。

在击败了车臣和卓特巴巴图尔后,噶尔丹成功上位,成为了准噶尔部的首领。在此后的几年里,噶尔丹四处出击,很快就统一了天山北路的卫拉特四部,并将“准噶尔珲台吉国”升格为“准噶尔汗国”。

1679年,噶尔丹出兵攻占了叶尔羌汗国东部要地哈密和吐鲁番,占据了叶尔羌汗国的半壁江山。到了来年的1680年,噶尔丹乘胜出击,灭亡了叶尔羌汗国,进一步扩张了准噶尔的势力。

到1684年的时候,准噶尔的势力不仅包括了天山南北,向西还延伸到了中亚地区,成为了一个幅员辽阔的草原帝国。

对于东方的强邻大清,准噶尔长期以来一直奉行和睦政策,在准噶尔崛起的时候,也正是清军入关夺取中原的时候,长久以来大清一直忙于平定中原,无暇顾及北方,很长时间里清朝与准噶尔双方都心照不宣地保持着表面的和平,但随着双方势力的不断扩张,这种和平最终也总有打破的一天。

1644年清军入关,直到1662年才将南明平灭,但和平仅维持了10年,到1673年又爆发了三藩之乱,康熙花了整整8年时间才将这场叛乱平息,这个时候时间已到了1681年,之后康熙又花了2年的时间平定台湾,但平定台湾后不久,沙俄又入侵了东北,与清朝爆发了两次雅克萨之战,直到1689年清朝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后,康熙真正的敌人就只剩下了噶尔丹了。

康熙大帝VS噶尔丹

1688年,噶尔丹出兵漠北,几乎攻灭了整个喀尔喀蒙古,其势力范围达到了巅峰,此时的噶尔丹正春风得意,却不想乐极生悲的事情却在这个时候发生了。正当噶尔丹在追击喀尔喀残部的时候,被羁押在伊犁的叶尔羌贵族发动了叛乱,这使得噶尔丹不得不回师平叛。就在他回去的路上,叛乱被他的侄子,僧格的长子策旺阿拉布坦给平息了。

策旺阿拉布坦在平息叛乱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果然,让噶尔丹感觉到了威胁,而且策旺阿拉布坦作为僧格的长子,理应继承准噶尔部首领的位置,只是僧格死时策旺阿拉布坦还只是个7岁的孩子,到这个时候策旺阿拉布坦已经24岁,他会甘心让叔叔占据本应属于自己的位置么?

于是噶尔丹就出了个昏招,企图派人毒死策旺阿拉布坦,但事情最终败露,策旺阿拉布坦与噶尔丹也因此彻底决裂。1689年,策旺阿拉布坦带领部众5000人出走,并很快就控制了阿尔泰山以西的准噶尔地区,准噶尔汗国在这个时候被一分为二,噶尔丹失去了老巢,只能带领2.5万人滞留在了科布多地区。

1689年7月,清廷正式通知噶尔丹,要求其退还喀尔喀三部领土,但对于噶尔丹来说,到嘴的肉岂会吐出呢?于是噶尔丹就与大清兵戎相见了。

相对于强大的清王朝来说,噶尔丹手上最多只有大约3万人马,以如此少的兵力之所以敢跟清朝叫板,多是缘于其手上部队战力的强悍。噶尔丹在科布多的两万多军队中,至少有一万名以上的火枪兵,而且噶尔丹部队的火器不仅来源于沙俄,还有相当部分来源于中亚地区,十分精良,再加上他的部队又是一支久经战阵的虎狼之师,虽然兵力不多,但在广阔的北方边境上却足以给清朝制造足够的麻烦了。

1690年五月初三,噶尔丹留5000人驻守科布多大营,自己亲率2万大军侵入了呼伦贝尔草原。到六月二十一,噶尔丹进入乌尔会河,击败了理藩院尚书阿喇尼的2万大军,之后便一路杀向了乌兰布通,此时噶尔丹距北京仅700里!

七月初二,康熙任命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与皇长子胤禔统兵出征古北口,前往乌兰布通迎击噶尔丹;以恭亲王常宁为安北大将军,出兵喜峰口以为东路;康熙亲率一军为中路统揽全局。此次出征,清军算上后勤人员总兵力有10万人,但到了七月十六日的时候,康熙身体不适,不得不返回北京休养,三路大军只留下了福全一路继续进击,而福全一路的具体人数是为多少,至今没有文献考证。

到八月一日,福全一路人马在乌兰布通与噶尔丹主力相遇,双方随即以隔着萨里克河相互射击拉开了大战的序幕。就在双方对射的时候,福全却发现敌军摆出了一个奇怪的阵型:噶尔丹将骆驼集中起来排成数个横队面对清军,骆驼都卧在地上,驼背上装载着木箱以掩护士兵射击、放箭,这就是著名的"驼城”战术,这种战术其实并非噶尔丹首创,而是在之前与中亚国家作战的过程中学习到的。

噶尔丹在乌兰布通北坡扎下大营,将骑兵隐蔽在左右两翼的树林,想用“骆驼阵”吸引清军来攻,却不料清军并不过河攻击,在放了一阵枪后,清军拿出了大炮对着“骆驼阵”发动了炮击,一时间“骆驼阵”血肉横飞,“骆驼阵”也很快被大炮轰散。

随即清军分左右两翼渡河向噶尔丹发动了攻击。左翼在渡河的时候,准噶尔军依托有利地形对清军发动了连续射击,而清军在艰难渡河后又遭遇到了准噶尔骑兵团的冲击,很快清军不支而退。而右翼部队在渡河后一上岸就陷入了一片泥沼之中,一时进退两难,从下午一直打到当天夜里,最终被准噶尔军击退。

进攻受挫后,清军不再敢轻易渡河,准噶尔军也始终没有渡河发动进攻,就这样双方对峙了2日,噶尔丹随后率军撤出战场,战役也至此结束。

噶尔丹在乌兰布通的损失并不大,但是在从乌兰布通回去的路上,准噶尔部却爆发了瘟疫和饥荒,部众出现了急剧减员。同时策旺阿拉布坦乘着噶尔丹出征之际偷袭了科布多,噶尔丹留守在大营的部众也大多被策旺阿拉布坦俘虏,经过这两件事,噶尔丹元气大伤。

就在噶尔丹元气大伤之时,西藏教廷却给与了噶尔丹不遗余力的支持,教廷先是调解了策旺阿拉布坦与噶尔丹之间的矛盾,最终策旺阿拉布坦释放了在科布多俘虏的噶尔丹部众,噶尔丹与策旺阿拉布坦握手言和并签下和约,双方互不侵犯。然后又从青海等地征集了大量的粮食、牲畜等各种物资支援了噶尔丹,使噶尔丹很快就重振旗鼓。

几年后,噶尔丹重新聚集了2万部众再度东侵,康熙也集结了10万大军,打算一举消灭噶尔丹,荡平整个蒙古草原。1696年五月十三日,噶尔丹主力在昭莫多与康熙亲率的主力遭遇,一场帝王之战就此展开。

战斗一开始噶尔丹就先发制人,两翼以轻骑兵用火绳枪或弓箭在快速奔跑中对清军发动交替射击,中路以重骑兵为主力冲击清军大营。清军一边组织人马防守两翼的轻骑兵,一边组织骑兵从中路杀出,与噶尔丹军交锋。在交锋过程中,清军诈败,一直向西面山林撤退,噶尔丹则带队穷追不舍,很快清军骑兵就“”四散溃逃”,将噶尔丹骑兵引到了高地密林处。清军早就在此埋伏了火器部队,见噶尔丹骑兵赶来,便用鸟枪和子母炮展开连续不断的轰击。从下往上佯攻的噶尔丹见势不对,便命令部队全体下马,企图以分散队形冲入清军阵中肉搏,清军也主动出击,双方一时杀得难解难分。就在噶尔丹在前方厮杀之际,清军骑兵绕到了噶尔丹的后方大营,对少量精锐部队留守的大营展开了进攻。交战双方从上午一直杀到了傍晚,清军在袭击了噶尔丹大营后从后方攻向了噶尔丹,噶尔丹腹背受敌,不得不撤出了战场。

此战噶尔丹有两千多人阵亡,三千多人被俘,六万多头牲畜和大量的军备物资被清军缴获,大败而归。

昭莫多之战后,噶尔丹大势已去,战后只收容了不足5000人马的残部,终日游荡于科布多西部塔米尔河流域一带。此时他的统治中心伊犁已为策旺阿拉布坦所占,往北通往俄国的道路又被与准噶尔有仇的部落封堵,东边的大清他不敢惹,就连西藏教廷,此时也在清朝的严厉斥责下不敢收留他,噶尔丹完全成了一只丧家之犬,无处可去。

长期的游荡生活,使得跟随噶尔丹的部众逐渐对他失去了信心,出走的部众也越来越多,噶尔丹也在1697年三月十三日,在绝望之中病死,一代枭雄就此陨落。

策旺阿拉布坦复兴准噶尔

噶尔丹死后,策旺阿拉布坦成为了准噶尔部首领的唯一合法继承人,他慢慢收集了噶尔丹的旧部,整合了准噶尔内部资源,还联合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尔扈特部,共同夹击哈萨克草原,攻取了哈萨克王国的大片领土。

策旺阿拉布坦不仅对付哈萨克王国十分给力,就连俄军也在策旺阿拉布坦手上栽了跟头。1715年2900多名俄军入侵准噶尔部,并在额尔齐斯河上游的亚梅什盐湖领地修建了要塞,策旺阿拉布坦不甘示弱,派出了9000精锐骑兵将其围困了半年,最后俄军弹尽粮绝,仅存700余人逃出。

与噶尔丹对西藏教廷言听计从所不同的是,策旺阿拉布坦并不想听命于西藏教廷,而是想取而代之。1716年,策旺阿拉布坦派遣堂弟大策零敦多布攻取了西藏,准噶尔势力又一次扩张。一系列的胜利使策旺阿拉布坦的声望很快就超过了噶尔丹,势力越来越大的策旺阿拉布坦也走了与叔叔同样的道路,叫板清王朝。

争夺西藏

直到1717年1月康熙才得知西藏被攻占的消息,随即于1718年三月组织兵马企图夺回西藏。但由于清军出兵仓促,各种准备不足,再加上准噶尔在西藏的统帅大策零敦多布精于谋略,最终导致清军第一次入藏作战归于失败。

到了第二次入藏作战时,清朝不但出动了“大将军王”的皇十四子胤祯为帅,而且还经过了多方精心筹备,使得第二次入藏作战获得了成功。

雍正继位后,青海和硕特贵族中实力最强的罗布藏丹津于1722年10月召集和硕特贵族发动了反清叛乱,到1723年罗布藏丹津率众围攻西宁,被年羹尧击败,随后西走打算投靠准噶尔,又遭到了岳钟琪的围攻,最后只带了少数人马逃到了准噶尔汗国。

对战雍正

1727年,策旺阿拉布坦去世,享年64岁,其长子噶尔丹策零继位,成为了准噶尔的新一代大汗。1728年,雍正谴使准噶尔,命其遣返罗布藏丹津等反清分子,被噶尔丹策零拒绝。1729年三月,雍正以岳钟琪为宁远大将军,统帅西路军,傅尔丹为靖边大将军,统帅北路军出兵准噶尔,清朝与准噶尔的第三次交手就此展开。

听闻清军出兵,噶尔丹策零先发制人,于1730年十月率先对巴尔库尔、青海噶斯的清军发动了突袭。到十二月,准噶尔军在哈密和巴里坤之间的科舍图岭牧场将清军洗劫,此战清军阵亡3243人。

之后,准噶尔军乘胜继续在哈密周边窜扰,一直攻入到了柴达木盆地以南的德布特尔。虽然准噶尔的进攻最终被击退,但清军无论人员和物资都受到了极大损失。

1731年五六月份,噶尔丹策零引诱傅尔丹率军深入准噶尔腹地,在博克托岭、和通泊等处大败清军,尤其是和通泊一战,清军总共损失官兵7226人,是清军19世纪以前吃的最大的一场败仗。

此后战争一直持续到了1733年,清朝与准噶尔多次交锋,双方皆损失惨重。到1734年,双方又回到了战前状态,清军虽收复了科布多,却丢失了吐鲁番。之后噶尔丹策零向雍正求和,双方战事又告一段落。

准噶尔的衰落

1745年,准噶尔爆发大面积天花,噶尔丹策零不幸染上天花去世,享年50岁。在噶尔丹策零死后,他的次子策旺那木札勒继承了汗位,但策旺那木札勒在位五年不谙政事,最后被噶尔丹策零庶子喇嘛达尔扎夺位。

喇嘛达尔扎继位之后,就在内部搞起了政治清算,很快就引起了大规模内乱,大量的准噶尔部众出走投奔清朝。到1752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大策零敦多布的儿子达瓦齐率军攻克伊犁,杀死喇嘛达尔扎,当上了准噶尔大汗。

达瓦齐继位后难以服众,准噶尔汗国很快又出现了大规模内乱,内部再一次陷入了激烈的争斗,经过如此反复折腾,准噶尔汗国元气大伤。

与之相对的清朝在这段时期里国泰民安,蒸蒸日上,经过康熙、雍正两代大帝的治理,在乾隆刚继位的时候清朝的国力达到了鼎盛。面对此时已经破败不堪的准噶尔汗国,乾隆于1755年出兵向其发动了最后一次作战。

结果这次作战没有任何悬念和意外,到1755年五月十五日,清军便击败了达瓦齐率领的准噶尔军主力,到六月八日的时候,达瓦齐在天山南路的乌什城被当地城主俘获,随后被交给清军。至此,一个曾让康熙、雍正两代大帝头疼不已的准噶尔汗国,当经历了严重的内乱后,在强大的清帝国面前已不堪一击。

此后,虽准噶尔部还有零星复叛,但这个时候的准噶尔早已物是人非,清廷没费多大力气就将其平定了。

总的来说,准噶尔始终都没有过强的实力。但准噶尔作为一个草原民族,其民皆善于骑马作战,再加上当时的准噶尔军还装备了先进的火器,这就使他们能够与强大的清王朝对抗了整整70多年。

准噶尔向来也不缺乏军事人才,噶尔丹、策旺阿拉布坦、噶尔丹策零、大、小策零敦多布都是准噶尔杰出的军事人才,在他们的带领下,准噶尔军的战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但是准噶尔历来就不乏内乱,先是噶尔丹时期策旺阿拉布坦与噶尔丹之间的内乱,导致准噶尔汗国被一分为二。到了噶尔丹策零死后,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准噶尔汗国就先后换了三任汗王,两次大型政变以及大大小小数不清的内乱。当准噶尔内部能团结一致的时候,即便是遇到了康熙、雍正这样的雄主,也拿他们毫无办法。但是当准噶尔内乱不止的时候,当准噶尔经过严重内耗而虚脱的时候,乾隆竟然没费什么力气就把准噶尔给灭了,这种结局也不免令人唏嘘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吉林省人社厅重要公告!免费换 关于社会保障卡升级换卡的公告 尊敬的社会保障卡持卡人: 吉林省社会保障卡已升级为安全级别更高、芯片容...
北京:非必要不外出!多区一级应... 北京市气象台4日11时发布天气预报:今天(4日)下午至夜间,阴转暴雨,部分地区大暴雨,伴有弱雷电,北...
清苒草本茶水铺凤凰城店开业啦!... 看着“清苒草本茶水铺”崭新的招牌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门内飘散出融合了薄荷、洛神与红枣的独特清香,...
原创 秦... 不可否认的是,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他开创了许多个第一,不仅将四分五裂的中原大陆全部统一,...
原创 夏... 自洛汭延于伊汭,居阳无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过于三涂,我北望过于有岳,丕愿瞻过于河,宛瞻于伊洛,无远...
原创 三... 三星堆之谜:古蜀国的神秘消亡 你听说过三星堆吗?这个藏在四川盆地深处的考古宝藏,简直就是中国版的"印...
李将仕分享:首博青铜器掠影2 首博青铜器掠影2 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 李将仕分享 “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以反映燕国青铜器文化面貌为主...
原创 姜... 标题:姜子牙力挺周文王伐纣: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XXXX网XXXX年XX月XX日 在中国古代历史...
3000多年前,古人有“法”可... “法”字的演变。 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 刻辞正反面释文。释文记录了商王武丁的一起车祸。 □河...
原创 纣... 笼罩在商周时代之上,有两层迷雾:其一,距今太遥远,史料不完整,后人很难去还原现实。其二,神话传说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