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案”朱元璋让常遇春派系损失惨重,为何还是立朱允炆为帝?
创始人
2024-11-25 14:18:58
0

原标题:“蓝玉案”朱元璋让常遇春派系损失惨重,为何还是立朱允炆为帝?

首先,朱元璋大兴“蓝玉党案”主要就是为了扶立太孙朱允炆;其次,蓝玉与朱允炆之间不仅没有关系,甚且还算得上有仇。

一:太子死则蓝玉必死,淮西勋贵老臣必死

洪武四年(1372),常遇春之女被册封为太子妃,常遇春成了太子的岳父,蓝玉则因常遇春妻弟的身份成了太子的舅舅。自此,蓝玉等一干勋贵武臣被牢牢地绑在太子朱标的战车之上。再加上朱元璋本人又是出了名的护子狂魔,既不用担忧太子有不轨的企图,更不用忧虑他驾驭不了淮西勋贵集团。所以在当时,君臣相保以期终老绝非不可能之事。

但天有不测风云,洪武二十五年,春秋正盛的太子朱标溘然长逝,年近古稀的朱元璋甚至还来不及悲伤就得面临因正统继承人的去世而导致的权力真空。在欲立燕王而不可得的情况下,本就非常看重“嫡嗣相传”的朱元璋不得不接受翰林学士刘三吾等人册立太孙朱允炆的建议。

根据史册记载,朱允炆为人自幼熟读儒家经典,孝顺谦恭、宽仁儒弱,仁爱有余而英武不足。这在创业肇基之君朱元璋眼中,并不是最合适的帝国继承人。但为了使世序不乱,除了朱允炆却又没有最优的选择。

所谓“主弱臣强、主少国疑”,面对谦卑儒弱的朱允炆,朱元璋又岂能不心生忧虑?毕竟,这样的嗣君又怎么驾驭得住蓝玉这些桀骜不驯的勋贵武臣?创业维艰,虑患于后,一场陷人于法的大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淮西勋贵武臣群体澎湃袭来。洪武二十六年(1393)八月,距离朱标去世、朱允炆被立不足一年,轰轰烈烈诛连甚广的“蓝玉党案”爆发。此役,硕果仅存的勋贵武臣集团几乎被一扫而空。

二:朱允炆非嫡出,不得淮西集团之人心

众所周知,朱允炆并非朱标嫡出之子,而是其与妃子吕氏的庶长子而已。在朱允炆之外,朱标尚有嫡子朱允熥。虽然史书对于朱允熥的记载非常少,但其贵重的出身却是无可置疑的。按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在朱标去世之后,应当被册立未嗣的就应该是这位被忽略的嫡次子朱允熥。

朱允熥,生于洪武十一年(1378),母亲为开平忠武王常遇春之女,是当之无愧的淮西勋贵武臣集团的拥戴对象,朱标去世时,朱允熥已经14岁,仅比朱允炆小一岁。但限于“子以母贵”的教条,朱允熥措施原本属于自己的皇位。这在朱元璋看来或许只是朱家的家事,但在淮西勋贵集团而言,这却是足以动荡天下的大事。毕竟,弃允熥而立朱允炆即意味着朱元璋在有意疏离淮西集团,再加上此前轰动天下的“胡惟庸案”。又岂能不令人心怀惴惴,既恐且惧?

毕竟,朱允炆虽然年幼,但因为长期沉湎孔孟之道,偃武兴文的思想却十分严重,这就足以令勋贵集团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了。故此,对于朱允炆的册封,勋贵武臣群体大抵都是心怀郁郁的。为人臣而如此,又怎能让生性多疑的朱元璋安心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司... 罗贯中笔下的司马懿,可谓是神一般的存在,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懂得韬光养晦,连诸葛亮都对之赞赏有加。不过,...
原创 一... 一、舟过安仁 小时候,上学学过一首古诗,名字叫做《舟过安仁》。诗云: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原创 汉... 汉武帝时期发明的刺史是一个特殊的官职,它的特殊就在于:可以以小官监察大官,而这种制度出现后,效果非常...
原创 有... 喜欢历史别忘了关注搜史君啊! 我们都知道西安是我国著名古都之一,这已获得广泛认同并且是不可置疑的事实...
原创 明... 公元1399年,朱棣因为明惠帝朱允炆的“削藩”政策而选择奉天靖难,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行造反之举,最终在...
大清皇后被废后回家诞下龙子,皇... 清朝一共历经十二位皇帝,但是却有二十六位皇后,在这之中,只有一位皇后被废。 但转过头来,皇帝就后悔了...
原创 李... 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年号...
原创 历... 在1937年的时候,日本帝国主义想以中国作为亚洲的跳板,征服中国从而统治世界的美梦,自1931年到1...
原创 终... 八国联军侵华,中国遭到了大肆掠夺,被抢走、损毁的文物不计其数,这是毫无疑问的强盗行为。而令人意料之外...
原创 “... 1864年8月7日,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将领忠王李秀成①,被曾国藩下令处刑于江宁,免凌迟,处以斩首,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