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易中天直言:越王勾践最不是东西,卧薪尝胆的事迹,建议不要再讲
创始人
2025-08-03 20:32:19
0

一说起越王勾践,很多人都会第一时间想起他“卧薪尝胆”的故事,勾践在越国战败后隐忍多年,向世人展示了他如何逆境重生,重建辉煌。

直到现在,这个成语还在用来形容一个人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写过一副自勉联,这幅对联中,他引用了两个典故,将勾践“卧薪尝胆”与项羽“破釜沉舟”相对比。

从中,我们可见蒲松龄对越王勾践的评价之高,勾践也成为“有志者”的代表人物。

如果有人曾去过湖北省博物馆,一定会对其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印象深刻,经过史学家的研究,那件稀世珍宝正是越国大王勾践曾经使用的佩剑。

透过那把千年不锈、寒光逼人的宝剑,人们对越王勾践有着诸多想象,相信绝大多数都是正面的。

但是知名作家、学者、教育家,易中天教授在一次讲座上却评价道:“越王勾践最不是东西,卧薪尝胆的事迹,建议不要再讲了。”

易中天之所以被大众熟知,是因为他在CCTV-10《百家讲坛》节目里讲解历史,语言风趣幽默,通俗易懂,受到广大观众热情追捧。

一位著名的历史学者对越王勾践的评价如此之低,他有什么独特的见解?

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出自西汉时期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公元前496年,吴国大王阖闾率领军队与越国交战,当时吴王不敌,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吴王自己更是在战争中受了重伤,在阖闾频死之际,嘱咐儿子夫差记得替自己报仇。

吴越两国兵力相差不大,吴王夫差为报杀父之仇,命吴国士兵加紧训练,仅在两年后就完成了复仇实现夙愿,打败越国。

这次换成越王勾践成了吴国的手下败将,勾践无奈之际正欲自杀,却被他的谋臣文种劝住,文种建议让勾践暂时向吴国求和,日后再谋出路。

越王勾践听取了文种的建议,让他作为自己的使臣前去面见吴王夫差。

文种到了吴国后,对吴王夫差卑躬屈膝,还献上大量珍宝,诚恳地表示越王勾践决定投降,并愿意以臣下之礼伺候吴王夫差,希望换得夫差的饶恕。

吴王夫差认为此时的越国大势已去,没有听取伍子胥“治病要除根“的劝告,接受了勾践和越国的投降。

吴国答应撤军,作为报答,勾践也应夫差的要求,要为吴王做三年奴仆。

勾践在吴国做奴仆之时,可说是受尽屈辱,终于被吴王夫差释放回国,勾践自是无时无刻不想着复仇。

因为怕自己忘记受过的耻辱和复仇的志气,勾践在自己座位上挂了一只苦胆,每天坐下和睡觉之前都要看看那只苦胆,喝水吃饭之前也要舔舐苦胆,尝一尝苦味。

终于,勾践在范蠡、文种两位谋臣的辅助下,经过十年的苦心经营,让越国转弱为强,重新变得兵强粮足。

那之后,勾践曾两次亲自带兵攻打吴国,积贫积弱的吴国早就不是越国的对手,在勾践第二次亲征时被彻底打败,成为亡国之君,此战也让越王勾践也跻身为春秋五霸。

有着“卧薪尝胆”的光环,越王勾践时常被认为是一位正面人物,单看这件事的话,勾践的智谋和勇气确实值得称赞,但考虑到其他事,勾践的道德和忠义,似乎有待商榷。

易中天在讲座中举出了这样两件事,来说明“越王勾践最不是东西”。

一件事是说,勾践为了报仇,出口给吴国的稻种都是煮熟了的,而煮熟的种子被吴国农民拿去种,必然会颗粒无收。

在那个年代,农民一年的辛苦劳作颗粒无收,势必闹饥荒。

本来世道就多战乱,再加上饥荒,生存环境如此恶劣,多少无辜百姓会丧命,无法计数。

勾践为了自己的复仇计划,全然不顾百姓死活,这不仅违背了“为君之道”,甚至可以说毫无人性可言。

勾践自己有过大起大落,按理说他深刻明白底层人民之苦,但他为了自己的目的,利用牺牲敌国百姓的方式来消耗敌国国力,可以说是不折手段了。

在这件事上,勾践为了自己的复仇计划,算是道德有损,另一件事则表现了勾践忠义有亏。

这另一件事就是,越王勾践在最后胜利之后,对帮助自己成事的两位大夫,范蠡大夫和文种大夫“鸟尽弓藏”。

经过多年相处,范蠡大夫早已看清勾践人品,在越王最终胜利后,他预料到勾践会对助他成事的谋臣出手,便抛下一切提早离开了越国。

事实证明范蠡的忧虑不无道理,他的提前离开最终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而另一个谋臣,文种大夫就没有这么好运了。

范蠡大夫在自己临走前给文种大夫留下一封信,信中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表明勾践是‘可以跟他共患难,但不能和他共享乐’的君王,让文种早做打算。

但文种并没有听取范蠡的劝告,还是留了下来。

果然没过多久,越王勾践送给了文种一把宝剑,正是当年夫差叫伍子胥自杀的那把,以此来逼迫文种自杀。

文种自然明白勾践的意思,无奈之下只好挥剑自杀,不知文种大夫自杀前有没有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听范蠡的劝告,落得如今“敌国破,谋臣亡”的境地。

文种大夫有没有后悔我们已无法知晓,只给我们留下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一典故,而这八个字,真实而又残酷地在历史的舞台上一次次重演。

就是通过这两个典型事件,易中天说“勾践不是个东西”,他认为,勾践受了太多的苦,再加上“卧薪尝胆”的隐忍,内心早已扭曲,没有什么事情是他做不出来的。

史书上的人物都是复杂的,我们不能以“卧薪尝胆”的坚毅去掩盖“鸟尽弓藏”的狠辣,也不能用“鸟尽弓藏”的狭隘去否定“卧薪尝胆”的勇气,因为单从哪一个方面看都是片面的,历史只能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美经济学家:特朗普正与全球经济... 【文/观察者网 柳白】中新网消息称,美国政府不断挥舞“关税大棒”,一系列举动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制造巨大...
宋朝时,犯人为何都怕刺配沙门岛... 全文共1543字 | 阅读需8分钟 我国古代有很多酷刑,如车裂、腰斩、凌迟等,听着就毛骨悚然,而宋朝...
原创 他... 在历史上,有很多人被后世熟知,但也有一些人虽然留下了姓名,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毕竟中国的历史太悠久,所...
原创 秦... 中华历史足足有五千年那么长,留下的史书无数,这么长的历史不是每个人都能研究明白的,而最有趣的则是那些...
原创 明... 如果站在朱棣的角度去想,他应该也挺疑惑的,太子朱标去世后,剩下的那些兄弟哪个能力比他强?结果老爸朱元...
踏寻红色地名 赓续红色血脉 今年3月,江苏省民政厅携手省委党史工办、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多部门,联合发布了全省两批200个红色地名。...
原创 淡... 说顺治帝短短一生,却也经历“情之困惑”。 不知是生不逢时,还是好姑娘都在那个时间段藏了起来。总之,从...
原创 1... 苏联解体到如今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但每当人们提到苏联时,都会对其命运感到唏嘘不已。苏联自从成立之后,...
何以中国·缘起良渚丨传承:良渚...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近年来,良渚文化...
原创 为... 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中,大多贤相都是一国之擎柱,为王朝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比如汉之萧何,三国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