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打山海关,而吴三桂则带领关宁铁骑进入山海关中,坚守不退。在山海关即将被攻破之时,清军多尔衮率领大军在吴三桂的投降下加入战斗,并与他合力击败了李自成的部队,为满清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然而,明代明明拥有着数量庞大的大军,却没有抵抗满清的能力,其原因在于:
一、腐败无能的明朝官员,导致军队实力低下。
明朝晚期,文官贪污成风,将大军的物资和粮饷侵吞私用。同时,明朝将领也缺乏才干,使得明朝的大军几乎没有作战能力。显然,光靠人数无法取得战争胜利,作战的关键在于大军的战斗力高低,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会出现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
二、农民起义消耗了明朝大量实力,余下的大军不再愿意抵抗。
明朝晚期经常发生自然灾害,百姓的经济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同时,朝廷拨款被地方官员侵占,加上藩王地方官对百姓的剥削,使得明朝民众与政府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明朝频繁发生农民起义。于是,明朝大军长年参与镇压叛乱,逐渐失去了继续作战的意志力。因此,当清军入关后,这些明朝大军纷纷不战而降。
明朝大军数量虽多,但其中很大一部分由于粮饷克扣或缺乏装备而没有战斗力。另外,长期对内镇压起义的战争让明朝的大军疲惫不堪,无论是士兵还是将领都缺乏继续打仗的意愿。加上明朝失去了民心、衰败至此,大军不再为明朝效力。因此,明朝大军虽然数量庞大,但却没有战斗意志,自然难以抵挡满清的十二万大军。
综上所述,明朝的衰败和内乱加上腐败无能的官员导致了大军战斗力低下,再加上持续不断的起义消耗了明朝实力,最终导致大军不愿抵抗、容易被征服。这是满清能够建立起来并代替明朝成为中华帝国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