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夜谈
编辑|
史言有志
同样都是连年北伐,为什么唐朝越打越富强,汉武帝越打越缺钱?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武德昌盛的两个朝代,汉朝和唐朝都以喜欢对外作战著称。
然而,两个朝代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当年汉武帝为了反击匈奴,可以说是穷天下之财力,打得最后不得不发布罪己诏。
而唐朝尽管一直在不停的对外战争,却似乎并没有因此而消耗太多的财力,甚至还颇有些越打越富强的味道,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1、同样的远征不同的付出:为啥唐朝省力汉朝吃力?
作为中国历史上两个最武德充沛的朝代,汉朝和唐朝都打败了多个强大帝国,并且击败了一个顽强的北方民族。
其中唐朝最大的功绩是打败了突厥人,而汉朝则是打败了匈奴人。
但是,二者付出的代价完全不一样,唐朝打突厥似乎就是非常轻而易举的完成的。历史上唐朝有数次灭突厥之战,因为突厥分裂为多个部分,而且还出现了多次死灰复燃。
但是唐朝每一次灭突厥之战的兵力都不多,
最离谱的是唐朝战神李靖灭东突厥。他当时核心的兵力就三千骑兵,结果却把东突厥给打没了,还俘虏了突厥男女十万多人。
以唐朝这么强大的国力,供应3000人远征是非常轻松的,所以对唐朝的损耗也没有多大。唐朝之后又与吐蕃等多股外来的敌人战斗,但是他们每次的战斗军队规模都不大,至少相比起汉武帝来说小得多。
汉武帝每次一出就是大手笔,
比如汉武帝发动的漠北之战,汉军调集精锐骑兵十万人,还调集了马匹十四万匹,其他负责保障后勤运输的步兵有数十万之多,这种规模的远征放在现代都是恐怖的。
2、劳民伤财之争:汉武帝是不是穷兵黩武?
试想我们现代调集数十万兵力,甚至接近百万的兵力,跨过辽阔的大漠远征,战争规模恐怕都接近朝鲜战争了。考虑到古代的运输条件更加落后,汉武帝这种打法虽然打得匈奴人四处逃遁,但是也给自己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压力。
所以汉朝内部的反对派一直很多,大家都反对汉武帝到处远征,汉武帝还特别喜欢远征。包括远在中亚的大宛,因为得罪了汉武帝,也被汉武帝调集十多万人远征,从长安城发兵打到现在的中亚一带,这种经济负担都是非常沉重的。
所以等到汉武帝去世之后,在汉朝召开的盐铁论会议上,大量的人站起来反对汉武帝远征的战略,提出汉朝应该继续休养生息、减少战争。当然,
汉武帝背了穷兵黩武的骂名,也让当时人遭遇了严重的兵役,但是他做出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为什么同样是武德充沛的王朝。唐朝远征就打得那么羚羊挂角、一尘不染。汉武帝打起来就显得那么的劳民伤财呢?这是因为汉朝和唐朝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导致他们针对敌人的战斗方式和战斗力度都不一样。
3、开拓型君主:汉武帝是打得没有范本的大规模反击战,不容闪失
首先,汉武帝是没有对游牧民族的成功战争经验的,尽管在秦朝的时候中原可以摁着匈奴人打,但是秦末大乱的时候天下受到很大损失,技术流失、人口流失、经济疲敝,导致匈奴快速崛起而中原衰落。
所以,
汉武帝对于匈奴人的战争并没有很好的经验
,
他所能想到的最保险的办法就是,凭借汉朝雄厚的国力
,
对匈奴进行全方位的碾压式的打击。
汉朝有着远超匈奴的人口、经济、技术优势,所以汉朝吃得起这个远征的亏,甚至可以允许汉朝失败多次。
但是匈奴人总共才那么点人口,他们是没办法跟汉朝比消耗的,事实也证明汉武帝的战略方向是正确的。
汉军消灭了匈奴人几十万人之后,匈奴就基本失去了与汉朝作战的能力。之后不得不选择归附汉朝,可能有的人可能会说了,汉武帝不能像李靖那样,派少量的精锐骑兵偷袭匈奴人呢?因为汉武帝不知道这样做能不能成功。
而且在汉朝初期汉匈交锋当中汉军长期遭遇失利,使得当时汉军当中的高级将领都有些畏敌如虎
。后面汉武帝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一方面是打这种优势特别大的碾压式战争,另一方面则是大量的提拔年轻将领,卫青、霍去病他们是都是如此。
因为当时汉军面对匈奴的士气很低,如果在马邑之谋失败后汉军还打上几次败仗,可能整个朝堂的主和派就会再次占据绝对的优势。汉武帝想要打仗都不太可能了,所以他必须雷霆出击全力以赴。
4、唐朝打得容易的关键:隋朝已经把突厥玩废了
第二个汉朝不能像唐朝那样轻松打击匈奴的原因,是唐朝正好面对了一个衰落期的突厥人,而汉朝面对的是一个崛起的匈奴,
唐朝之所以打突厥那么容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隋朝。
隋文帝对付突厥是特别有办法,他通过分而治之的办法把突厥给弄分裂了。本来突厥是一个几乎统一了漠北的超级庞大帝国,结果隋文帝的一番操作之后,突厥分成了东突厥和西突厥,
隋文帝又对着他们一顿打。
结果突厥人给隋文帝唱征服,用突厥人自己的话是这么说的:
“自天以下、地以上、日月所照、唯有圣人可汗,今是大日,愿圣人可汗千岁万岁常如今日也”!
意思是,就你才是这个天地间的老大,我们都是些听你话的小弟。因为实在是干不过突厥,虽然隋唐改朝换代之际,突厥势力略微有一些发展,导致唐朝初年李世民曾与他们签定城下之盟。
但是,这并没有改变突厥被文帝分裂的格局,所以整个突厥内部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李靖就是抓住了他们的这个特点。在3000人偷袭突厥大本营时,就派出大量间谍瓦解、分化、恐吓突厥,导致东突厥自己不战而败。
但是,汉武帝时期做不到这一点。匈奴在秦末汉初之际实现了强势崛起,
尤其是匈奴出了一个厉害的首领,也就是曾经围困刘邦的冒顿
。他几乎把整个北方大漠都给统一了起来,并且让辽东附近的东胡也臣服其麾下。
所以这个时候匈奴人充满了自豪,他们很难因为汉朝的离间,就直接加入到汉朝当中。汉朝也不是没有做过这方面的工作,汉武帝时期他们就招降了匈奴的一个贵族赵信,并且让赵信帮助汉朝来训练骑兵,
但这个赵信身在汉营心在匈奴,后面又反出汉朝成为心腹大患
所以,汉武帝时期想要分化瓦解匈奴很难,相反,到了汉朝后期以及三国时期。他们想要分化瓦解匈奴就很容易,曹操就把匈奴人玩得明明白白的,根本不敢出来跟曹操唱反调。因为这时候匈奴人已经没啥自信心了,都被汉朝的重拳出击给打自闭了,哪里还敢来跟中原人找麻烦,但汉武帝那个时候还做不到。
5、唐朝得天独厚的条件:唐朝功臣集团,本身就是一个军事集团
第三个唐朝打突厥容易,
而汉朝打匈奴人困难的原因是,汉朝是承平日久之后开启的艰难北伐。而唐朝它本身就是一个军事集团,隋唐都是关陇军事集团建立的,他们几乎个个都是武将世家。
而且,唐朝自建立之后,几乎就没停止过打仗。这跟汉武帝接手的局面不一样,汉朝在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几乎没怎么打仗,更没有对外面打赢过大规模的战争,所以根本没有这方面的军事经验。
而隋唐则是一路打过来的,他们的军队也大部分都是职业武士,基本上都是祖上几代人都娴熟兵马的专业军人。而西汉士兵的主力依然是征兵制,所以二者之间的战斗力不一样。
临时招募来的农民战斗力,显然比不上职业军人,
尽管先秦两汉民间尚武成风,普通农民打起来也不比一些专业武士差,
但是总体上肯定还是要差一些的。
6、唐朝“以夷制夷”,比汉朝在技术上更容易
第四个唐朝打得容易而汉武帝打得艰难的原因,是
唐朝一个比较特殊的军事特征,那就是唐朝喜欢搞“军事外包”。可能许多人都想不到,为什么唐朝那么喜欢重用外国人,唐朝中后期许多高级将领都是当时的外国人。
这是唐朝打仗比汉朝容易的关键原因,唐朝本身是关陇集团所扶持起来,建立后李唐王朝想要摆脱关陇集团。他们就必须扶持一个可以与关陇集团对抗的群体,而李唐王朝选择的就是扶持外国雇佣兵。
当然,那个时候应该不叫雇佣兵,而是叫作仆从军之类的身份。唐军很早就大量接受外国兵,甚至让一些突厥人当自己的高级将领。
所以这些人跟突厥人打仗的时候,突厥也没啥拼死抵抗的意志,反正打败了也是给突厥人当小弟,顺带还能够享受一下唐朝奢华的中原生活,这不比在大草原上吹风舒服得多么!
而且这些被唐朝扶持起来突厥高级将领,本身在突厥内部也是非常有地位的,他们的影响力不比一些突厥王族差,所以他们振臂一呼可以唤起很多人。
后面唐朝更是大量的任用外国军官和外国雇佣兵,这些人成了唐朝平衡关陇集团的重要因素,并且给了他们非常好的待遇,所以,他们打仗也比较卖力。
而且,汉朝对于许多地方开始了生产建设工作,所以当地的匈奴人肯定是要绝大部分赶走的。
比如河西走廊,被汉武帝修了好几个城池,好掉了几十万中原人过去居住,就是把匈奴人的生存空间挤没了,这匈奴人肯定跟汉武帝没完没了的。
但是,唐朝几乎不搞这种建设,如果是前朝已经建设好的地方他们还搞一下,没有建设好的他们就直接让当地人统治。
唐朝最多就是发挥下影响力,所以当地人也不是很反感,当然,这后面酿成了安史之乱,唐朝后面国都数次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