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被老百姓顶礼膜拜的清官海瑞,其实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悲剧。他性格刚毅,嫉恶如仇,对待下属极为严厉,对待上级从不阿谀,直来直去,似乎天生就是体制的敌人。但他又爱民如子,儒家的精神与道德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他成了老百姓的信仰,成为一种伟大精神的象征。
但就是这样一个大清官,一个在史书中闪闪发光的人物,总是不被重用,唯一的高光时刻便是在高拱的举荐下当了应天巡抚,但这主要是出于高拱自己对徐阶政治斗争的需要,一旦目的达到,海瑞又很快闲了起来。张居正上台后,呼声很高的他依旧未被重用,直至生命终结。
这似乎是历史的遗憾,一个一身正气,在民间被封神祭祀的官员,没能在历史的舞台上施展抱负,反而只留下了空名。但这又是历史的必然,因为官场容不下这样一个被绝大多数人视为的“异类”“刺头”的人物,他的同僚极少有喜欢他的,大多数都对他怀有敌意。
海瑞的眼里容不进一粒沙子,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二元对立观念左右了他的一切行为。但事实证明这样行不通,因为这世道,总是复杂多变的,好中有坏,利中有弊,中和着对待才更符合现实场景。
黄河水浊,长江水清,但均能灌溉田地,关键是看怎么用。因此,张居正在用人时,总是选择那些不循规蹈矩,富有真才实学,敢于实践的人,这种人,被称之为“循吏”。也正是这“循吏”,扭转了正德以来的王朝颓势,创造了万历中兴,为大明王朝续命长达半个世纪。
弥留之际的海瑞,似乎也看透了这一切,当他家人问他还有何交代时,他只字不发,因为,对这朝廷,对这社会,他已无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