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都说张良选择退隐,是为了避祸,那么他究竟惹了什么祸
创始人
2025-08-03 08:32:23
0

张良为什么选择退隐?大家都说,这是因为刘邦忌惮功臣,杀戮功臣。张良怕召开杀身之祸,所以才会退隐。

那么,张良的杀身之祸,会从哪里来呢?

刘邦确实杀了不少功臣,但是也有很多功臣他没有杀?萧何、曹参、周勃、灌婴这些人,都是手握重兵的,不过他们与韩信、彭越、英布等不一样,没有想过造反,也没有这方面的表现,所以刘邦没有忌惮过他们,还让他们当高官。

萧何、陈平虽然不带兵,但是位高权重。虽然位高权重,但是一直对刘邦忠心耿耿,刘邦也没有想过要忌惮他们,杀他们。

张良既不带兵,也没有想过造反,他就应该和萧何、曹参等人一样,不被刘邦忌惮了。那他还怕什么?

我仔细审读了相关史料,我发现,刘邦真的对张良有忌惮之心。张良真的惹了一些祸。

刘邦有两个谋士:张良、陈平,很明显,刘邦对陈平的亲近度,远远高过张良,带着陈平随军打仗的时间,远远比张良多。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注意到几个细节。

第一,张良曾经给诸侯王韩王成当丞相,虽然韩王信当韩王以后,张良基本上就跟着刘邦,没再回韩国了。但是,张良从出道开始,就对自己的故国韩国倾注了很大的热情,包括砸秦始皇,都是这样的表现。所以,就算后来韩王信造反,与张良没有任何一点关系,刘邦依然害怕张良情系故国,所以对张良有些提防和忌惮。

第二,在对待另一个功臣韩信的问题上,张良始终一言不发。体现有四点:

一是最初韩信攻占齐地以后,请求刘邦立他为齐王。刘邦很生气,想拒绝。当时张良、陈平都在刘邦身边,可为刘邦出主意,让刘邦答应下来的人是陈平,张良没有说过任何话。

二是韩信当楚王的时候,有反相,当时刘邦想发兵攻打韩信,还是陈平给刘邦出主意,让他以游云梦泽的名义,召韩信开会,结果活捉韩信,把韩信押解到京城,降为淮阴侯,软禁起来。在这件事上,张良依然一语不发。

三是当韩信在京城被软禁期间,张良曾经与韩信一起,整理了先秦以来的兵书,共得一百八十二家,这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兵书整理。这件事,并不是刘邦的命令,而是张良自觉的行为。当韩信被刘邦严重猜忌的时候,张良依然没有避嫌离开。

四是同样是汉初三杰的萧何,最后与吕后一起,设计杀了韩信,有效地避免了刘邦的猜忌。但是张良没有这样做。

从以上四点可以看出,刘邦对张良与韩信的关系,始终是很猜忌的。他肯定会觉得,若是汉初三杰的韩信与张良联合造反,那基本上就是他的末日了。

第三,在立太子的问题上,张良的做法让刘邦很不满。

刘邦一直打算废除太子刘盈,立赵王如意为太子。但是,张良却暗中给吕后与刘盈出主意,让刘盈把商山四皓请到身边来助阵。刘邦因为看见商山四皓都在刘盈身边,万不得已,只得放弃废刘盈立赵王如意为太子的想法。

张良做的这件事,完全是与刘邦背道而驰的,而且这是明显的交通“太子党”的嫌疑。若是刘邦知道了,肯定会惩罚他的。

由此可见,张良退隐,有他性格的原因,但是他明白他确实惹了祸,被刘邦忌惮,所以,退隐也是万不得已的选择。

(参考资料:《史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如... 诸葛亮从出山开始就跟随这刘备南征北战,他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也为刘备的三分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就是...
原创 苏... 曹皇后(1018年—1079年)系北宋开国名将曹彬的孙女,出身名门,景祐元年九月(1034年),册为...
原创 非... 五六十年代是世界第三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的年代,曾经被殖民的国家都涌现出无数的革命战士和献身民族...
原创 1... 还在犹豫什么?好运的机会稍纵即逝!赶紧关注我,一起开启幸运之旅吧!祝您财运亨通,心想事成! 1955...
原创 光... 光绪十四年,光绪陪慈禧到东陵祭祖,离开了红墙黑瓦,繁闹的紫禁城,看到了青山绿水,广茂的原野,心情非常...
原创 2... 刘源,这位中国前领导人刘少奇的儿子,他的一生仿佛一部跌宕起伏的历史长卷,记录着无数惊心动魄的时刻。从...
原创 被... 引言: 自从被诺曼征服之后,英格兰地区形成了一种制度,这种制度名叫郡区制,而之后他们又在这些地区,建...
好评中国·作品选登:一条调水线... □唐代远 一渠通南北,清流润万家。今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通水十周年。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水网的主骨...
原创 以... 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哪些兵种吗?古代兵种有步兵,骑兵......近代战争有炮兵、、空军、海军等,要说现...
原创 清... 文| 少时李白 编辑 少时李白 【前言】 雍正年间是清王朝转型巩固的关键时期。他继承了他的父亲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