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从出山开始就跟随这刘备南征北战,他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也为刘备的三分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也可以说是间接的导致了蜀汉了灭亡,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诸葛亮是一个非常敬业的人,死也是死在了伐魏的路上,由此可见他的付出,但是诸葛亮死后,蜀汉就一日不如日子,没有人能够接替他的位置。
其实蜀汉也曾出现过3位能人异士,他们的能力虽然没有诸葛亮那么强,但是接替他的位置是绰绰有余的
。
但是这3个人最后的归属都不是很好,他们都被诸葛亮用各种理由杀害了,其实从这3个人身上,也能看出诸葛亮是个小心眼的人,并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么大度,
如果这3个人,能有一人侥幸活下来,蜀汉的结局会不会不一样呢
?
第一个人是魏延
魏延并不是刚开始就投奔刘备的,他虽然很有能力,但是前面都没能遇见赏识自己的明主,虽然内心当中也有很多的意难平,但是魏延的心态很好,他一直觉得自己能够找到伯乐,所以在经历了几次失败后。
听闻刘备的“仁义”,还是毅然决然的奔赴而去,懂得坚持的人,肯定会迎来曙光,这一次的魏延选择十分正确,
刘备不仅接纳了他,还给了他一个很重要的职位。但是魏延这个人的性格比较刚直,不懂得避让。
这可能也是前面那两位明主不喜欢他的原因,面对这样的魏延,刘备也是很恼火,但是他为了维持自己仁义的外表,选择了隐忍,
即使有人在他面前说魏延的坏话,他也给了魏延展现自我能力的平台,从而让他有机会做了镇北大将军。
那魏延是怎么死的呢?这还要说诸葛亮死之前的安排,他让杨仪做了撤军的主要负责人,但是对于魏延,却没有任何的安排,这样明晃晃的排挤,加速了魏延造反的脚步,在两军对垒的时候,虽然魏延占据了上风。
但是因为何平的一句“
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
”就直接让支持魏延的士兵倒戈,这就是攻心的效果了,至于魏延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肯定是死了。
魏延死后,造成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就是
“蜀中无大将”
这短短的几个字,就说明了魏延的重要性,如果他不死,可能蜀国在战场上也不会接连失败。
虽然说诸葛亮没有亲手干掉魏延,
但是他的死和诸葛亮的安排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但凡诸葛亮在自己死之前,多给魏延考虑一点,他最后的结局也不会是这个样子的。
第二个人是刘封
刘封是刘备的养子,这个人的死和诸葛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在关羽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刘封选择了视而不见,
刘备对于这样的事情,虽然比较气愤,但是因为两个人的关系,还是愿意留下他的生命。
但是诸葛亮说的几个字,直接改变了刘备的想法
。因为诸葛亮点名了刘封这个人的性格,刘备就觉得自己不能把这个祸害留给儿子,毕竟儿子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所以刘封就失去了自己的小命。
虽然说刘封这个人比较傲娇,不喜欢听人劝,但是他的能力还是比较出众的,尤其是武力值,那也是刚刚的,要是他还活着,蜀汉在战场这一块,也还是可以的。
第三个人是马谡
其实马谡是诸葛亮一手提拔起来的,对他的感情也是不一样的,虽然马谡有的时候也会顶撞诸葛亮,但是诸葛亮对他却格外的宽容。虽然刘备觉得马谡这个人比较轻佻,不堪大用,但是诸葛亮还是给了他各种各样的机会。
那为什么诸葛亮还要斩了他呢
,这个是因为在街亭之战的时候,马谡立下了军令状,但是结果却让很多人失望,因为他惨败了,这个时候诸葛亮还是想要袒护他的,但是为了给众将士一个交代,只能将马谡斩杀。
其实马谡这个人也是有一些真才实学的,要不然他也不会被诸葛亮如此的看重,只是人过于的轻浮,没有办法定心,所以才落得这样的一个下场。
说句实在话,但凡这3个人能够留下一个,凭借着他们的能力,蜀汉的结局也不会那么的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