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的郭子仪,老年为何嚎啕大哭
创始人
2025-08-02 17:02:27
0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四季文史

文/四季文史

郭子仪(697年-781年),字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人。唐代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寿州刺史郭敬之的儿子。

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安史之乱爆发后,授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因收复两京有功,加司徒,封代国公。乾元二年(759年),承担相州兵败之责,失去兵权,处于闲官。宝应元年(762年),平定河中兵变有功,进封汾阳郡王。

广德元年(763年),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入侵,长安失陷。郭子仪被再度启用,任关内副元帅,再次收复长安。

有人说郭子仪“再造唐朝”,虽然这话有点过,但老将郭子仪在大唐真的是一个传奇所在。

郭子仪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步入仕途以来,一直未得到重用。年近花甲之时,才在安史之乱期间被正式起用,征战沙场,初显锋芒。

安禄山率领契丹兵反叛以来,唐王朝一直心惊胆战,好在朝廷及时起用了郭子仪。郭子仪审时度势,用他超凡的军事指挥才能,迅速击败叛军。郭子仪率领的部队,犹如一把利剑,所到之处都给叛军以致命的打击。虽然此时郭子仪已经步入花甲之年,但他的军事才能,为大唐王朝带来了无限生机。

历史上的拉锯战往往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安禄山自发动安史之乱以来,他所指挥的叛军力量也不可小觑,他曾一度在洛阳称帝,每每这个时候,唐王室都会派郭子仪临危受命。在与李光弼的共同苦战下,先后收复洛阳和长安。

“吾之家国,由卿再造。”这是唐肃宗对郭子仪的高度评价。没错,如果几次危机不是郭子仪苦战坚守,那么大唐王朝已然被安禄山取代。由此可见,郭子仪对于唐朝的功绩是不可替代的。

然而,后来由于唐肃宗、唐代宗听信谗言,对郭子仪作出了错误的判断,一时间将郭子仪革职。但郭子仪是一个时刻心系国家之人,不论身处何处都一直牵挂着国家的安危。后来,北方吐蕃异族的入侵,唐皇室再度任用郭子仪,郭子仪召集自己曾经的散兵游勇,再度为大唐解围。

史家曾经对郭子仪这位四朝老臣给了很高的评价:

“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

再来说说为何郭子仪到老了曾有“号啕大哭”这件事。

此事源于郭子仪父亲陵墓被盗而引起。大历三年,郭子仪父亲的墓穴被盗,这在古代是非常严重的一件事,尤其是对于像郭子仪这样重视家国情怀而又劳苦功高之人,听到消息后的他极为痛心,号啕大哭。他的部下就怀疑盗墓这件事,是他们曾经的朝堂敌人宦官鱼朝恩所为。

然而回到长安以后,郭子仪并没有采取极端的行为,反而跟唐代宗互相安慰起来。

《旧唐书郭子仪传》:“我长期带兵,对士卒约束不严,有时就发生部众盗掘坟墓的事,如今我父亲的墓被盗,这是老天对我的报应,与谁都无关。”

由此可见,郭子仪不但是位骁勇猛将,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大雅之人,其气度和胸襟直至今日都不免让人钦佩。

画外音:郭子仪的一生饱受争议,他有再造大唐之功,深得军心,最后还能混个善终,都说他善于处理与朝廷的关系,可郭子仪却不是那种人,安史之乱让郭子仪大放异彩,可为何一直不得重用、只做了中层将领?对此,你怎么看呢?

(老将郭子仪饱受争议,虽然得以善终,但他的一生却没有被重用。对于这位再造唐朝的历史人物,你怎么看呢?欢迎点评。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必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河北聘上取得用于电子元器件陶瓷... 金融界2025年8月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河北聘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用于电子...
无锡汉瓷取得具有排气功能的陶瓷... 金融界2025年8月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无锡汉瓷特种陶瓷技术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
原创 宋...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了显赫一时的四大家族,即蒋介石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陈果夫、陈立夫家...
原创 这... 由于皇权的特殊性,所以导致几乎所有帝王在具体待遇上都是独尊的。因为这种独尊,所以就需要诸多部门的配合...
学剪辑的书籍怎么样?我翻烂3本... 最近总有人问我:"想学视频剪辑,买几本书啃一啃能行吗?"作为过来人,我书架上的《剪辑之道》《影视后期...
原创 匈... 引言: 一战结束之后,匈牙利对于周边的一些国家在外交政策上始终奉行着民族统一主义。 而这样的主义在不...
原创 凌...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起义不断。其中比较大的势力,就是瓦岗军队,还有李唐大军等等。后来是李渊建立了...
剪辑专业书籍排行榜最新推荐:小... 嘿,各位剪辑爱好者们!你们是不是经常在网上搜“剪辑专业书籍排行榜最新”,结果发现一堆官方推荐,看得头...
原创 在... 前言:“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实际上并不是说清朝的官员贪污成性,而是指很多表面上廉洁的官员,私底...
国宝外流:宫内秘籍《永乐大典》... 《万朝报》的曝光 虽然日军自诩“秋毫未犯”,但是明治三十四年(1901)十二月一日《万朝报》刊登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