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晚清为什么会练36镇的新军?只拥有五镇的袁世凯,何以脱颖而出?
创始人
2025-08-02 13:32:17
0

清朝建国之初靠的就是八旗军,比如满八旗和汉八旗,那为什么到了清朝末年还要去训练新军呢?

说白了就是清朝统一以后,八旗军战斗力下降的太快,当然主要是因为满族人入关以后,过上了幸福的小日子,不愿意再过以前那种刀口舔血的生活了,自然也就没有意愿去拼死打仗了。

在康熙皇帝平定三藩的时候,八旗军的战斗力就下滑的很厉害了,主要靠的就是汉人的武装。

到了乾隆末年白莲教起义的时候,清朝的军队已经好多年没有打大仗了,尤其是在国内。白莲教的战斗力并不强,但清军的战斗力更弱,这时候就不得不发动地方上的官员组建团练武装,类似于现在的民兵之类的,才最终平定了这场起义。

到了太平天国的时候,八旗军战斗力不行,绿营兵战斗力也不行。眼看大清的江山就不保了,这时候不得不让以曾国藩为首的汉人组建了大量的团练武装。

曾国藩的湘军在平定捻军起义的时候垮了,李鸿章的淮军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垮了,清朝没有可用的部队了。

在这个时候,曾经在朝鲜练过新军的袁世凯就脱颖而出,在李鸿章的推荐下,开始在天津小站练兵。

1898年荣禄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的新军被编为武威军的右军,编制一万人,北洋大臣手下的军队被统称为北洋军。

后来袁世凯又担任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他就将手下的军队扩充为了两镇,每镇12,500人(大致上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师)。

1905年,北洋军已经扩建到了北洋六镇。后来清政府为了限制袁世凯,就把第一镇给抽了出来,交由满清贵族把持。

也就是在这一年,慈禧太后看到袁世凯练出来的新军战斗力确实强,她就要求在全国组建36镇新军。同时每个省都要成立督练公所,主要职责就是训练新军。

按照当时的规划:

奉天、黑龙江、吉林、浙江和福建要在两年内各训练出一镇。

山东、山西、陕西和新疆要在三年内,各训练出两镇。

河南、安徽、江西、湖南、热河、江北和贵州要在4年内各训练出一镇。

江苏和湖北要在4年内各训练出两镇。

广东、广西、云南和甘肃要在5年内各训练出两镇。

此外还有四川要训练出两镇。

这些省份要训练的行军加在一块是30镇,再加上北洋六镇,合在一块儿就是36镇。

理想很丰满,现实超骨感。

熟悉近代史的朋友都知道,清政府对外作战一直都是一败再败,根据签订的条约,要向外国赔偿大量的白银。

这本身就对清朝造成了非常大的财政压力,地方上的省份要面对各种各样繁杂的事务,财政本身就吃紧,拿不出更多的钱来训练新军,不得不向后拖延。

就这样一来二去到辛亥革命爆发的时候,从表面上看已经成立了26镇,约18万的新军。但实际上真正有战斗力成建制的只有16个镇和16个混成协(相当于一个旅)。

根据有关的统计数据,真正成熟能够拿出来战斗的只有131,800人,其他的那些都是半成品。在这些人当中,袁世凯的北洋军就占到了74,500人,比一半还要多。

袁世凯训练的新军战斗力之所以强,主要是因为以下原因:

一袁世凯训练新军确实有几把刷子,毕竟在朝鲜训练出来的军队战斗力也还可以。并且他非常擅长学习,把欧洲和日本训练军队的办法都给复制过来作为参考。

二袁世凯在用人这方面有独到之处。袁世凯任用的军官成分比较复杂,有从欧洲回来的段祺瑞,也有从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出来的,当然也有从淮军旧部中过来的。训练的军队只要能够达到袁世凯的标准,被提拔只是时间的问题。

三袁世凯的新军军费比较充足。这一点就不展开讲了,地方上训练新军的动力普遍不足,自然也不愿意把钱花费到这上面去。

不管是哪一个地方训练出来的新军,基本上任用的军官都是从日本和北洋武备学堂出来的。他们普遍接受的都是西方训练军队的模式,也都接受了西方的先进观念,本身对清政府就不感冒。

比如阎锡山,就是从日本学习军事回来的,他回到太原后,就在军事学堂中教书。辛亥革命爆发后,阎锡山顺势而为率领山西的新军起义,也被推举为了山西督军。

发起辛亥革命的武昌新军情况也差不多,再加上同盟会在武昌新军中发展了大批量的低级军官加入革命党,革命的种子早就播撒了下去。

正好四川爆发了保路运动,忠于清朝的军队被调走了,武汉的新军就发起了辛亥革命。很快全国各地纷纷效仿,很多省份都宣布独立。

能够拿出来镇压辛亥革命的军队就只剩下袁世凯的北洋军了,但这个时候袁世凯已经被免职回到老家。他的军队别人是指挥不动的,那些军官都和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清政府只好让袁世凯重新回来,成为了内阁大臣,统领政务和军务。如果袁世凯真的想扑灭武昌起义,基本上是不存在任何问题的。

但被满清贵族差一点害死的袁世凯根本不愿意替清政府卖命了,他明白一旦国民党被打倒,满清贵族肯定会清算的。

在这个时候,袁世凯命令对于武昌方面的进攻装装样子就行了,他在等待一个更合适的时机,给自己争取更好的条件。

袁世凯一方面在和外国使馆联系,另一方面在暗地里也在和孙中山联系,他需要这两方的力量,对清政府施加更大的压力,授予自己更大的权力。

实际上袁世凯也是凭借着自己手中强大的军队,再加上担任北洋大臣的时候和外国人形成的良好关系,一方面逼迫清政府,另一方面也逼迫孙中山不得不向他低头。

在这样的情况下,清朝皇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担任大总统的一切条件就成熟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长...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天下动乱,官官相卫,民不聊生,当时的老百姓生存都是非常困难的,比如黄巾起义,绝大...
原创 排... 排列整齐的兵马俑之间,土堆有何作用?专家都不敢随意挖掘 秦始皇是中国千古一帝,他的政绩可谓是个个名气...
原创 咸...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NO.2693-咸海全面萎缩 文字:林间草木声 制图:果 / 校...
加强文物保护,势在必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云梦出土的秦汉简牍展后提出要加强对古物的研究和保护,让中华文明的瑰宝惠及后人,不断...
原创 韩... 提起韩信,人们总是把他当做汉高祖刘邦屠戮功臣的典型,对他给予了十分的同情和惋惜,甚至说如果韩信不死,...
原创 曾... 诸葛亮陪着刘备从荆州开始,就一想给天下重塑大汉王朝的威严,他们君臣心中除了高皇帝刘邦之外,就只有天威...
原创 暗... 史书记载,赤壁之战后,孙权突然找来两位年轻将领,也就是偏将军吕蒙和讨越中郎将蒋钦,劝他们读书。吕蒙推...
原创 曾...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一位叱咤风云的政界人物,作为晚清四大名臣的曾国藩,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财宝”,这些“财...
原创 八... 在谈及晋商覆灭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晋商是如何崛起的。毕竟晋商的灭亡不仅仅是自身的原因,外部环境的变化也...
原创 秦... 在秦始皇之前,中国历代的君主多以“寡人”或“孤”作为自称。这些称谓并非随意选择,而是有着深厚的文化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