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韦小宝见那女子一头黄金似的头发,直披到肩头,一双眼珠碧绿,骨溜溜地转动,皮色雪白,容貌甚是美丽,只是鼻子却未免太高了一点,身材也比他高了半个头。
”
这是金庸在《鹿鼎记》中对沙皇女摄政索菲娅的描写。索菲娅于《鹿鼎记》第三十六回登场,身份是罗刹国公主。她来雅克萨与高里津总督偷情,被韦小宝和双儿撞见。但由于韦小宝的巧言,她没有依洪教主洪安通的建议与吴三桂结盟。韦小宝还出主意叫她联合射击队发动火枪手政变,当摄政王。后来韦小宝劝她与康熙帝结盟,她才恋恋不舍地放韦小宝回国。
虽然纯属虚构,但苏菲亚这个人物却不是空穴来风,她的原型就是俄国历史上的女摄政索菲娅公主(1657年―1704年)。
在小说中,索菲娅是一个肌肤雪白、容貌美丽、精明狡猾、生性放荡的女人,但真实的索菲娅却长得黑粗高大,与金庸描述得相差甚远,性格也凶狠狡诈。
索菲亚·阿列克谢耶芙娜·罗曼诺娃
(1657年9月17日-1704年7月3日),是
俄罗斯历史
上的一位女
摄政王
,
沙皇俄国罗曼诺夫王朝公主,是沙皇费奥多尔三世(索菲娅大弟)和伊凡五世(索菲娅三弟)、沙皇彼得大帝(索菲娅四弟)的姐姐。
彼得大帝亲政后,她试图夺取政权,失败后余生被彼得大帝软禁于修道院为
修女
。
索菲亚的父亲是沙皇阿列克谢一世,但奇怪的是,老沙皇所生的女儿大都身体健康,体格健壮;而所生的五个儿子中有三个早夭,另外两个不是智力有问题就是患有血液类疾病,直到阿列克谢一世娶到了一位新皇后才为老沙皇生了一个健康的儿子,这个儿子就是彼得大帝。
索菲亚的两个沙皇弟弟:
伊凡五世(1666年9月6日-1696年2月8日),全名为伊凡五世·阿列克谢维奇·罗曼诺夫,是俄罗斯沙皇,1682年-1696年在位。在其兄费奥多尔三世死后,伊凡为第一沙皇,彼得为第二沙皇。但是伊凡五世有严重的身体和精神上的问题,实际权力被同母姐姐索菲娅掌握,直到1689年再次发生政变,将索非亚囚入修道院为止。此后权力落入彼得手中,即俄罗斯历史上最著名的彼得大帝。
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罗曼诺夫(1672年6月9日-1725年2月8日),称为彼得一世,为俄罗斯帝国罗曼诺夫王朝的沙皇(1682年—1725年),及俄罗斯皇帝(1721年—1725年),人称“彼得大帝”。1682年,彼得大帝的异母哥哥费奥多尔三世逝世,身后无嗣。伊凡五世和彼得大帝成为共同沙皇,以伊凡五世为长;索非亚担任摄政,实际上手掌大权。1689年,彼得大帝推翻索菲亚的统治。索菲亚最终被推翻并软禁于一所修道院中。
索菲娅是沙皇阿列克谢一世与第一个妻子玛利亚·米洛斯拉夫斯卡亚的三女。1682年其弟新沙皇费奥多尔·阿列克谢耶维奇夭折,索菲娅借射击军的力量发动火枪手政变,立伊凡五世和彼得一世同为沙皇,自己任摄政。她当上摄政王后将当时年仅10岁的异母弟彼得及其母放逐到皇村;又由于伊凡五世低能体弱,与情夫瓦西里·戈里津共掌大权。
不久后就在同年,反对派发动叛乱,索菲娅和政府被迫从克里姆林宫逃到修道院。为此她名义上被迫让出摄政王位子,但在射击军的支持下,她仍保有实权。
在她当政期间俄国主要发生的大事有:1686年与波兰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1689年与清朝签订《尼布楚条约》
;征讨当时还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克里米亚半岛等。
1689年彼得一世准备亲政,但索菲娅并不打算还政。射击军首领更是建议她直接称女沙皇。但此密谋为彼得知晓。索菲娅自知不保,派使者向彼得求情,要求彼得照顾皇族情分。彼得不为所动,处决了射击军首领并流放戈里津。索菲娅本人进入新圣女修道院。
十年后,射击军密谋乘彼得在国外之机迎索菲娅复权。但彼得很快赶回平乱。索菲娅因涉嫌其中,被令正式为修女,且除复活节之外连其他修女都不得见,六年后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