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师严修》:以教育家精神铺就教育兴国之路
创始人
2025-08-02 18:03:57
0

电影《一代人师严修》是一部深刻反映中国近代教育变革的作品。该片以被誉为“南开校父”的严修为主人公,讲述他在晚清时期亲历民族屈辱,决心以教育救国,改革科举制度,创办以南开中学为母体的南开系列学校的故事。作品展现了严修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执着和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对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卓越贡献。

影片主创团队从2010年开始搜集创作素材、挖掘历史故事,历经十多年时间,力争“把能考证的资料都一网打尽”。他们不仅参考严修日记等文献,还对当时健在的严修家属,与之有过生活交集的故人,南开的老校友,以及专门研究相关历史的专家学者进行采访。这些工作为作品真实生动地还原那段峥嵘岁月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尊重历史史实的基础上,该片还以生动的细节、跌宕的情节和真挚的情感塑造人物的丰满形象。严修既是一位站在时代潮头的教育改革者,也是一位具有深厚爱国情怀的知识分子。他勇于推翻科举之藩篱,在任贵州学政期间,倡导学风建设,引导中华学子挣脱思想桎梏,走救国强国之路。他提出的“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理念,后来发展成了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影响至今。影片不仅描绘了严修在教育革新上的努力,也刻画了他在面对家庭变故、社会压力时的坚守。因为儿子离世,严修十分悲痛,却仍然坚持在兴校办学一线,并拿出节约的出访旅费和5亩地契支持学校建设。影片还塑造了屡次刁难严修的萨穆哈,以及反对严修改革甚至将其逐出师门的晚清保守派代表人物徐桐。这些人物的设置,从侧面反映出教育改革的任重道远,诠释了在新旧教育思想碰撞的历史关头,爱国教育家严修勇立潮头的历史价值。

影片创作者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在聚焦主要叙事线,着重梳理故事逻辑的同时,对部分历史人物进行删减,并加入大量戏剧性情节,提高作品的感染力。比如,严修在贵州改革学务、甄选人才时,增设数学和英文面试考题,多位应试者因不懂数学、英语闹出了笑话。这段幽默轻松的戏份,生动讲述了当时社会对新学的肤浅认知,以及对教育革新的迫切需要。

这部教育题材电影与当下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时代主题相契合,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随着电影放映,“一代人师”严修的可贵精神将深入人心,成为引导当代教育者前行的灯塔。

(作者:田园,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朱... #头条创作挑战赛# 明朝统共有十六位皇帝,北京却只有明十三陵。 除了葬在南京的朱元璋、下落不明的建文...
雄安新区古州城遗址出土两件罕见...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雄安考古队在河北雄安新区古州城遗址内发掘出土两件罕见龙首,初步判定为唐...
原创 项... 公元前202年的寒冬,乌江边上一个昂长八尺、身披王者铠甲、手持带血天子剑、英勇威猛的将军,却显得神态...
原创 毛... 看历史老照片,品百年沧桑巨变。 大家好,我是历史君。今天要为大家分享一组毛主席老照片。从这些老照片上...
原创 中... 五胡乱华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动荡时期,发生于南北朝时期末期,期间五胡族群体的入侵和战争导致了大规模的人...
原创 如... 现在网络上有很多人认为刘备是一个伪君子,所谓的“仁义”不过是他装出来的。由此认为刘备如果真的光复了汉...
原创 北... 一百年多年前,梁启超先生曾说“少年强则国强”,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少年肩负着未来和希望,是祖...
原创 为... 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上,南北朝时期无疑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纷纷南下,与中原的汉族政...
原创 溥... 清朝是历史中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而溥仪则是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溥仪虽然出生在皇家,但他的人生是悲惨的,...
光影流转间,哈曼卡顿音乐琉璃4... 暮色渐沉时,我最爱蜷在沙发角落。落地窗外是城市渐次亮起的灯火,而屋内只留一盏暖黄的阅读灯。这时候,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