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和宋太宗引领宋朝的读书风气
创始人
2025-08-01 21:32:58
0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和赵匡义,史称太祖和太宗,都是嗜书如命和注重皇家家庭教育的皇帝。

相传赵氏兄弟学习非常用功。赵匡胤在带兵打仗时,经常用车装载书籍数千卷,以备行军途中可以随时学习。所以,他有勇有谋,知机善断,在士兵中享有极高的威望。后来,他在一群文臣将佐的策划下,发动陈桥兵变,做了大宋皇帝。即位后,他专门下了一道诏书,要各地官民给皇宫中的史馆进献图书,凡献书者经学士院考核,合格的还可以赏以官职。灭南唐时,他急如星火地派人奔赴江陵,没收了南唐后主李煜〔yu玉〕的全部藏书,并立即送往京城以供他欣赏阅读。据说,他当了皇帝之后每天坚持看书练字。一天,暴风雨来临,他正在专心致志地伏案疾书。突然,在桌旁响起了一声惊雷,书桌被击,可他依然端坐不动,并毫不畏惧地说:“吾案虽击,吾手终不为之改。”一时被传为佳话。

赵匡义也像其兄一样好读书。他的读书兴趣来自于家教的培养。他祖父曾带兵,每攻下州县,对于金银财物都不收,只是搜求各种古书,然后送给赵匡义阅读。由于祖父的严格要求,赵匡义年轻时就有较高的文史修养,知识丰富,文章也写得很漂亮。

后来,赵匡胤临终时把帝位让给了弟弟赵匡义。赵匡义做了皇帝,更是锐意文史,奖励皇家子孙读书。太平兴国年间,他令李锐等人辑录从汉代到宋初的小说、笔记、稗史等近500种,共编成1000卷,名为《太平御览》。所谓“御览”,就是皇帝阅览的意思。又令他们撰纂各种野史500卷,名为《太平广记》,并精选前代文章,荟萃为1000卷,名为《文苑精华》。

这几部书,都是赵匡义喜爱阅读的。他每天必看《太平御览》三卷。古时候的书是贴成长卷,一卷一卷地卷起来保存的。三卷书是有一定分量的。他偶尔因为事务太忙而未日读三卷,过后一定要补上。一年过去,他把卷帙浩繁的《太平御览》认真地通读了一遍。当时,一些大臣见他夙兴夜寐,潜心苦读,都劝他不要用功太过,以免有伤身体。他说:“开卷有益,我不知道读书有什么辛劳。”这个故事载于宋代连辟之的《渑水燕资录》一书之中。

宋太祖赵匡胤和太宗赵匡义,不仅自身注重学习文史,研究经义,在家教方面也以身作则,提倡在全国上至大臣勋贵,下至平民百姓,形成良好的读书风气,注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建隆三年(公元962年),赵匡胤令武臣之家也必须教子弟读书,以便知道治国的道理。宰相赵普平时熟读精研《论语》,运用自如,临事得力,学以致用,辅佐宋太祖谋划政治军事大计,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誉。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宋太祖重申“作相须读书人”。由此,天下读书人越来越多,读书风气笼罩朝野。

由于宋太祖和宋太宗对读书风气的提倡,有宋一代,文教昌盛,学术繁荣,名家辈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日... 120多年前的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近代国家地位和双边关系的转折点。此前,日本做为中华帝国的文化附庸,...
原创 古...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 古代两军征战是不可避免的,...
原创 唐... 李渊,字叔德,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人,为唐王朝开国皇帝,是西魏太尉李虎之孙,北周御史大夫、安州总...
原创 最...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近代以来,因为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那是极大的推动了世界的进步和发展的,人...
原创 精... 精品清朝历史小说《大清话事人》,诡道流仙侠新书《诡道神话》,番茄嫌疑复仇文《怒海镇渊》,精品都市文娱...
原创 上... 什么地方才能不长草呢?就算在沙漠之中,也阻止不了草的生长。可在千年前秦始皇修建了这样一条路,即便是过...
原创 新... 1942年前后,侵华日军不但在军事上对抗日根据地实行疯狂“扫荡”,还从经济上实施严密的封锁,企图将根...
原创 他... 一提到晚清政府,无数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叹息。但是清朝在列强环伺,积贫积弱的情况下,依旧在左宗棠的领导下...
原创 黑... 黑人有自身的种族天赋,他们身材比例好,运动天赋高,并且身体强壮,体力好。 可即使他们天赋异禀,也难逃...
原创 清...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人口数量都是衡量一个王朝兴衰与否的标准,人口急剧增长的时候,王朝就处于鼎盛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