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俗话说,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一个国家如果百姓都想要完成或实现某一件事,所谓民意如此,如果国家统治者过于干涉的话,最后只会被抛弃。就如同我国古代明朝建国一样,元朝的统治,将汉人视为下等人,不顾民意,最终被朱元璋率领的农民起义,夺了政权。在世界历史上也是如此,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最大的国际事件莫过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东欧剧变中最大的是事件,就是两德统一,那么东德为何愿意放弃自己,而加入西德呢?原因有三个方面。
纵观德国历史,德国一向都是一个分裂的国家,1474年奥地利国王改名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名义上,德国获得第一次统一。在受到法国拿破仑攻占后再次分裂,在1871年,普鲁士威廉一世统一了德意志帝国(不包含奥地利),在二战初期下,1938年奥地利加入德国,德意志王国获得再一次统一。但是随着二战德国的战败,德国再次分裂,分成东德和西德还有奥地利三个国家。
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德国的历史也是将此演绎到了极致,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西德的赫尔穆特·科尔总理领导推动之下实现了重新统一。东德当时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又为什么愿意放弃自己独立国家的身份,加入西德呢?
一、民心所向。
德国分裂成东德、西德,首都也一分为二,完全是由于国家二战战败,美国、英国、法国、苏联,各自占领势力范围,冷战模式的开启,两大霸主的对峙所造成的。但是两国百姓,内心是非常不认同德国的分裂,时刻希望德国能够等到统一。
特别是东德,对于苏联的体制的不适应和对西德的向往,出现了几次东德居民出逃浪潮。甚至东德最后不得不修建柏林墙,以此来遏制大量居民的出逃,要知道在柏林墙修建之前高达350万的人员出逃,很多城市爆发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要求开放边境,实现统一。
二、经济问题。
德国战败后,除了对德国军事上的制裁,必然会谈到经济赔偿的问题,也是为了摧毁德国的战争潜力。但是德国经历过大战,本国经济本身也是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所以,对德国施行“非工业化政策”,直接拆迁德国工业设备作为战争赔偿,退回农业经济。但英法两国发现“遏制德国的工业将非常不利于欧洲复兴计划”,放弃原有计划,西德工业继续发展。
但是苏联对于东德几乎直接摧毁,严重影响东德经济的战后重建,一方面直接拆除德国工厂达到1900多家,另一方面对于东德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压榨。加上苏联本身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虽然在苏联体系的国家里算是发达国家,但相对西德而言,严重不足,物资短缺。
三、国际形势的变化。
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大国进入对抗,两分天下,冷战开启,互有攻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是不希望德国成为苏联的盟友,从而阻止其东进的步伐,或是前两国的政治缓冲地带在此。美国对于西德国的统一计划,是默许的,甚至是希望能够积极推动。
与此同时,苏联内部问题严重,自顾不暇,新一代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希望通过改革,重振苏联。所以,对于德国的事务,没有过多干预,而此时处于劣势的东德政府内忧外患,非常被动。可以说,东西德的统一,是时代历史格局变化的必然,容不得东德自己想不想,愿不愿意。
欢迎关注【历史真相】,每天为您更新新鲜的历史资讯,不出门看天下事!
参考文献:《世界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