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38岁时被授大校军衔,52岁成为政治局委员
福建作为沿海省份,一直以“人杰地灵、英才辈出”著称。
从近代以来,这里诞生和走出了无数的优秀儿女,他们大多取得了事业的成就。
这些人物中,大多数人为社会立下重要功勋,少数人却是有功有过,甚至功不抵过、过大于功。
当然这跟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大有关联。
这少数人里面,一个曾经放弃家中优渥待遇奔赴红都的知识女青年格外引人注目。
她没有同乡科学家林巧稚那创新求索般的科研思维,也没有同乡诗人林徽因那倾城一方的才情,但是她有自己的勇气和魄力,敢在那个不确定未来的年代里,做出自己的“疯狂选择”。
她的名字叫作叶
宜敬,又叫叶宜静。
叶家有女初长成
一九一七年十二月,一个冬天,
宜敬
出生在北京的一户叶姓“破落资本家”中。
她的家乡有“
八闽第一县
”之美誉,而其福建老家大宅在现在的
福建省
福州市郊县——
闽侯县
下杭街双杭街道上
,祖籍地
则是闽侯县的青口乡(另一种说法是
沪屿乡叶厝村
)。
这位小镇女青年家世显赫,父亲是当时的国军少将军官,家里有权有势。
身为家中三夫人生育的女儿,
宜敬在家并不能享受“千金”的优待。
由于这种复杂的家庭关系,她从小就比一般的大户人家中的小姐更多体味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在北平,她度过了相对安稳的童年。
因为父亲很早带着家里北迁,在北京
定居,并在京谋事、
生活。
在这座北方大城市,对未来充满好奇的她受到了开明的父亲的宽容对待。
正因为如此,她有幸进了
新式小学读书。
加上她颇具读书天分,成绩一直较好。小学毕业后
,她考进
北平师范大学附中的初中部就读。
那时的她,乐于接受新事物,对于进步思想也持欢迎态度,期间十分热衷于参加校园举办的学生活动。
校园情窦初开时
那个时候,十七、八岁的她青春靓丽,活泼聪慧,成为了校园中的积极分子之一。
她不仅参加了
“12.9”学生运动,也主动投身于学校的学生宣传活动,并加入学生会,
担任学生干部,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这一过程不仅充满风险,而且富有浪漫意味,因为在这时她遇见了自己的一个粉丝(就读该校高中部的追求者,姓石名豪),遭遇了一段懵懂的情感历程。
据说第二年年初的一个夜晚,两人从北京东郊的村子做完宣传后,一起返回学校。
在路上,
宜敬可能是因为害怕,突然紧紧靠在阿豪身旁,当时的这一举动令阿豪颇为惊异,但是他却下意识地躲开了。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宜敬随后依然主动靠近了阿豪,接下来阿豪没有刻意躲开,而是与宜敬保持着相互依偎的姿势,一路莫名兴奋又激动地回了学校。
虽然阿豪不懂女方的大胆接触,但是他却有自己的想法,这也令他想了很多很多,以至于当晚都没有办法入睡。
最后,阿豪认为这是女孩的一种暗示,作为男生,他应该尽快向女孩甜蜜告白。
于是,他就有了一个计划,给
宜敬写了一封表白信,表明了自己的心意。
没想到的是,女方以自己年龄尚小、暂时不想谈恋爱为由拒绝了他。
实际上,当时的
宜敬心中有了另一个“白马王子”。
尽管自己不喜欢阿豪,
宜敬却有自己的谋算,还将阿豪的告白信炫耀给别人看,让阿豪处境十分尴尬,不仅当众出丑而且很没有面子。
这件事过后,两个青年人便有缘无分地失去了联系,阿豪去考清华大学了,
宜敬从初中毕业后,就转进天津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念书,就读高中。
在这里,十八岁的姑娘投入了党组织的怀抱。
有意思的是,到了这个学校,
宜敬与阿豪的姐姐同校,还因此不打不相识,有一阵闹得不可开交,好不热闹。
虽然这段校园生活在
宜敬的记忆里面并不是很美好,可她毕竟将阿豪视为了一种可以爱慕的对象,哪怕这种思念没有后文,没有后续。毕竟,心里没有准备的感情,往往是没有结果的。
后来,她有了对爱情的进一步体验。
而真正的爱恋来临的时候,她也准备好了。
进入男主角的位置的人是一个山东小伙,姓郭,名为
希佑。
在恋爱的季节,宜敬和
希佑步入了甜蜜的时光,全情投入的她们,卿卿我我之余,收获了甜言蜜语,也见证了海誓山盟,不过最后都成就了彼此心底中的一段刻骨铭心的回忆。
从感情中走出来的女孩,分外妖娆。
进步青年向太阳
19岁的时候,
宜敬决心不读书了,放弃了自己一直孜孜以求的学业,希冀投入到抗战的洪流中去。
20岁时,她悄悄瞒着家人,简装上阵,仅有一点行李和书本伴行,从天津出发,南下先到了南京,而后去到武汉。
在武汉停留的时候,她找到了组织,想借此拿到介绍,由此通向延安。
那会,多才多艺的她明媚盛开,胆子不小,一点也不害怕,孤身一人就在社会上到处谋职,当过中统办的电台播音员,也干过青年战地服务训练班的事情,还参加过三青团组织的演讲比赛并拿奖,更向中统设办的壁报投过稿,还获得了刊登。
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她,待久了,越发萌生出离意,只因她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
离开国统区,她
意气风发,历尽千辛万苦,奔往陕北,来到了红都——
延安。
到了一群活力四射的人群中后,
宜敬开始了新的生活,希望也焕发出了一片曙光。
在当时无数青年向往的圣地,她融入了先进青年的主流,也接入了成长道路的正轨。
叶宜敬到了红都后,受到有关方面人员的重视。
随后,她就被安排了工作,到由王明担任校长的
中国女子大学,在该校的组织教育科任职。
她很珍惜这份工作,干得非常认真,够勤快够努力。加上她具备优良的沟通能力,很快就适应了新的环境。
她不但能把教学计划安排得有条不紊,就连每个学期开课后,她都主动去落实教员和课程。虽然部分课程会有临时调整,她却都能安排妥当,百密无一疏。
课余的时候,她会以普通学生的身份去参加学员们进行的各种活动。
有时候,在女大的学员们
跳苏联集体舞蹈,她也积极参加组织工作。
那时,女子大学的学员要自己打窑洞、种菜等等。身为富家小姐出身的她,会踊跃参加这些劳动,并且从不喊苦。
那时候的日子很艰苦,伙食条件很不理想,肉食是奢想,成天的常态都是小米饭加稀菜汤下肚,不过她也能对付,并且很快习惯了,还安于其道,并乐此不疲了。
得益于她在工作及各方面的整体表现出色的缘故,这位年纪轻轻的姑娘进入中国女子大学工作后没多长时间,就被提拔为学校
组教科科长,时年22岁。
二十多岁的时候,她迎来了谈婚论嫁的年华。
恰好,她遇到了那个人,一同厮守终身的男人——一名拥有赫赫战功的中年军人。
两人婚后便一起生活,而男人去了征战远方的地方,
宜敬则随同前往拥抱这种颠沛流离的军旅生活。
沉浮起落回本初
新中国成立后,
宜敬仍然跟随丈夫,
在部队任职。
作为一名有文化、懂俄语的干部,她在20世纪50年代长期居家读书,几乎是闭门苦读,天天读书,偶尔也玩票翻译下俄文的文章或作品。
到了38岁的时候,在那年的授衔中,她被授予大校军衔,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女大校,紧步女少将李贞之后尘。
生活,本来充满了没有意外的点点滴滴,这种平静却被一些重要大事打破了。
当时国家从上到下都进行着一个大的行动,人们充满了无限的激情。
“激情十年”来了,这时她49岁。
那会她已临近知天命之年,拼的姿态赛过年轻人。
十年中的前几年里,她都没有清闲,而是异常活跃地当个行动派。
在其
夫君的策动下,她联合一些人,整理了一些材料直指党内的同志。
五十岁那年,她进入了一个重要的事业舞台,肩负起
军文化GM小组成员兼副组长、
副ZHU席办公室主任
、
军W
办事组成员等多项重任。
五十二岁那年四月,这位心潮澎湃的巾帼人物在一次重要会议上,当选了三个头衔不俗的职务:中委、政治局委员和
军委
办事组主任,一跃步入精英级核心层,由此跻身为副国级首长之列。
这也成为她生命中辉煌的顶点,也是她的高光时刻。
以后的日子,她虽没有经历过山车式的下滑,但是也有着提心吊胆的冲刺、冲锋式的降落。
五十四岁那年,注定成为她生命中的终点。
在一个不同寻常的秋天,她与家人登上了飞机,而后从天而降,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而她的一切,也犹如这次猛烈的降落一般,从神坛跌落到谷底。
后记
人生际遇既是过程,又是结果。
人的选择,终究决定其命运的走向。
一个人倘若一意孤行、逆道为之,自尝苦果的可能性十有八九。
世间很公道,自己选的路,一定会给自己走,无论是光明大道,还是死胡同见黑。
非常年代,非常命运!
(完)
参考资料:
1、人物网站>福建省>福州市人物
2、叶姑娘与昔日追求者之间,发生过哪些事情?--来源:红星龙历史--2022-09-02
3、探秘叶的老家--来源:大师兄讲段子--2021-11-07
4、叶Q.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21-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