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除海瑞之外,敢把皇帝骂得一无是处的,就只有雒于仁了
创始人
2024-11-25 00:20:05
0

原标题:大明朝除海瑞之外,敢把皇帝骂得一无是处的,就只有雒于仁了

明代的文官有气节、腰杆硬,动不动就会上疏找皇帝的不是,但是真正敢于厉骂君父的只有两个人,一个就是嘉靖朝的海瑞,他的那道《治安疏》闻名于世;另一个是雒于仁,只不过熟悉他的人并不多。

雒于仁其人

雒于仁,字依仲,号少泾,陕西西安府泾阳县人,出生年月不详,他于万历十一年中进士。御史没有查到他的殿试的具体名次,估计是三甲。要不然的话也不会外放知县。

考中进士后,通过吏部的铨选,雒于仁被任命为肥乡知县。三年任期内颇有美政,不久调任清丰知县。这里需要讲一下,明代的县的划等标准与清代不同,清代的县是以冲、繁、疲、难划缺的,而明代是以赋税多寡将县分为大、中、小三等的。

肥乡县属于小县,而清丰县属于中县,所以雒于仁从肥乡调任清丰理论上说也属于晋升。在清丰县任上,雒于仁的政绩突出,在大计考核中被列为一等。万历十七年,雒于仁被调至京城任职,担任大理寺评事。

大理寺评事是正七品的小官,人微言轻,不过明代向来是重京官而轻外官,京官的仕途前程是外任官所无法比拟的。如果不出意外,雒于仁再熬上个十年八年,就会官至四品以上。

然而雒于仁的心思不在做官上,他以天下为己任,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决定要效仿海瑞给万历皇帝提提醒,敲一敲警钟。但此举也改变了他后半生的前程命运。

让万历恼羞成怒的《酒色财气四箴疏》

万历十七年(1589)正月初一日发生日食,万历皇帝因此停止朝贺,以后连元旦接受百官朝贺的大典也取消了,凡祭天谒陵之事一律派官员代劳,政事不亲,讲筵久辍。

雒于仁眼看皇帝日渐懒政,且逐渐呈现出昏君的态势,便不顾一切大胆直言,上了一道《酒色财气四箴疏》,此疏可谓切中要害,直击万历的痛处。

在这篇奏疏中,雒于仁认为万历皇帝患了四种大病:

一是“八珍在御,觞酌是耽,卜昼不足,继以长夜”,此病名之曰“嗜酒”;

二是“宠十俊(十宦官)以启幸门,溺郑妃,靡言不听。忠谋摈斥,储位久虚”,此病名之曰“恋色”;

三是“传索帑金,括取币帛。甚且掠问宦官,有献则已,无则遣怒。李沂之疮痍未平,而张鲸之赀贿复入”,此病名之曰“贪财”;

四是“今日搒宫女,明日抶中宫,罪状未明,立毙杖下。又宿怨藏怒于直臣,如范隽、姜应麟、孙如法辈,皆一诎不申,赐环无日”,此病名之曰“尚气”。这四种疾病使皇上“胶绕身心,岂药石所可治”?

雒于仁还赠与万历皇帝“酒、色、财、气”四句箴言,即“嗜酒则腐肠,恋色则伐性,贪财则丧志,尚气则戕生。”并以此作为药方献给万历皇帝,希望他能改过从善,否则的话,春秋鼎盛,犹经年不期。

万历皇帝不是一个有格局又能纳谏的人,他看到此疏后勃然大怒,幸亏这个时候已到年终,这道疏被压了10天,用官方的话说就是“留中”。也就是从雒于仁这道奏疏开始,万历开了留中的头,此后大臣所上之奏疏,大多石沉大海不见回应。

万历十八年大年初一日,万历皇帝召见了阁臣申时行等人,欲将雒于仁处以极刑。首辅申时行看过这道奏疏后,十分赞同雒于仁,但又不能直接为他开脱,便对万历皇帝说,如果公布雒于仁的罪状,外面人反而真以为陛下患了酒、色、财、气四病。万历也觉得这样确实对自己不利,于是就把雒于仁免职结案了。

万历四病中财、气两项是重中之重

作为皇帝好酒好色本不稀奇,就算是汉武帝、唐明皇那样的名君,也都患有酒、色之病。只不过这两样对国家社稷的危害总体不算大。万历皇帝的财、气两病才是致使大明王朝根基动摇的关键。

万历之爱财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早在张居正去世后,他就下旨抄家,在张家抄出黄金万两,白银十余万两,可他仍觉不足,使得张居正身死名灭,家破人亡,他还说这已经算是宽大了,按照其罪应该是剖棺戮尸的。

仅仅是抄了张居正的家,这多少还有点君臣矛盾在里头。可是万历皇帝又派出太监肆意掠夺民财,从万历二十四年开始,他便派出大量的宦官前往全国各地充当矿监税使,以开矿征税为名,搜刮民脂民膏。

而这些宦官们搜刮所得,送给万历皇帝的不及十分之一,大部分都装进了自己的腰包。特别是所到之处,老百姓被敲诈勒索,民不聊生。

此外,万历中期为皇室服务的机构也达到了顶峰,宦官数量已超过两万,宫女的数量也在三千人以上。这些人的月钱伙食开销等暂且不算,仅仅为这些人的死亡所准备的棺木,一次即达2000口之多,庞大的宫廷开支,使张居正执政时积累的国库存银不断减少,万历虽然心疼但却无意收敛。

至于“气”这一病危害更大,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说白了就是在和大臣赌气,因为在“国本”问题上,他无力与大臣抗争,便以不上朝与大臣进行持久的冷战。

到了万历后期,就连内阁首辅也很难见到他的面,很多军国要务得不到及时处理,全国的官员升迁调补也无法正常进行,因此出现了十衙九空的现象。

内不理政务,外民怨沸腾,这样的局面又能撑多久。所以到了万历去世以后,关内关外已是风声鹤唳,农民起义不断,后金政权崛起。史料中说“明实亡于万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湖北省2025年艺术本科统考批... 【注:可放大】 2025 湖北高校招生资讯“一码通查” (...
原创 薛...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 “关注” 。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
原创 康... 对于清王朝的历史有研究的人就知道,在清王朝的早期,其帝王的皇后几乎都是蒙古族的女子。而这也并不是历史...
原创 赵... 遍观历史,如果说历史上被黑的最惨,难以翻案的人或事,那就是赵括和他指挥的长平之战莫属了。托司马迁的《...
原创 德... 古代日本的国家体系结构非常之独特,至高无上的神权与象征世俗政治的皇权紧密的相结合起来,在日本历史上不...
原创 陈... 1955年9月,王必成双喜临门,被任命为上海警备区司令员,同时也被授予了开国中将军衔。 这天下午,...
原创 《... 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关注”,方便及时看到每天的最新内容,并参与讨论和分享,在此十分感谢您的支持。 ...
原创 假... 今天老冯和您讨论一个有趣的问题:假如当年吴三桂不投降清军,不打开山海关,不引清兵入关,历史会如何? ...
原创 特... 本文来源公众号: 眼近史 1963年,一场大水灾袭击了河北石家庄赞皇县,李德银拼死跳进了泥水洪流中,...
原创 明... 说起三杨,大家都知道一个俗语,叫三杨(阳)开泰。那是一句吉祥话。在开国将军中,也有三杨,即杨得志、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