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名家精讲
刘邦原名刘季,我们都知道:伯仲叔季,他在家排行老四
(老三是个姐姐,所以也有人叫他刘老三)
,所以通俗来说就是刘老四儿。刘邦出身低微,整日游手好闲,好酒好色,爱吹牛皮,十足的小混混一个。
司马迁
在《史记》中写道:“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从?司马迁?的?描述?中?就能看出来?:刘邦?父亲?叫??刘太公?,母亲?叫?刘?媪?
(ǎo,古代?妇女?的?通称?)
。你想想?一代?开国?皇帝?的?父母?都没?留下名?,只能?用?老头子?老妇人?这样?的字?来?代名?,这?也?间接?地说明?刘邦?出身?是?很?卑微?的?。
那么,
出身如此平凡的一个人,是怎样成为秦末起义领袖,最终当上皇帝的呢?
独有的社交牛逼症
虽然刘邦出身卑微,但他自命不凡,从小就觉得自己是干大事的人,所以一大把年纪了,家里农活都不干,整天游手好闲,性格豪爽,喜欢结交朋友,关键是这个人他不是交一些?狐朋狗友,而是很有选择性、很有目的性地交朋友,他结识朋友,纯粹是有想法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刘邦出生于公元前256年,是?当时?的?秦国人?,比秦始皇小三岁,这个?时候?秦始皇?还没?有统一?天下,刘邦?的?太?爷爷以前??在?魏国?做?大夫?的?,所以?有?“家国情怀?”,这也?慢慢?感染?了?刘邦?,因此??刘邦?从小?就??
特别崇拜魏公子信陵君无忌,而信陵君无忌是何许人也?他可是大名鼎鼎的战国四公子之一,恰好张耳是信陵君无忌的座上客,所以作为“追星族”的刘邦,肯定就要通过张耳给自己“追星”搭条线,
大概?是刘邦?二十几岁??的?时候?,
刘老四就屁颠屁颠地跑魏国找张耳搭线“追星”去了。
但当时信息闭塞并且两地相隔甚远,其实信陵君都死好几年了。
刘邦“追星”的热情一下子就被打击了,当时就想打道回府了。不过,也?不算?白来?,至少?投奔到了张耳的门下,刘邦与张耳相见之后,两个人都颇有些相见恨晚的意味,两个信陵君的“粉丝”自然非常的投缘,谈天说地讲“偶像”,不亦乐乎。
好景不长,
魏国被秦国灭了,张耳?也?成了?通缉犯?,刘邦无奈也只能回老家了。
而后来怎么娶到才貌双全的吕雉呢?刘邦的操作堪称我辈楷模。
当时,沛县县令的好友吕太公避难到了沛县,沛县的人得知之后纷纷前来祝贺,刘邦也跟着来凑热闹。但是要参加这个宴会,必须缴纳一千钱,没交够数目的人只能坐在外面,负责收钱的人就是萧何。
钱是肯定没有的,但刘邦脸皮厚,张嘴就吆喝自己交了一万钱。这一声吆喝成功引起了吕太公的注意,吕太公觉得刘邦这人长相不凡,后来也就将自己的女儿吕雉许配给了刘邦。
吕太公的身份和地位都高出刘邦一大截,后来刘邦能够一举起义反抗暴秦,岳父家的支持便是头一份助力。
?善于用人且脸皮厚
刘邦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会用人的皇帝,他在取得天下后总结: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刘邦认为:论在帷幄之中决策定计、在千里之外决定胜负,我不如张良;论治理国家、安抚百姓、运输粮饷,我不如萧何;论统率百万大军、攻战必胜,我不如韩信。他们三个都是人中俊杰,我能够善用他们,这是我能得到天下的缘故。与之相反的是,武功盖世的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刘邦用人最大的优点是知人善用,如用萧何管理内政后勤,用张良出谋划策,用韩信统军打仗。都是发挥他们的长处,使他们人尽其才。
《史记》有这样一段记载:
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大致故事是在彭城之战败于项羽之手后,刘邦便采取率军深沟高垒进行坚守,项羽虽进攻如潮,却无法打败刘邦。这时刘邦让彭越打游击战来,彭越采取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战略,率军骚扰项羽楚军粮道,在得到项羽出兵围剿后,又撤兵,导致项羽军队疲于应付,苦不堪言。而与此同时,韩信率军先后平定赵、燕、齐等国,汉军其它战场都取得胜利,项羽万分焦急。楚汉两军在广武山对峙时,项羽因粮道被彭越所断,窘迫无奈,于是筑起高台,将刘邦的父亲吊在上面,下面架起大锅,对刘邦说:“如果你不投降,我就烹了你父亲。”刘邦回答说:“你我在楚怀王面前结拜为兄弟,我父就是你父,你杀你父,可以分我一碗肉汤喝。”
在《史记.樊郦滕灌列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还定三秦,从击项籍。至彭城,项羽大破汉军。汉王败,不利,驰去。见孝惠、鲁元,载之。汉王急,马罢,虏在後,常蹶两兒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馀,卒得脱,而致孝惠、鲁元於丰。
被项羽打败后逃跑的路上,刘邦眼看车子跑得慢了,便一脚将这两个孩子踹了下去。
那么真的刘邦就这么冷血吗?任由项羽煮自己的父亲,遇到危险把孩子踹下车自己跑了?其实不然,这正是刘邦的聪明之处。
其一:
此时追兵已在眼前,想要逃脱的几率已经很低了,若是全部被俘虏,以项羽的手段,父子三人都难逃一死。
其二:
项羽想要对付的其实是刘邦一人而已,若只是孩子被俘虏,还可以作为要挟刘邦的筹码,至少两个孩子还是可以保留性命的,另外他深知项羽妇人之仁的性格,绝对不会煮自己父亲。另外,其实项羽真的稍微一狠心,刘邦十条命都不够死的。
我们常言道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虎毒都不食子,更何况人呢?而且还是帝王,怎会如此残忍,这是不符合真实规律的。
?天选之子的捡漏王
刘邦的人生就是捡漏的人生,开挂的人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他迎娶白富美,成龙天上飞,成为了最幸运的开国皇帝。
在爱情上捡漏:
迎娶的白富美吕雉做了成功男人背后的那个坚强的女人。刘邦在前方拼事业,吕雉在家照顾孩子照顾老人。
起兵时芒砀山起义:
同样是起义,为啥陈胜吴广很快就被干掉了,因为枪打出头鸟啊,谁让这两个人冲在最前头,口号还喊得响呢。假设一下,刘邦如果比陈胜吴广先起义,而且还有个更牛的口号,那他估计还没出沛县,就被干掉了。
先入关中者为王:
项羽跟刘邦做大之后,约定谁先进咸阳就封王。不得不说,刘邦运气好得很,在入主咸阳的路上,基本没遇到什么秦军,就算有,也是一些虾兵蟹将。而项羽,一路上打的全都是秦军中的精锐。可以说,如果没有项羽开路,刘邦能当汉中王吗?
白嫖了一个大将韩信:
虽然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但大家都知道江山是韩信打下来的,韩信以前是项羽帐下的执戟郎,也就是看门的护卫。范增发现了这韩信有才,说如果不用就杀掉,韩信听了就发挥他“韩跳跳”的潜能,于是跑到了刘邦那里。这刘邦觉得韩信没啥才能就不重用他,韩信又跑了,最后还是被萧何给追了回来。
[图片12]
总之,我们是站在后人的角度去评价历史,肯定是带有我们自身的感情色彩的,试想能管理萧何、张良、韩信、樊哙、
卢绾等这些名流青史的文人武将,能大败项羽的刘邦,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历代史家对其多有称赞,如
毛泽东
评价他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