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的历史上,有一位皇帝以其长时间不上朝却仍能牢牢掌控朝政而著称,他就是嘉靖帝。嘉靖帝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长达45年,其中有20多年不上朝,但即便如此,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嘉靖中兴”,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有所发展。
嘉靖皇帝,即明世宗朱厚熜,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他出生于1507年,是明宪宗之孙,明孝宗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的堂弟。朱厚熜于1521年即位,次年改年号为嘉靖,共在位45年,是明朝实际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
朱厚熜继位之初,下诏废除了武宗时的弊政,诛杀了佞臣钱宁、江彬等,使朝政为之一新。不过不久以后就爆发了“大议礼之争”,这是明朝最著名的政治事件之一。嘉靖皇帝在如何尊崇其父母的问题上与礼部及众多朝臣发生冲突,史称“大礼议”,经过两年多的争辩,最后以君权的高压结束,朱厚熜的意愿终于得以实现。这些事充分显露出了朱厚熜少年时即刚愎自用、专横暴虐的性格。
在位早期,朱厚熜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重振国政,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为隆庆新政与张居正改革、嘉隆万大改革奠定了基础。嘉靖后期崇信道教、宠信严嵩等人,导致朝政腐败。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壬寅宫变”中几乎死于宫女之手,此后明世宗长期不理朝政,迷信方士、浪费民力,最终激起农民起义。同时蒙古鞑靼俺答汗寇边,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兵临北京城下,史称“庚戌之变”;倭寇也侵略中国东南沿海,“南倭北虏”始终困扰,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嘉靖帝在位45年,是明朝实际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他执政的前二十年中颇有作为,开创了中兴局面,顺应历史潮流、敢于打破传统、体恤士农工商、有利社会发展。但他的时代的许多建筑,如北京的天地日月四坛,钟祥的明显陵、元佑宫等,至今仍显现着劳动人民艺术创造的风采,为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然而,在嘉靖二十一年之后日益腐化,朝政日坏,大礼议杖笞群臣、崇奉道教并祸及自身、寻兴大狱、误用佞臣、刚愎自用、局势动荡不堪。
嘉靖帝的聪明之处:嘉靖帝擅长玩弄权术,善于驾驭人心。他通过审时度势,操控文武百官,使得朝政在他在位期间得以稳定运行。嘉靖帝在位期间,虽然长时间不上朝,但却通过分权制衡和借刀杀人等策略,使得大臣们相互争斗,而他则稳坐钓鱼台。这主要得益于他这个年代的几个首辅大臣。
嘉靖皇帝统治时期(1521-1567年),内阁首辅几经更迭,他们的执政时期和主要政绩如下:
杨廷和:正德七年开始担任内阁首辅,因大礼议事件被罢官。
杨一清:因支持大礼议被任命为内阁首辅,后遭张璁等人攻讦而去职。
张璁:嘉靖八年接任首辅,任内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吏治。
夏言:因支持大礼议成为内阁首辅,后被严嵩诬陷处死。
严嵩:斗倒夏言后成为内阁首辅,任职达十五年,期间朝政腐败。
徐阶:斗倒严嵩后成为内阁首辅,直至嘉靖帝驾崩。
这些首辅在嘉靖年间对明朝的政策和朝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璁的改革科举制度和整顿吏治,为明朝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夏言和严嵩的相继任首辅,反映了当时朝政斗争的激烈和内阁内部的权力变动。徐阶的崛起则标志着内阁权力的新阶段,他的执政为明朝后期的政治稳定做了铺垫。嘉靖年间的内阁首辅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扮演了关键角色,他们的政策决策和执政风格对明朝的发展轨迹产生了重要影响。
嘉靖帝不上朝的原因:嘉靖帝不上朝的原因有多方面,包括他对道教的痴迷、对长生不老的追求,以及因宫女弑君事件后对紫禁城的安全感到担忧。但即便如此,他依然能够通过遥控指挥的方式,牢牢掌控朝政。
嘉靖帝的统治时期展现了他的智慧和权谋,尽管他长时间不上朝,却仍能保持朝政的稳定。然而,他的做法也反映了明朝后期皇权与内阁之间权力斗争的复杂性和皇帝个人权力欲望的膨胀。
下一篇:原创 盘点清朝四大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