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何说安史之乱无法避免?这三点直指唐朝弊病,换谁都无法阻止
创始人
2025-07-31 14:03:00
0

假如唐玄宗后期不躺平,不霍霍儿媳妇,安史之乱就能避免吗?

这你可算是问对人了。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搞明白安史之乱爆发的关键原因到底在哪儿,白丁以为

其一在上层建筑,其二在阶级矛盾,其三在人口激增。

而能形成这三点的原因又和唐玄宗执政后期的失误有多少关系呢?

谈笑有鸿儒,往来皆白丁,白丁带您一起深入了解引发安史之乱的真正原因。

关陇贵族的膨胀

关陇贵族为何会膨胀?我们先假设一个场景,假如你穿越回隋朝末年,作为贵族的你有个好朋友叫李渊,他有天突然和你说咱们一起造反吧,要是成了大家有钱一起赚有酒一起喝。

你觉得有道理,然后倾家荡产冒着被诛九族的风险跟着他。万万没想到,人家李渊还真把事儿干成了,建立了唐朝,

那么此时分享到胜利果实的你会怎么样呢?

你要说励精图治,让天下百姓有口饭吃,那纯纯是胡扯。作为一个正常人来说,面对这样的投资回报率,最该做的一定是

享乐,享乐,还他妈的是享乐

。因此您说这关陇贵族该不该膨胀呢?

其实从南北朝时期,关陇贵族就开始崛起,后来的北周、隋朝、唐朝都是依靠着关陇贵族的支持才能夺得天下。

甚至可以这么说,就算你是皇帝我也看不起你,毕竟门阀世家内出的人才太多了,要文有文,要武有武,能认字儿的人本就不多,关陇贵族占一大半。

正所谓知识就是力量,人家头铁也是自然。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得关陇贵族得天下,但坐天下的时候这些门阀就成为了社会的阻碍了。

作为千万人口的大国,优质资源却集中在这几苗苗人手中,你是统治者你也不会放心,于是就产生了

科举制度

可科举制度刚开始时根本没啥作用,只是给了底层民众一个念想,真正考上的寒门学子并没有几个,国家大权还是掌握在这些门阀手中的,当国家统一了,这些人就开始大肆侵占资源了,

要地得地,要人得人,就算皇帝老子也管不起

也正因如此从唐太宗到武则天时期,中央一直在通过各种办法打压这些门阀贵族,也确确实实起到一些效果,可偏偏到了唐玄宗时期不行了,这是为何呢?

原因很简单,你唐玄宗都是靠着关陇贵族扶持起来的,你还好意思继续对这群人动刀吗?因此

其实早在开元盛世时期,安史之乱的祸根就已经埋下了,那么为何安史之乱没有在玄宗执政初期就爆发呢?

道理同样简单,开元年间唐玄宗还是有点儿能耐的,国家机构也在正常运转,上面管理到位,下面的人也不敢过分造次。

可皇帝他不是神也是人嘛,总有懈怠的时候,一旦懈怠了,放任这些贵族做大,那么就会带来一个更严重的问题,

而这个问题也直接导致大一统的唐朝内部开始分崩离析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什么他娘的开元盛世,老子毁的就是开元盛世

。这是在唐玄宗天宝初年河北地区人民发出的怒吼,看到这儿很多人就不解了?天宝初年的唐朝仍凭借着开元盛世的余辉砥砺前行着,为何百姓却对中央怨声载道,要想明白这一点,那就得看看彼时

唐王朝内部的阶级矛盾

关东VS河北

天宝初年的大唐王朝一片歌舞升平,然而掩藏在阳光之下的却是无尽的黑暗。

这些黑暗就是日益激化的阶级矛盾,这里面的阶级矛盾有两条,其一是

底层民众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其二则是

关东门阀和河北门阀的矛盾

,别着急我们一条条来看。

首先我们说底层民众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是每个朝代都绕不开的命题,日子太平了,也不用打仗了,

上层建筑开始专心享乐了

中国人嘛,最喜欢的无非就是土地和银子,

因此盛世的时间越长,土地兼并就越严重,土地一兼并就意味着老百姓手里没有土地了,同时还得背上一堆债务。

老百姓没土地又背上债,他们只能干嘛呢?没错,只能当流民,偶尔有顿饱饭还好,还能凑合过日子。

吃不饱饭的拿起钢刀就是造反的逆贼

。看到这儿有人问了,

开元盛世呀,怎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土地怎么能不够用呢?

如果单看人均耕地面积,那自然不少,但

唐王朝时期可不是人人平等的时期

,单看人均耕地面积那不是耍流氓嘛。假如说大地主家有100亩地,你家一亩地没有,人均算下来岂不还是50亩嘛。

就这种情况比比皆是,流民越来越多,唐王朝也不踏实,于是他们就搞了个

募兵制

募兵制之所以从玄宗时期盛行,

一方面是可分的土地基本没了

,没法调动府兵的积极性了,

其二就在于流民太多了

,既然他们放在社会是不稳定因素,那干脆中央把这些人花钱养起来,让他们当兵打仗,也算是为社会做贡献了。

想法固然很好,

但募兵制一方面增加了财政压力一方面降低了作战水平

,于是引发的一连串反应。

中央将财政权下放给地方,地方权力大了,

中央对于地方的掌控力就下降

。而这些招募来的士兵由于粮饷是地方发的,因此他们对于中央就没有啥感情了,这也是安史之乱的导火索,我们暂放一边。

说完第一条矛盾我们接着说第二条,

关东和河北两大门阀集团的矛盾

。所谓关东门阀也就是跟着李渊起家的这批人,他们提溜着脑袋拿着家产和李渊蛮干,终于天下太平了,占据社会绝大部分资源理所当然,起码他们是这么认为的。

但河北门阀这批新势力人群不服了,

要论税收吧河北门三分之一,要论兵员将领吧,河北地区那也占主导。

自己处处都优秀,却总要当冤大头去贴补关东门阀那些只吃不干活的废柴,这不是纯纯大冤种吗?

因此河北门阀自然不干,不仅门阀不干,河北的老百姓也不干

于是就演变出了这么一出好戏,当安史之乱被平定之后的数年,

河北地区的人还将安禄山称为大圣人呢,可见他们对于唐王朝中央是多么的恨之入骨。

然而除却以上这两大原因外,安史之乱必然会发生的根本原因还有一点,

这也是令历朝历代统治者最为头疼的一点,到底是什么呢?

制约封建王朝的一大力量是什么?

人口,人口,还是人口!

远的不说,明朝因为人口激增出现了社会矛盾,清朝同样遇到过人口问题,好在南美经济作物传入暂时解决了这一问题。

而唐王朝面对人口激增的后果就是安史之乱,

开元盛世时期,唐王朝登记在册5000多万人,算上隐户僧侣等人,总人口超过8000万

,这么多张嘴嗷嗷待哺,社会生产力却跟不上,您说这事儿难不难办。

人口激增

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人口激增那是必然的结果

。那么人口多了难道不好吗?有了更多的劳动力,有了更多的兵员,同时有了更多的纳税人,对于一个帝国来说人口就是综合国力啊。

可问题在于,人口激增带来的还有成千上万张嘴在等着嗷嗷待哺。

古代的生产力低下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想要养活这么多人确实不容易。

当没有了天灾没有了人祸,一片繁荣盛景的时候,人口就开始激增,激增到一定数量之后就会超过土地的承受上限,所带来的的问题就是

如何提高亩产量啊,如何安排广大群众就业难的问题啊,如何平衡资源和人口。

在当时有两种方法,一种就是

打仗

,因此唐王朝时时刻刻都在打仗,尽管频繁打仗也有地方官刷经验想去中央办公的情况,但打仗确实是一个既能转移矛盾又能控制人口的办法。第二种那就是

狂点科技树,提高产能

。但这条路可谓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不能解决燃眉之急。面对人口激增,更大的矛盾也诞生了。

那就是民众和贵族的不对等,

老百姓人多可分配到的资源稀少,贵族们人少但占据着大量的社会资源,这就出现了不公平,从而衍生出矛盾。

天宝年中期,帝国高层奢靡成风,大

量的资源被调配到关中地区供统治者享用,因此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不断加剧。

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贵族却铺张浪费歌舞升平,

因此民众对于统治者的不满也与日俱增。

这些由募兵制进入部队的流民们开始鼓捣着地方节度使造反,而地方节度使则成为这些流民的代言人,安史之乱直接爆发。

要知道安禄山在安史之乱前期就已经死了,但藩镇割据却一直贯穿中晚唐,这说明了什么?根本不是节度使做大,而是

节度使背后的这些兵对中央不满,他们一直站在了中央的对立面。

总的来说,安史之乱的爆发是必然的,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唐玄宗寿命短点儿,安史之乱或许就到了肃宗朝、代宗朝罢了。那么咱们都能看懂的问题,一代帝王看不懂?或许他当时看懂了,却无能为力,因此选择躺平随波逐流罢了。不知诸君看完有何感触,不妨和白丁一起探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三国时期,徐州是个最衰的地方,谁占了谁倒霉。 陶谦,刚刚当上徐州牧,手下人就把曹操老爸给杀了。曹操为...
原创 三...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宽厚仁慈、礼贤下士、爱民如子,但是武功却很一般,并且遇到事情十分慌张,最大的特点...
原创 万... 众所周知,现在的珠海,曾经是中山市(香山县)的一部分。南宋时期的香山县,包括了现在的澳门、珠海和中山...
原创 慈... 晚期的清朝动荡不安,慈禧这一出自叶赫那拉氏的女子,掌握着晚清实际的统治权利,可以说甚至掩盖了正牌皇帝...
原创 林... 现在人都热衷买房,买一套房还不够,有多少钱就买多少房,他们不但把家里所有钱买成房子,还贷款买房。 而...
原创 1... 文丨访闻 编辑丨访闻 忽必烈汗(Qubilai-Qan)是1260年至1294年蒙古帝国的统治者。 ...
原创 杀... 萨尔浒之战后,明朝失去了辽东战场的主动权,战后,后金强势崛起,面对后金八旗军强劲的攻势,明朝朝堂上形...
原创 刘... 章邯投降 自秦军在巨鹿大败项羽之后,主力军队受到重创,但章邯还有二十多万人马驻在棘原。 他向朝廷讨救...
原创 商... 根据出土文物及史书的记载,秦国历史上的相邦或者相国职位产生于秦惠文王时期,在此之前,秦国没有相邦一职...
广东省各界举行仪式纪念孙中山先... 羊城晚报讯 11月12日上午,广东省、广州市各界人士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仪式,纪念伟大的民族英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