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国民党军队“豫湘桂大溃败”之后,薛岳的第九战区和张发奎的第四战区被日寇第六方面军(冈村宁次)完全打乱,战区的部队建制、兵力分布和防区划分也已是乱七八糟,比如原属第九战区的杨森第27集团军甚至跑到了贵州,急需整顿;同时根据中美之间的协定,国民党方面开始接收首批36个师的美械援助,为了统一解决上述两个问题,重庆军事委员会整理西南地区部队重新编成为四个方面军。
其中第四方面军是由王耀武任总司令的第24集团军升格而来,为了应对日寇第20军(坂西一良)对湘西地区和芷江机场的进攻企图,原驻常德的“土木系”老本第18军也划入第四方面军序列,使第四方面军成为中央军最强大的一个野战兵团,司令官为黄埔三期的王耀武中将,参谋长是黄埔四期的邱维达,作战序列为:
第74军施中诚部,副军长张灵甫,下辖第51师(周至道)、第57师(李琰)、第58师(蔡仁杰)。
第73军韩浚部,下辖第15师(梁砥六)、第77师(唐生海)、第193师(萧重光)。
第100军李天霞部,下辖第19师(杨荫)、第63师(徐志莇)。
第18军胡琏部,下辖第11师(杨伯涛)、第18师(覃道善)、第118师(戴朴)。
上述在方面军编成内共计11个主力作战师,其中第193师原属汤恩伯第三方面军,临时划归王耀武指挥。
到1945年3月,第一批换装美械的12个军35个师基本完成更换和初步训练,分别是第2军、第5军、第6军、第8军、第13军、第53军、第54军、第71军、第73军、第74军、第94军,胡琏的第18军只有第11师刚刚完成换装。因此,王耀武手下只有真正的六个美械师,即第51师、57师、58师、第19师、第77师和第11师,所以第73军作为第74军的“姊妹军”还是很受重视的,解放战争中被歼于莱芜战役,王耀武心疼不已。
以杨伯涛的第11师为例,接受美械后共装备手枪、步枪9150支,冲锋枪2370支、105榴弹炮一营8门,美式山炮四营48门,32毫米平射炮24门,22毫米机关炮12门,战车防御炮108门,81毫米迫击炮84门,60毫米迫击炮108门,火箭筒120具,另外配备运输汽车360辆。可以看出,不仅步兵轻武器的速射火力得到加强,最关键的是步兵支援火力和炮兵火力呈几何数增长,质量和数量已完全碾压当面日军。
湘西会战于1945年4月9日打响,至6月7日以第四方面军大胜而结束,是役,日军承认的伤亡为27000人(中方统计为35000人),而中国军队伤亡仅为20000余人,是八年抗战所有23次大规模会战中,中国军队唯一伤亡低于日军的一次,且日寇第20军大败而逃,可称完胜。其中,第四方面军六个美械师的充沛火力,以及芷江机场中美联合航空团的空中支援,起到了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