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末期,西欧城市里的空气都是自由的。这种自由,直接威胁要求安定和压抑的封建政权的统治。它们之间发生对抗,是必然的。这个时候,历史发生了转弯!
01地主阶级肯定要压制
如果你是统治者,如果有人要推翻你的统治,你会怎么反应?
答案肯定是要镇压。何谓统治?就是你手里掌握着军队、警察和牢房,同时也控制着货币发行权、经济分配权等等核心权力。掌握核心权力的你,无疑具有普通人所不具备的实力优势。具备实力优势的你,面对反对者,当然会要求剔除它们,让它们去见上帝。
这就是资产阶级革命刚开始的时候,西欧各国君主们的本能反应。不论英国的伊丽莎白,还是法国的路易帝王系,他们都不遗余力地镇压资产阶级的崛起,以巩固自己的统治。
不仅西欧君主们如此,东方中国的君主也如此。慈禧代表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切齿痛恨要求推翻地主政权,要求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权的资产阶级革命人,制造了戊戌政变。他们不仅制造戊戌政变,更集中打击要求资产阶级革命的孙中山等人。
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或者东方的资产阶级革命,在地主阶级的极力镇压下,确实被延迟了,被捂住一段时间。但最终,它们还是取得了胜利。为什么?
02资产阶级不是省油的灯
资产阶级代表当时的先进生产力,生产效率在他们手中大幅度提高。不断提高的生产效率,是他们与地主阶级竞争最大的底气。他们心里知道,历史竞争中,生产效率高的人得之。这是不可更改的历史趋势。
但趋势归趋势,趋势也是可以被延迟的。地主阶级就千方百计要延迟这个趋势。一方面要延迟,另一方面要突破这种延迟。怎么办呢?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做出了重要论述:“从中世纪的农奴中产生了初期城市的城关市民;从这个市民等级中发展出最初的资产阶级分子。”这意味着,西欧初期的自治城市中,来自农村的流亡农奴逐渐发展出了资产阶级分子。这些资产阶级分子,在本性上直接悖反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他们是地主阶级的民族国家中的异己分子。
他们的生存空间还是很有限的。大量地主阶级(领主们)固持延续已久的土地所有制,使在自治城市中勉强生存的资产阶级的生存权总是面临着被扼杀的危险。被危险包围的资产阶级,难道会坐以待毙吗?
答案是,NO!“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功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什么意思?就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分子,他们不会像寂寞宫女那样地闲坐说玄宗,他们的使命是不断开拓市场。往哪里开拓?整个世界。他们不会仅仅满足于占领本国国内的市场,而且他们本国国内的市场因为地主阶级的压制,也没有多少可开拓空间。所以,这个时候,开拓外部市场,是最佳选择。
这是历史深处的要求。感受到这种来自历史深处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冒险家开始探索整个世界,著名的有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麦哲伦绕过南非好望角。地理领域的拓展,开辟出越来越多的世界市场。这种世界市场的开辟,使被地主阶级压制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源源不断的营养供给,从而使资产阶级有更大力量去推翻地主阶级政权。
结果,“以前那种封建的或行会的工业经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随着新市场的出现而增加的需求了。工场手工业代替了这种经营方式。行会师傅被工业的中间等级排挤掉了;各种行业组织之间的分工随着各个作坊内部的分工的出现而消失了。”
为什么老的生产方式消失了呢?因为它们的速度太慢了,商品需求随着世界市场的开辟,而变得非常巨大,所以必须采用新型的更快更高效的生产方式来代替它。
市场总是在不断被开拓出来,商品需求不断在增加。结果,工场手工业也不能满足需要了。就这样,蒸汽机和各种机器就激发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结果,就是建立了大工业,即大型机器为基础的工业生产系统。
可见,通过世界市场的开拓,资产阶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外力加速”。这种外力加速,使资产阶级得到了越来越大的生存空间,也由此获得了空前强大的阶级竞争力。
03在阶级竞争中获胜
具备生存空间和强大阶级竞争力的资产阶级,在阶级竞争政权的过程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同时,资产阶级也伴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不断增加的资本,把中世纪遗留下来的一切阶级排挤到后面去。
这就意味着,资产阶级在漫长的阶级竞争过程中,虽然因为地主阶级的压制和暂时没有更大出路,以至于经历了漫长的阶级彷徨与阶级煎熬,但最终却因为得到了越来越深厚的动力来源和阶级营养,所以它们必然会越来越长大起来,进而在历史更替的过程中,逐渐击败曾经代表历史趋势,但是现在已经背反历史趋势的地主阶级。
这里需要进一步解释的是,历史演变过程中,不仅会有政权竞争,也会有阶级竞争。如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每一次改朝换代,都是政权之间的竞争。这样的政权竞争,是同一统治阶级内部的不同政权组织者之间的斗争,并不构成阶级竞争。
但是,在不同本质的社会制度基础上,必然出现阶级竞争。阶级竞争虽然在人类史上比较罕见,却具有更大定盘价值。阶级竞争本身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点。阶级竞争同时也内涵着政权竞争,即用新阶级政权代替旧阶级政权。此外,整个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等系统也都会随之更改。只有如此,阶级竞争才能真正结束。
必须关注,上述的资产阶级获胜,把其他阶级都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他们获胜的根本点是什么?也就是说,是什么东西,使他们必然取得胜利。谁掌握这个武器,谁就会获得胜利。它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我们将在下一篇文章向大家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