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张骞出使西域原因
创始人
2025-07-31 02:02:14
0

张骞初始的背景是,经过汉初几代皇帝的修养生息的发展,汉朝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16岁的汉武帝即位后对西汉的军事外交上是非常痛心疾首的,迫切希望改变周边蛮夷的侵扰的局面,尤其是西面的匈奴。

汉高祖刘邦时期由于刚刚统一,没有能力去跟匈奴硬碰硬,刘邦也差点命丧白登山(今天山西大同市境内),回来后不但杀了主战的大臣还与匈奴和亲,为匈奴供应了汉族人生产的生活物资。这友好和平的局面确实持续了一段时间,但是匈奴一面与汉朝和亲,拿着好处,一面躁动不安,有机会就南下侵扰,抢掠财产。到汉武帝时期就一方面是国力强大,另外一方面汉武帝也想改变汉初的防御政策,要实现大一统,把灭胡当成了他的重要战略目标。汉武帝在位54年,对匈奴的战争44年。

有了雄心奈何对匈奴一点都不了解,甚至可以说连匈奴具体在哪都不知道,从抓来的俘虏那知道了匈奴把另外一个强大的部落月氏部落逼着西迁后,觉得机会来了,希望能联合月氏东西夹击,干翻匈奴。于是此时27岁的张骞就登场了,张骞是汉武帝的宫廷侍卫,一方面响应汉武帝的号召去了解西域寻求合作,为军事做准备,另外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出使建功立业出人头地,当然了也都清楚出使是九死一生,张骞的胆量配上汉武帝的气量,开始没把握的西行出使。

张骞带着从匈奴归顺翻译兼向导堂邑父,以及汉武帝亲自挑选的武士随从多人,从长安出发,与扁都口(今甘肃

张掖市民乐县东南部

)进入河西走廊。要找到月氏部落就必须经过匈奴的领地,很快没有任何悬念的被匈奴俘虏了,又被抓回到现在呼和浩特附近匈奴王廷见了军臣单于,鉴于张骞的不归顺不妥协的性格以及希望从张骞身上获取更多的汉朝的信息,匈奴人没有杀张骞而是把他软禁在匈奴,而这一软禁就是9年,对汉武来说是杳无音讯的9年,还给他找了个匈奴的妻子,但是这么长时间的软禁以及安逸的生活,并没有让张骞忘记出使的目的。通过这9年,张骞也近距离地了解了匈奴人的生活习性以及战术特点,为后来征伐匈奴提供了有效的信息。

当机会成熟时,张骞又带着堂邑父再次西行,途径敦煌、车师、库车、疏勒还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一路艰险,跋山涉水,最终达到了大月氏部落。可是,当他跟大月氏王讲大汉朝的联合抗击匈奴的提议却不感兴趣,此时的大月氏已经安居在阿姆河附近差不多就是现在的中亚地区,具体在哪现在也还没确定。反正当时就是大月氏不想打了,不想在游牧而是安稳地在这肥沃的土地上生活。张骞一边收集信息一边劝说前后呆了一年,足迹遍布天山南北,深入了解了西域社会。

张骞在了解西域情况后准备尽快赶回长安完成使命,为了避开匈奴控制区,张骞甚至改变路边,翻过帕米尔高原经过今天的和田地区迂回北上返回,但天不遂任远,这些地区也被匈奴控制,再次被匈奴骑兵俘虏。再到军臣单于病逝,匈奴内讧,张骞抓住机会带上胡人老婆和堂邑父再次偷逃出来,这次终于逃回了离别13年的长安,除了匈奴老婆,张骞还带回了他在出使时期了解的西域各国的风俗习惯、丰富物产、奇异种子以及西域的山川地貌。

至此,张骞完美地完成的自己出使西域的使命,为汉武帝随后在西域的外交和军事战略奠定了基础,也坚定了汉武帝打败匈奴的决心。后来虽然张骞又再次出使西域,第二次4年的出使远没有第一次的惊心动魄,前后两次出使,司马迁称赞为“凿空”,同时张骞也被誉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影响深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秦... 秦始皇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前221年,秦国将战国七雄中的其它的六国收拾了一遍,统一了天下,建立了中国...
原创 浅... 李天寿 第1615期 明代大学者张谦德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创作完成的花道名著《瓶花谱》,在《...
原创 成... 如今中国的陆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位居全球第三位,而在2000前年前的元朝版图中国的面积更是达...
考古出土的奇葩青铜器,三千年前... 导读:在我国历史上青铜器有着重的历史地位,因为它在先秦时代主宰着华夏物质文明。目前,出土了许许多多的...
原创 谷... 央视热播《上甘岭》,让我们回顾了当年那段壮烈的历史,再次感受了伟大的志愿军精神,再度体会了最可爱的人...
原创 玄... 玄武门之变,善用兵器的李元吉,为什么连发三箭都射不中李世民?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玄武门之变是一个极...
原创 九... 胡惟庸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也是最后一位中书省丞相,一将功臣万骨枯,最后却被朱元璋怀疑谋反而处死,九族被...
原创 初... 初唐故事:人心最忌是怀私,一寓私心即被欺 李世民收军回朝,突厥复遣阿史那思摩入觐,唐高祖引升御榻慰...
“打起手鼓唱起歌” 新疆民间艺... 7月28日 晚21:30 可克达拉市四馆广场(朱雀湖对面)热闹非凡 一场文化盛宴在此激情上演 “打起...
原创 朱... 哈喽大家好,我是品古,要说哪家开国功臣死得最多,非明朝莫属,几乎十不存一。其中得以存活下来的有徐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