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他是“凿空”的博望侯:开拓丝绸之路,两次出使西域,助大汉强盛
创始人
2025-07-31 00:32:21
0

在今天的陕西汉中张骞纪念馆,有这样一幅楹联:“

一使胜千军,两出惠万年

”。简简单单的十个字,对张骞的历史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两千多年前的大汉王朝,为了沟通西域诸国,一起夹攻匈奴,派遣张骞为汉使去联络。

杳杳路途,飞沙走石,这一走就是13年。等到汉使归来,司马迁称他是凿空之举,梁启超说他是“

世界史开幕第一人

”。

首次出访: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公元前139年,年轻的大汉天子刘彻,在未央宫的大殿上召见了张骞一行人

。他们此行的目的是联络西域诸国,一起来夹击匈奴。

大殿之上,天子威仪;郎官张骞,目光如炬,两个历史的巨人不会想到,他们即将开启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尽管第一次的出使,带有很强的军事色彩,但是丝毫不能掩盖历史的荣耀。

“为人强力,宽大信人”的张骞,以其坚韧不拔的意志,赢得了皇帝的信任

。出使的那天,汉武帝携百官相送,张骞第一次感受到人生的荣光。他不禁暗暗发誓:

一定要不辱使命,才能对得起君王的嘱托

。从长安出发,浩浩荡荡的使团西向而行,那里不仅是黄沙漫卷,更有随时降临的生命危险。

就在张骞一行匆匆穿过河西走廊的时候,匈奴的骑兵出现了,汉使一下子成为了俘虏。难道就要出师未捷身先死吗?

张骞被押解到

匈奴王庭,面对着剽悍异族的威逼利诱,张骞表现着汉使的气节,在敌营中一待就是十年之久

。公元前129年,张骞趁守卫松懈逃出,一路经车师到

焉耆,越葱岭至大宛,

好不容易到达大月氏,却发现“变了人间”。

一路西迁的大月氏,早已忘记与匈奴的战争,自然不愿和大汉联手。逗留一个月的张骞,终于踏上归国之路。

为了避开匈奴,张骞特意挑了一条经由天山南麓,到青海的羌族回国之路。

然而,此时的羌人已经是匈奴领地,张骞再次被匈奴俘虏。一年后,趁着匈奴内乱,张骞再次逃出。

公元前126年,张骞与堂邑父归汉,此时,距离他们离开已经整整13年。

二使西域:商贾与使臣,沟通东西

当衣衫褴褛的张骞,再一次看到汉武帝时,两个人仿佛恍如隔世。

汉武帝给了他最高的敬意,张骞也确实值得这样的礼仪

。第一次出使西域,虽然没能完成夹击匈奴的目标,但是张骞出行的政治影响力和实际效果要大得多。

阳关和玉门关往西的广大区域,第一次和中原王朝有了联系。不仅如此,就连中亚、西亚,甚至欧洲南部都开始与中国有了联系。

朝堂之上,汉武帝刘彻耐心地听着张骞的一路见闻。

大宛、康居、大月氏和

大夏,

乌孙、安息、

条支

身毒,这些以往陌生的地区,都在张骞的讲述中鲜活起来

。望着眼前不再年轻的张骞,汉武帝刘彻的内心重新一团烈火——

要将王者霸气远播西域诸国

。公元前119年,官拜中郎将的张骞,再次出使西域。

随从三百众,金银帛丝、牛羊万头,比第一次更有派头,也更彰显大汉威仪。

第二次出使西域,历时五年归来,这一次彻底打通了与西域诸国的联络,中原王朝与西域各国的经贸往来随之兴盛。

西域的葡萄、核桃、苜蓿、石榴与良种马、音乐、歌舞传入,中原的丝绸、漆器、凿井、铸铁术输出。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汉唐风。

张骞的出使,让这条凶险的西域之行,成为联结不同民族和地区的纽带。

丝绸之路的开辟,极大地促进了中原王朝同其他地区的经贸、文化交流,这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无数商旅、使者行走在丝绸之路,他们的内心都应该感谢那个大汉的探路前驱。

西域都护:乌垒城置府,戍边垦荒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大漠、落日,胡马、声萧,这是再熟悉不过的边塞场景。

自张骞通西域后,为了畅通东西方往来的丝绸之路,西汉政府思索着设立官方机构。

公元前101年,首先设置使者校尉,数百人的队伍在轮台一带屯田驻兵。到了公元前60年,西汉

正式设立西域都护府,管辖范围包括今天的新疆在内。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正是由于张骞的两次出使西域,才能让西域诸国与大汉王朝如此紧密。

他的第二次出使西域,除了宣扬国外之外,还有个目的就是联络乌孙东归故土,一起来对抗匈奴。当张骞带着乌孙的使者来到汉朝时,后者完全被震撼到。

“因令窥汉,知其广大”

后,乌孙便开始与西汉正式往来。

有了乌孙这样的友邻,大汉王朝迅速打开局面。

张骞及其所

遣的副使们,以乌孙为纽带,相继又和西域诸国加强合作,一场对汉朝的友好外交悄然开启。

张骞的名字,仿佛成为西域的通行证,汉朝的使臣们不断往来西域诸国,借用的正是“

博望侯

”张骞的名义。这是何等的荣光,独由张骞来享有。

两次出使西域,打通彼此联系的同时,也为汉帝国开疆拓土打下坚实的基础。

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治所就在

乌垒城,也就是今天的轮台县。

作为管辖西域的正式机构,西域都护在此驻军、屯田,设立官职,推行政令,

西域自此正式归属中央政府

。二千多年的汉唐遗风,不断影响着这里的人们。

后记

张骞通西域,他的作用堪比哥伦布发现美洲

。作为后来者的我们,如今再次回头看,才发现其中的艰难困苦。

不畏险阻、百折不挠的张骞,坚守使命、勇于探索的精神,至今仍然在感动着世人

。以张骞为榜样,一百多年后的

班超弃笔从戎

,在西域都护的位置上纵横捭阖、威震远夷。这也许就是偶像的力量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十堰新发现4处史前遗址 湖北日报讯 (记者余宽宏、通讯员罗毅、吴世平、姜谷平)长期以来,十堰被学术界誉为“古人类长廊”,最近...
开屏时光机|昆明人的“拓东记忆... 开篇语 在时光的长河中,每一份报纸都是历史的注脚。1980年创刊于春城昆明的《春城晚报》,已经和云岭...
原创 楚... 刘邦的最后得天下主要有这三个原因:一副“厚脸皮”的架势无人能比;以侠义之心,加上“厚脸皮”的能力恰当...
一支探寻古丝路文明的联合考古队... 本报记者 任姗姗 赵偲汝 今年6月18日,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馆正式开馆。众多展陈中,一幅照片吸引人...
原创 溥... 1644年,清军入关之时,颁布了《剃发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强制要求汉人剃发易服。清朝一代男...
原创 曹... 三国这段历史一直是受到人们关注的,人们对于三国这段历史也有较多的了解,而其中一支势力更是受到了人们的...
原创 宁... 面对利益要懂得适当的取舍,一味的取,那么只能是在平淡无奇,甚至浑浑噩噩的现实中结束自己,但是如果取舍...
原创 非... 对于非洲这起“1746 名村民在家中暴毙”事件,可以从科学和其他角度综合来看: 1. **科学角度的...
原创 他... 大家一定都知道三国演义这本书吧,是中国第一本历史的章回体的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东汉末年到西晋初期之间...
原创 世... #历史开讲# 末代新尼德兰总督史岱文森没有想到的是:最终改写新尼德兰命运的并非来自印第安部落的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