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断匈奴右臂”战略与汉朝西域经营
创始人
2025-07-30 19:32:43
0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纵观中国古代史,几乎每一个朝代都离不开汉民族与游牧民族的较量和融合。在当时封建王朝的中原地区,无异于是农业最为鼎盛的时期。

作为马背上的民族,游牧民族明显无法掌握中原农业核心,几乎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在头疼游牧民族的入侵与掠夺。就算是自诩三皇五帝为一体的秦始皇,也只是荡平了六国,面对游牧民族无可奈何。

当时间来到西汉王朝时,由于初期西汉不敌匈奴,只能通过核心的方式来缓和与匈奴的关系。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后,西汉王朝终于开始出现盛世,为了彻底解决潜在威胁,当时统治者提出“断匈奴右臂”。

一、为什么断右臂

秦朝不惜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来铸造史无前例的万里长城,为的就是抵御游牧民族连年的入侵。那么这些游牧民族为何要经常入侵中原地区呢?其中的原因其实很好理解。

1.生存

首先就是让游牧民族和新建王朝汉族都十分头疼的农业问题,学过地理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游牧民族所处的地方一般只能做到一年一熟。少量的粮食收入,几乎无法支撑他们庞大的人口生存下去。

蒙古高原以北地区是游牧民族生存的地方,但是这些地方大多自然条件极其恶劣,根本容不下多余的人口。所以漠北的游牧民族若是人口暴涨,势必会向南方迁徙来保证自己的生存条件。

历史上十分有名的几个游牧民族,都是从蒙古高原以北的大漠地区走出去的。在这种恶劣极端的条件下,滋生了他们彪悍的民俗民风。值得一提的是,在历史记载中,游牧民族通常都是在秋冬时节大肆入侵。

最主要的原因是,北方草原在秋冬时节除了囤积草粮无事可干。因为经常缺粮少布,缺乏战斗工具,他们只能通过掠夺南方地区的物资以维持自己的生存,这也就是他们草原残酷的掠夺法则。

2.人口

第二点就是人口问题,游牧民族需要大量的人口来维持他们的农牧活动,但是游牧民族人口数量并不多,庞大的农业工作需要等待他们去运转,这也就是他们必须南下掠夺人口,充作奴隶。

古代出生率本就低下,尤其是在北方地区,草原气候过于恶劣,很难让妇女正常生下孩子。北方游牧民族出生率较低,这也使得他们迫切地需要大量的奴隶来为他们做牛做马,耕田种地。

至于为什么非要用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当做奴隶,这里就和北方所信仰的宗教有关。北方游牧民族信仰的是萨满教,但是在南方地区这个宗教一般被人视作异端,是要当场烧死的。

南方的人文道德观念,并不能支撑他们去理解所谓的萨满教之中的各项条规,萨满教有很多灭绝人性的做法是不能被理解的。所以北方游牧民族把掠夺南方当做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因为他们是异教徒。

在前面两个基础下,北方游牧民族经常南下入侵汉族边界,这也让汉朝的统治者对其又是无奈,又是愤恨。经过几代和亲怀柔政策,汉朝再也不打算继续给他们送钱送粮,“围剿”的计划开始了。

二、怎样断匈奴右臂

虽然秦朝修建了万里长城来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然而汉朝建立以后,这些游牧民族反而更加放肆。他们肆意踏入阴山,就连万里长城也无法阻止游牧民族的铁蹄。

1.高祖和亲

汉高祖刘邦有没有想过要彻底解决掉匈奴这一个隐患呢?其实他是想过的,毕竟作为统一了全国的第二个封建王朝统治者,汉高祖刘邦也算是意气风发,他曾经亲自率军追击匈奴。

刘邦想得很美好,他想要让自己丰功伟业中再添一笔,现实却很骨感。刘邦不仅没有从匈奴手上讨到丝毫的便宜,反而倒是因为亲率大军被匈奴围困白登山,刘邦费了好大劲才逃出包围圈。

虽然汉高祖得以成功逃脱,但是在这场攻打匈奴的战役之中,刘邦折损了大量的兵力。这对于一个新生的王朝来说,无异于是噩梦一般的消息。

为了能够休养生息,恢复国力,汉高祖刘邦不得不与匈奴签订了条约。汉朝通过和亲的方式来缓和与匈奴之间的关系。这一段安稳时间汉王朝得以国力恢复,甚至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

2.武帝“断臂”

但是长期的和亲显然无法满足匈奴那豺狼虎豹的野心,匈奴在滨江一日对汉王朝的威胁便不会减少。匈奴的存在也就成为了历朝历代汉代统治者的心腹大患,为了解决这一情况,汉武帝制定了相应的策略。

为了能让匈奴断右臂的计划彻底推行下去,首先就要联合其他西域诸国来一起抵抗强大的匈奴。西汉王朝决定加强与西域诸国之间的联系,希望能够借助他们的力量共同铲除匈奴,这也就有了张骞出使西域。

可谁知张骞还未出几步,就被匈奴当场俘虏了。后来张骞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从匈奴手上逃脱,开始整合他在西域的各项所获情报,并将它们悉数汇报给了汉武帝,得以让汉朝与西域诸国联系加深。

在此期间他们发现了乌孙这样一个战略要地,乌孙国虽然不能与匈奴正面抗击,却是其他西域诸国中较为强大的一个。且不说乌孙国自身国力可以与匈奴短暂抗争,光是他的地理位置就值得汉朝结交。

于是汉武帝派遣了多位公主前往乌孙和亲,紧密地与乌孙建立了友好关系。就这样西汉王朝与乌孙王朝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成为了昆弟之国,他们同仇敌忾共同面对强敌匈奴。

一方面汉武帝自然不会忘记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另一方面汉武帝则集结军队,开始向匈奴发动猛烈的军事进攻。汉朝曾经多次以天山作为目标,展开大规模军事活动。

骠骑将军霍去病是在这场大规模的围剿匈奴行动中崭露头角,凭借张骞从各国中带回的有效情报,在陇西一带大举击破匈奴军队。最终霍去病率领的军队,迫使驻守在河西地区的匈奴王投降。

在之后更是有数位将军率兵出征匈奴,匈奴王庭不得不西移,加之有乌孙王国不断地骚扰,匈奴也是自顾不暇。在失去陇西地区以后,匈奴又被迫让出来张掖地区给西汉王朝以自保。

三、措施之后的西域经营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虽然匈奴失去了陇西一带的统治权,但是只要他们的根基上在仍然是有一些喘息余地。汉朝在对待收复陇西地区丝毫不敢马虎,苦心经营这片地区。

1.治理

陇西这片地区在汉朝收复以前向来是人烟稀少的,汉朝在收复他以后,首先做的事情就是迁徙了大部分汉民过去,命令他们在此耕田种地。这样汉民与当地居民就会产生交流和融合,从而更好管理陇西地区。

等到当地居民不再对汉民族产生一定的抵抗以后,西汉王朝先后在这片土地上设立了三郡,加强中央统治集权,并且还派遣了大量的军队前往驻守此处,将农业与军事划分开分别设立官职。

如此这般,让军事与农业互不影响。而勤劳的汉民族所带去的先进农耕技术,无偿分享给了当地居民,也与当地的耕种技术交融在一起,从此百姓其乐融融。陇西地区也出现了一片繁荣昌盛之景。

2.追击

除去治理收复地区,汉朝更是在匈奴一事上打算乘胜追击,乌孙国与汉朝相互配合。汉朝重击匈奴之后,乌孙国趁机给匈奴制造混乱,年年的战争让匈奴溃不成军,且补给跟不上,经常出现内乱。

匈奴此刻正逢天灾,真是上天也不给匈奴活路的机会。匈奴王朝的经营开始走向了崩溃,最终匈奴内部出现混乱,负责经营西域的匈奴王,最终向汉朝投降,甘愿做了西汉的附属国。

西域一直是匈奴重要的经济来源,匈奴王的倒戈让附属于匈奴的几个小部落开始走向灭亡。甚至在之后,匈奴内部还爆发过规模宏大的内乱,史称五单于争立。

这个不可一世傲视群雄的草原霸主,最终也褪去了满身的光辉,跌落神坛之下。匈奴开始逐渐衰败在无反击之力,即便之后出现过小规模匈奴,也再也比不上汉朝时期这个强大的存在。

总结

西汉王朝煞费苦心经营60余载,在一代又一代帝皇手中慢慢将匈奴这个势力拔除。从此西汉边境再也不会有匈奴大肆入侵,彻底解决了这个巨大的隐患,也完成了汉武帝时期部下的宏伟蓝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日本从未出现过朝代更迭,日本天皇从神武天皇到德仁天皇传承了126代,这是因为日本人认为自己是造物主天...
原创 光... 老冯为你讲:光绪皇帝学英语的故事,这个故事也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光绪皇帝仰慕西方文化,他要学英语,...
原创 这... 哈喽大家好!小编今天来给大家聊一聊曹操的谋士,就是称为曹操“谋主”的荀攸,看看这位“谋主”为曹魏事业...
原创 为... 假如唐玄宗后期不躺平,不霍霍儿媳妇,安史之乱就能避免吗? 这你可算是问对人了。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
原创 中... 二战后,逐渐形成了美、苏、中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国是最弱的一方。先是苏联联合中国对付美国,美国渐渐体力...
原创 裕... 1989年裕仁天皇去世,日本邀请我国出席葬礼。因为中日曾是水火不容的敌对国,所以两国的关系也一直颇为...
清朝时期,康熙若要从北京到承德...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
原创 李... 李世民乃是一代明君,在他的英明领导之下,“大唐盛世”出现在世人眼前,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
原创 哭... 在演义中,刘备哭了36次,而曹操笑了54次! 刘备转瞬之间就能哭,哭是技能。 辞赵云他哭,送徐庶他也...
原创 一... 今天的中国,是科技创新的大国,是经济繁荣的强国,是人民幸福安康,百姓载歌载舞的中国。但是,今天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