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数
奥地利的王朝
,无外乎三个:
巴本堡王朝(976-1246)
、
哈布斯堡王朝(1556-1740)
、
哈布斯堡-洛林王朝(1740-1806)
。而期间还有一段
无王朝时期(1246-1556
)作为连接巴本堡王朝跟哈布斯堡王朝的存在。
那么奥地利历史上的哈布斯堡王朝又是如何过渡到哈布斯堡-洛林王朝的呢?
没错,答案就是咱们本期的标题,即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
,在此之后,奥地利的
哈布斯堡王朝
主枝断绝,而分支
哈布斯堡-洛林王朝
开启了对奥地利的统治
当然很多人仍然愿意将哈布斯堡-洛林王朝也归入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时期内,毕竟哈布斯堡-洛林王朝也是庞大哈布斯堡家族的一部分,多多少少带着点关系
而咱们本期既不是讨论哈布斯堡家族跟哈布斯堡-洛林王朝之间如何沾亲带故,也不讨论哈布斯堡家族究竟统治了奥地利多少年,而是
着眼于哈布斯堡王朝如何过渡到奥地利哈布斯堡-洛林王朝的
即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那些事儿,聊一聊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前后的社会状况,理一理18世纪40年代奥地利发展时间脉络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
欧洲历史上有着许多著名的
王位继承战争
,比如著名的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4)
。欸!巧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也是因为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绝嗣,而
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
跟
法国波旁王朝
争夺
西班牙王位
而展开的
再有就是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1733-1738)
,是欧洲各国打着“帮波兰确立国王”的名号而进行的一场争霸夺权的战争
再有就是咱们本期的主要内容,即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
。从时间轴上看,这几场王位继承战争几乎是连着的,事实上所有这些冲突也正是当时欧洲从中世纪进入近代后的种种“水土不服”和改革变新的体现
什么意思呢?大家就想:
自打欧洲三十年战争之后,欧洲各国相继进入真正的近代历史,而各国的民族国家相继诞生,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打破了中世纪欧洲传统的大国平衡关系,
旧的秩序已经瓦解但新的秩序尚未形成
,于是这段时期的欧洲接连混战,这就是当时整个欧洲的大环境
而在奥地利这里,主要的体现就是咱们一直所讲的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这是一场
欧洲两大联盟
为争夺奥地利领地,借由
奥地利王位继承权问题
而引起的大战
战争主要集中在
1740—1748年的中欧
,当然这是明面战场,背后则是欧洲各大势力的博弈,最为典型的就是英、法、俄、西、奥和德意志诸邦
当时奥皇
查理六世
于1740年10月20日死后无嗣,其长女
玛利亚·特蕾西亚
承袭了父位。但
普鲁士王国、法兰西王国、西班牙、巴伐利亚选侯国、萨克森选侯国、热那亚共和国、撒丁王国、西西里王国、那不勒斯王国
等都拒绝承认玛利亚·特蕾西亚的继承权
同时另一边的
奥地利大公国、英国、荷兰共和国、俄罗斯帝国
本国既得利益出发全力支持玛利亚·特蕾西亚的继承权。由此爆发了长达8年之久的
两次西里西亚战争
,这两次战争共同构成了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背景
1665年,内部王朝分裂的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再次统一于
利奥波德六世
,随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历经了
利奥波德六世
(即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利奥波德一世
,1657-1705)、
约瑟夫一世
(利奥波德一世长子,1705-1711)、
查理六世
(利奥波德一世次子,1711-1740)(详情参见
合久必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后期的“分裂”——奥地利简史11
)
1700年,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国王
卡洛斯二世
去世,因哈布斯堡家族长期坚持的近亲结婚和生活中的乱伦,导致卡洛斯二世天生就一身遗传疾病,结果到死也没有留下任何男性子嗣。
于是乎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绝嗣。时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
利奥波德一世
力图为其子争取西班牙王位,使哈布斯堡王室的领土可以统一,恢复查理五世时期哈布斯堡帝国的繁盛。
但当时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孙子——
安茹公爵
菲利普
也在力争西班牙王位。因为在卡洛斯二世的遗嘱中,确实以菲利普为继承人。
最终菲利普在1700年即位为西班牙国王,即
费利佩五世
。而不甘失败的利奥波德在其它欧洲大国的支持下反对这一结果,继而发动了著名的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详情参见
从哈布斯堡王朝到波旁王朝,王朝更替前后的西班牙——西班牙简史
)
当时支持费利佩五世的国家只有法国一家,最终结果咱们也是可以想象的。而在1711年皇帝
约瑟夫一世
(即利奥波德的长子)去世后,
查理
(利奥波德的次子)就继承了
奥地利
和
神圣罗马帝国
的王位
这时的查理几经权衡最终放弃了争夺西班牙王位,在1713年签署了
乌得勒支条约
结束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是结束了,但是其后续影响还在继续,其中最大的一个影响就是使得法国波旁王朝就此跟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杠上了”,当然两家的矛盾也是历史的必然,因为双方都要争夺欧洲大陆霸主的地位
而作为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东线部分,由
外西凡尼亚大公
所领导匈牙利人的
拉科齐独立战争(1703-1711年)
,也在1711年被
欧根亲王
率领的奥地利大军平定。
独立战争失败后的匈牙利北部与外西凡尼亚被撤销了许多自治权,从此外西凡尼亚也改由奥地利派任的总督管理。此举虽然强化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实力,但也引发了匈牙利贵族的不满
这里提前给大家剧透一下:匈牙利贵族的抗争一直到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奥地利方面为了生存才不得不让匈牙利贵族的愿望得到满足。
而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之后的二十年间,即
1713-1733年
,
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
迎来了历史上
最强盛的颠峰期
,而这种巅峰主要是由于西欧与东欧的主要强国刚几场大战而死伤惨重、元气大伤(西欧是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东欧是
大北方战争
)
所以欧洲短暂的权力真空,就被中兴的奥地利给暂时填补。
神圣罗马帝国兼奥地利大公的
查理六世
也就沈浸在了欧洲大国的“欢乐乡”当中
1740年10月20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
查理六世
逝世,死后无男性后嗣,所以根据查理六世早在1713年所颁布的
《国事遗诏》
(也称为是
《国本诏书》
),其长女
玛丽娅·特蕾西娅
有权承袭其奥地利君主国所属之各个领地。
而其女
玛丽娅·特蕾西娅
登位当天就表示:
虽然只是个女子,但却有一颗王者的心,有信心在各位大臣的帮助下保持奥地利君主国的完整。
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
1740年12月,
查理六世
的教子,即
普鲁士新国王的
腓特烈二世
,在当初签署
《国事诏书》
时就庄严承诺将保护他的表妹
但真等到表妹
玛丽娅·特蕾西娅
继位后,他却派遣特跟表妹说:
要是她肯承认腓特烈对西里西亚部分领土的主权,那么他就愿意保护她
毫无疑问这种提议一定会被拒绝,于是腓特烈二世派遣军队进发,几乎就跟送信的特使同时出动,并在特使抵达维也纳的前两天,军队就越过边界进入西里西亚。开启了
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1740—1742年)
而普普鲁士的
腓特烈大帝
在他晚年的回忆录中也说:
“年轻时渴望荣誉,希望别人知道自己的名字而促使发动了这场战争。”
所以普鲁士军队几乎未遇任何抵抗就通过了整个西里西亚。1741年1月3日腓特烈二世和平占领了布列斯劳,并保证:“
不会有一家房屋遭到掠夺,不会有任何一个居民遭到伤害,普鲁士将严守军纪,这一次领土变更将以最斯文的形式完成。
”
得知消息后的奥地利方面也不甘示弱,
玛丽娅·特蕾西娅
立即命令
菲利普·冯·奈佩尔格元帅
在摩拉维亚召集一支军队开入西里西亚。双方最终在4月10日于莫尔维茨遭遇。
这场
莫尔维茨会战
当中,
奥地利龙骑兵力
压
普鲁士骑兵
取得了优势。但随后普鲁士方面强大的火炮又击退了奥军骑兵。可以说双方互有胜负
而奥地利军队战败的消息传来时,玛丽娅·特蕾西娅正生完小孩在坐月子,她马上转向国外求援,也就是当初一同签署
《国事诏书》
并发誓支持她的强国们求助。
英国
当时深陷跟西班牙帝国的战争,所以乔治二世通过拨款30万英镑给玛丽娅·特蕾西娅,却又希望她把下西里西亚送给腓特烈换取和平
波兰
、
萨伏依
、
荷兰共和国
倒是答应协助,但迟迟不派兵,所以这些援兵的作用几近于零,还不如英国人直接打钱来得实在
这时一心争夺欧洲霸权的
法国
眼见自己的两个世仇——
英国和哈布斯堡
开始结盟,急急忙忙和
巴伐利亚、普鲁士以及波旁王朝的西班牙
进行联合。
所以法国尽管此前也答应了
《国事诏书》
,但属于反对奥地利的一派。希望限制哈布斯堡王朝的发展以及将哈布斯堡领地给夺走一部分
于是法国招了一大帮小弟。期初
腓特烈二世
无法坐视法国做大,所以没有参加法国的联盟,但奥地利铁公鸡的态度让普鲁士最终选择加入了法国一方
玛丽娅·特蕾西娅
眼见事情闹大、孤立无援,马上求助于
匈牙利诸侯
,最大限度满足了匈牙利贵族们的诉求换取援助
当然期间玛丽娅·特蕾西娅的美貌、眼泪跟激情演说也发挥了很大作用,她还将这些匈牙利贵族们称之为“
勇气和侠义的匈牙利骑士
”,于是这些贵族们高呼:“
让我们为女王而死。
”、“
我们发誓牺牲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来捍卫女王的权利
”
搞定了匈牙利之后,玛丽娅·特蕾西娅又将西里西亚秘密割给了腓特烈二世,换来普鲁士对于法国的“反水”
最终奥地利方面在得到了匈牙利军团、本国奥地利大军和其他外援之后,有了跟法国为主的联盟一战的资本
最终奥地利女王接连胜利:1744年夏攻入
阿尔萨斯
,进逼意大利的
那不勒斯王国
,收复
西里西亚地区
,并且还想将
巴伐利亚,阿尔萨斯和洛林
重新并入奥地利君主国。
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
就在1744年奥地利各战线接连胜利的同时,
普鲁士国王
腓特烈
再次对本国命运产生了担心,于是在8月15日发动了
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
。
而这次腓特烈一开始就把军队开进了德累斯顿,反而激怒了当时兼任
波兰国王的
奥古斯特三世。
而逼近了维也纳的普鲁士军队也打的
玛丽娅·特蕾西娅
一个措手不及,她又前往普雷斯堡要求匈牙利议会再次派兵支援,为此她得到了大约7万军队来对抗腓特烈
而正在打阿尔萨斯的奥地利主力军团也马上回师从背后切断腓特烈军队的后路,而腓特烈错误估计了法军会追击奥地利军队(实际奥军撤退的时候法军却按兵不动)
最终腓特烈发现自己的军队被孤立,匈牙利军队的来援、奥军主力的回师、萨克森的反水、波兰的敌视、法国的按兵不动......
最终
腓特烈
一边向北撤军,一面臭骂背信弃义的法国人,放弃了刚刚打下来的布拉格,等回到柏林时,普鲁士一半的军队已不复存在
最终1745年1月8日,
英国,荷兰共和国,以及波兰-萨克森
在华沙和奥地利君主国签订
同盟条约
,要求签约国恢复1739年的边界,也就是否认了腓特烈占领西里西亚的合法性。
最终在大势所趋和欧洲各强国的压力和政治媾和下,
腓特烈
答应了推举
弗朗茨·斯蒂芬
(玛丽娅·特蕾西娅的丈夫)为皇帝。
最终
托斯卡纳大公
弗朗茨·斯蒂芬
成为了新任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弗朗茨一世
,而他的妻子
奥地利大公、匈牙利女王、波西米亚女王的
玛丽娅·特蕾西娅
则成为皇后。当然幕后实际掌控权力的还是玛丽娅女王
后续又进行了几次来来回回的战争后,最终玛丽娅·特蕾西娅女王谈和,在12月25日签订了
《德累斯顿和约》
,重申西里西亚归普鲁士所有,才结束了旷日持久的战争
结局?
两次西里西亚战争
构成了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的主要内容,当然真正战争的目的早就不是所谓的王位继承了
对于
法国
来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也好,还是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也罢,都不过是跟哈布斯堡王朝进行
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的手段罢了
对于
普鲁士
来说,这场战争明着是争夺西里西亚,但实际上也包含了日后谁主德意志地区霸权的因素,换句话说,这其实是日后普鲁士取代奥地利统一德意志的先声
而对
英、荷、俄、西等国
来说,也都是为了本国的既得利益。最惨的可能还是
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
,因为这是一场保住自己原有领地的“保卫战”,当然背后则是为了维护自己霸权的因素
虽然主要战争结束了,但
余波
还在继续:法国为了统治法兰德斯和奥地利、英国开战;法国和西班牙为了意大利的统治权又和奥地利、撒丁尼亚作战;奥地利在意大利的进展正好和法国在尼德兰的战果相互抵消......
1748年法国与英、奥议和签订的
《亚琛和约》
,为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正式画上了句号,当然战争中数以万计、十万计的死伤,则永远无法挽回...
这场战争消耗了欧洲各国的有生力量,其直接结果就是让欧洲各国和德意志诸邦安生了八年,不为别的,就是为了积攒下一轮洗牌时所必须的力量储备
而面临亡国危险的
哈布斯堡国家终于幸存下来了
,保住了哈布斯堡王朝最后一丝血脉,即
哈布斯堡-洛林王朝,
因为
哈布斯堡王朝
最终在玛丽娅·特蕾西娅女王这里就结束了(因为她并非哈布斯堡家族男嗣)
而此后
玛丽娅·特蕾西娅
进行改革,跟她的儿子
约瑟夫二世
励精图治。当然,在约瑟夫二世这里开始,哈布斯堡王朝彻底结束,因为他身上除了母系的哈布斯堡家族血统外,还有来自父系的另一支血统,因此后世称之为
哈布斯堡-洛林王朝
而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跟玛丽娅·特蕾西娅的努力也并非毫无意义,因为她保住了哈布斯堡王朝的一丝血脉,若没有奥地利的幸存,恐怕连哈布斯堡-洛林王朝都不会残留,从这点来看,
玛丽娅·特蕾西娅女王
不愧为一个伟大的统治者。
与此同时,正崛起的
普鲁士
也在战争中强大,尤其
腓特烈二世
更是在普鲁士人当中获得了
腓特烈大帝
的称号,尽管在国际上他成为了背信弃义者的典型,但对于政治家来说这一切并不那么重要
尤其腓特烈在面对这个今昔不同往日的小表妹的时候。
玛丽娅·特蕾西娅
在战争中以及从一个天真的小姑娘成长为一个天才统治者、政治家。
腓特烈大帝
跟玛丽娅·特蕾西娅女王的博弈在接下来的日子会越发激烈,不死不休!
而奥地利国家以及哈布斯堡-洛林王朝也不得不面对新兴普鲁士的挑战和整个欧洲局势的巨变,在新的历史时代面对新的历史挑战......
那么接下来的欧洲又进行了怎样的巨变?新兴的哈布斯堡-洛林王朝又进行了哪些传承?奥地利大公国又是如何结束的?
欢迎持续关注本系列,敬请期待下期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