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縻制度丨唐朝疆域那么大,为何偏偏对西南地区大力“扶持”?
创始人
2024-11-24 07:55:50
0

原标题:羁縻制度丨唐朝疆域那么大,为何偏偏对西南地区大力“扶持”?

羁縻一词首次出现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盖闻天子之于夷狄也,其义羁縻勿绝而已”。羁縻的本意为对牛马的束缚,可引申为怀柔、抚绥之意。

羁縻制度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统治者对少数民族地区统治的一种特殊的管理制度,它以羁縻政策为指导,以当地的部族首领统治为基础,是一种结合部落的实际情况实行的宽松的民族政策。

在我国,历朝历代都注重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在唐朝更是如此,羁摩州的设置就始于唐代。据史料记载,唐朝初期,羁縻州遍及北方、东北、西北及南方、西南边疆等地,规模最大的时候,全国共有羁糜州856个,而在南方及西南边疆共有羁縻州400多个,约占全国羁摩州总数的一半。

从羁縻州的数量上,我们可以发现,唐朝对西南地区羁縻制度实施“投入”的力量之大,但唐朝疆域那么大,在此项政策上,为何偏偏对西南地区大力“扶持”呢?我们可以从多个视角来深度了解下。

以唐朝统治者的视角

①百废待兴,要巩固集权统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经济形态。在唐朝建立之初,百废待兴,百业待举,众多的地方割据政权是随时可来的威胁,在如此的境遇之下,统治者必定会采取一系类的措施来巩固自己的政权,这反应在处理民族关系上,首先就体现为采取了较为缓和的羁縻制度。

比较典型的,在唐太宗时期,宰相魏征的治边政策就是“务安诸夏,不事要荒”、“不以四夷劳中国,不以无用害有用”。《旧唐书》中也曾记载“夷狄治国……必务求虚名,以劳有用。但当文德以来,被声教以服之,择信臣以抚之,使重译来庭,航海入道,兹庶得其道也”

羁縻制度可以说是唐朝治理边疆的基本国策,其强调恩威并用,武力征服是一方面,但重要的是还要施以怀柔之术:即以夷治夷,以土官治土民,以夷牵夷,分而治之,而且还可给与部落首领一定的自主权并授予封号,更是将抚绥的本质展示的淋漓极致。可以说,这一套政治手腕,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正是唐朝统治所需。

但羁縻制度的实施也并不是全国一盘棋,其又有别于唐朝在中原大地上试行的政策,其以“别种殊域”为出发点,强调“别夷狄”,严格区分占统治地位的民族和被统治的民族,区别内地和边疆,并采取不同的统治办法,就如《新唐书》所言“蛮夷羁縻以属,不宜与中国同法”。可以归纳为,集权却分而治之,唐朝统治的智慧在此事上也可见一斑。

②物产丰饶,要物尽所得

从现代地理上来看,西南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气候湿润,雨热同期,适合农作物生长,优越的地理环境,使得西南地区物产丰饶。

而自古以来,西南地区的开发也较早,如四川地区,地处四川平原,水利灌溉系统发达,也因此使其“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千里,世号陆海,谓之天府也”,而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大量人口的南迁,也给西南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所以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处于领先水平。

唐朝诗人陈子昂曾说“蜀为西南一都会,国家之宝库,天下珍护聚出其中,又人富粟多,顺江而下,可以兼济中国。”

先天的地理优势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地利之势,而农业的发展从侧面也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等多方面的繁荣,如井盐、纸张、茶叶等,加之西南地区深厚的历史底蕴,更是给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

战国李冰太守修建的都江堰、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西南大力发展。在《元和郡县图志》中记载,“蜀州的贡赋:开元贡,罗十八匹,木兰皮,沙塘”更是当时西南地区的四川向唐朝政府每年的贡赋的记录。

四川地区只是西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的一个缩影,但优越的经济优势带来的富足的赋税来源和进贡物品,这使得唐王朝看到了巩固财政根基的渠道,也使得其必然重视对这一地区的管理,这可以说也是唐代在西南地区,推行羁縻制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③反向思考,不管则割据不断

综合政治及经济等,我们不难发现,西南地区自身的经济发展,使得政府必然加强对其管理,而西南每年向中央的贡赋,有利于增加政府的收入,以充实国库,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而其实从反面来说,如果政府不加强对这些地区的管理,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物产,众多的人口,这些也可以称为割据势力的有利条件,当地方的实力过于强大,必然会对当时整个朝代构成强大的威胁,这不得不说也是政府推行羁縻制度最重要的原因。

④承袭大一统,要以此巩固根基

在上边,我们提到了唐朝基于巩固中央集权及聚敛财政收入的需要,必然将羁縻制度落实到西南地区,但形式上的统治从来不是真正的统治,为了建立牢靠的中央集权,更是需要从意识上统一西南各部落的思想,而羁縻制度在文化及思想端的助力无疑也加速了唐朝在此大力扶持羁縻制度落实。

在羁縻制度中,统治者除了恩威并施,还会给予各个部落首领以封号,这无疑是从一开始这就潜移默化地让各民族认同中央王朝“君”的地位,加之唐朝在长安设立了“国子学”,在边州地区设立“郡学”,大量招收少数民族统治阶层的有关人士就读,对各少数民族进行教化,将儒家“忠君爱国”、“忠信仁义"的思想灌输给他们,使得这些少数民族能够接受唐朝的主流价值观,更加拥护唐朝的政治统治。

可以说,这是文化的融合,但也是加强集权统治的必然。纵观秦汉以来的历史,其实我们能发现,更是我国古代历史中长期以来的“大一统”思想的传承与现实体现。当然,此处是后话和延伸,但无疑却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唐朝统治者在西南地区加大羁縻制度推行的原因。

当局者的视角,能帮我们更好地分析古代各朝推行某一政策的原因,一般来说,政治和经济的视角,是我们在探究历史问题时,常会想到的出口,但除此之外,从现代地理军事及历史发展角度来看,西南地区的非同一般的地理优势和其作为军事要塞的条件,多民族统一融合的历史必然等,也都是唐朝政府要加大对其“扶持”力度的重要原因。

从现代地理及军事视角

1、易守难攻,西南为地理军事要塞

从古至今,道路交通是经济交换、权力控制的基础。在唐朝,北方四通八达的道路可以延伸到各个地区。但在南方地区,主要的道路体系依靠的则是可通航的河流,畅达的水路交通,不仅能保障生活、生产所需的水源,而且具有经济运输与军事调度的便利。

凭借贯通的交通网,封建王朝在攻击中无疑能迅速扩展,但其也是一把双刃剑,尤其是在西南地区。

西南地区是我国多条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大江大河地势险要,一般来说也都是可据以防守的要处,而且纵观我国由东向西不断递增的海拔高度,使得西南地区的不少河流虽然可以通航,但由东向西而行的话,面临溯流行舟的不便,反而成为交通的阻力,也因此,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其可以在战乱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但在唐朝,面对四边不间断的割据力量,西南地区政治平衡极为重要,因为该地“守偏桥、铜鼓以当沅、靖之冲,则沅、靖未敢争也;据普安、乌撒以临滇、粤之郊,则滇、粤不能难也;扼平越、永宁以拒川、蜀之师,则川、蜀未敢争也”,也因此唐朝必须在此处多次循河流逐步构建西南山地军事要塞,进而占据有利地形。

而除了要构建险要的军事要塞之外,西南地区涉及范围广大,不同的部落更是可以在军事上为唐朝在军事上实现空间上的隔离。

据记载,西南地区存在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其中以吐蕃和蛮僚的最为强大,这2个民族在唐朝建立之初严重威胁着新生的唐朝政府,而西南之中的四川处于西抗吐蕃,南抚蛮僚的缓冲地带,面对这样的情况,为了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理,统治者也必然要实行羁縻制度。

加之,在唐朝初期,对于边境各地的派兵驻守人力的不足,也让其不得不去寻找其它的替代办法,而羁縻制度的实行,也正好为其提供了理所应当征调西南地区军事力量的理由。

最终的结果就是,唐朝在西南地区实行的羁縻制度,既保持了南方及西南边境的安定,又使得唐朝中原得到减少兵备,并根除西南边患的实际好处。

还通过边境贸易和贡赋,在经济上取得汉族地区特需的马匹、药材、土特产、矿产等资源,推动了内地与夷狄等地的互通和经济发展。当然这是在地理及军事意义之外,与政治经济意义交叉融合后出现的结果,但其实际意义由此也可看出,显然十分巨大。

以后代旁观者的视角

历史发展所需,是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必然

从历史追溯中,我们遵循封建王朝在政治、经济及军事上的权衡,得以发现唐朝在西南地区大力推行羁縻制度的根源。

但视角转回如今,从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看,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时代,政治开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对外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但在这些成就取得的同时,唐山内部各疆域之间的发展水平其实并不同步。在唐代已经实行相对先进的封建经济制度的同时,周边的多个民族正处于奴隶社会甚至原始社会阶段,采集、放牧是它们主要的食物来源。

以南诏为例,南诏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建国,是西南少数民族历史上一件大事,因为它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第一次建立“自己的国家”。在此之前,其长期处于部落酋长制原始社会,经济落后,在其他地区的各少数民族也有很多类似的情况。

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在南诏等少数民族归顺之后,唐朝没有急于立刻改变少数民族地区原有的经济制度,而是根据其实际有部落首领去自治,可以说,这是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尊重,也是民族融合的必然,而在这之中,羁縻制度无疑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纵观历史长河,羁縻制度可以说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是在维护政治认同的前提下,因时因地制宜,实行差序化管理,既满足了封建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求,也是多民族地区由分散走向统一的必然,它的实施可以说更是我国古代中华政治文明的力度与柔性结合展示。

自秦汉以来,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就是中国历史的主流,我们细探究古代历史不难发现,在这之中,主旋律一直是阶段螺旋上升的,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所在,但在这之中,起源于唐朝在大一统政制框架内创设的羁縻制度,对于各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西南地区的管理,无疑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史记》

2.《旧唐书》

3.《新唐书》

相关内容

原创 ...
另外,近日,《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台湾前文化部门负责人、作家龙应台...
2025-04-21 20:10:17
"特朗普会输,但...
► 文 观察者网 刘程辉 特朗普借关税政策大搞政治投机,却将自身拖...
2025-04-21 20:09:32
原创 ...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最近做出了一项震惊四座的决策——他不仅首次公开指...
2025-04-21 17:07:39
澳门获马来西亚旅游展 “最...
来源:海外网海外网澳门4月20日电(记者富子梅)记者从澳门特区政府...
2025-04-21 08:35:47
美媒焦虑:中国为底层年轻人...
【文/观察者网 刘程辉】 “普遍的观念是,外国公司来中国是因为劳...
2025-04-20 22:10:46
日本长野一夜连震47次 当...
中新网4月19日电 综合日媒报道,当地时间18日20时18分,日本...
2025-04-19 16:08:27

热门资讯

汉朝营救苏武时,顺带救回一个无... 原标题:汉朝营救苏武时,顺带救回一个无名小卒,多年后成为匈奴克星 题记 中原和...
丰臣秀吉与明朝大战前,为何不先... 原标题:丰臣秀吉与明朝大战前,为何不先解决德川家康?结果被他反扑 提及万历年间...
秦始皇陵该不该发掘?专家为何主... 原标题:秦始皇陵该不该发掘?专家为何主张“不要动”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的...
窦荣定曾孙窦孝谌有两女,嫡次女... 原标题:窦荣定曾孙窦孝谌有两女,嫡次女嫁给唐睿宗,一女李隆基养母 窦孝谌有墓志...
西北野战军5名纵队司令员,哪个... 原标题:西北野战军5名纵队司令员,哪个人战绩最强 大家都知道,解放战争时期,我...
赵国和秦国打了数百年,两国王室... 原标题:赵国和秦国打了数百年,两国王室居然是兄弟,秦始皇应该叫赵政! 秦国和赵...
1949年后,国军有哪些部队撤... 原标题:1949年后,国军有哪些部队撤到台湾,在台命运如何 大家都知道,自三大...
武圣关羽,见谁都叫匹夫,唯独这... 原标题:武圣关羽,见谁都叫匹夫,唯独这5人不是!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这个人物的...
戴琳剑评《两班》︱解读朝鲜王朝... 原标题:戴琳剑评《两班》︱解读朝鲜王朝的密码 《两班:朝鲜王朝的特权阶层》,...
马未都4件镇馆之宝:堪称国宝级... 原标题:马未都4件镇馆之宝:堪称国宝级,究竟值多少钱,一般不轻易透露 马未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