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立功之后,要离开曹操去寻找刘备的时候,曹操却避而不见,于是关公留下一封书信准备离开。这时曹操来为关公送行,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关羽能够顺利地、出人意料地从号称“奸雄”的曹操身边脱离开来,这本身就是个奇迹。关羽的离开不仅使他走出了因为降曹带来的阴影,而且还赢得了忠诚义士的美誉。而曹操也没失去什么。曹操并不是真心地送关羽,因为他没有给关羽公文,是为了制造障碍,让关羽知难而退,但他却没有想到,这反而成就了关公的威名。
《三国演义》用长达三回的篇幅来描写关公过五关斩六将,但历史上根本不存在过五关斩六将,根据史料记载,白马之战以后,袁绍派刘备去策应黄巾军攻打许都,因此刘备应该在许都附近;此时袁绍已经渡过黄河,准备和曹操决战,他们相距于官渡附近,理所当然关羽也应该在官渡附近。按照这种情形来看,关羽去寻刘备应该往南走,距离最多就一百多公里。那么,在小说中罗贯中为何要让关羽多走冤枉路:
(一)颂扬关羽忠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忠孝悌是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标准。如果只是关羽一个人,那他当天就可以找到刘备,但作者为了给他增加思想负担和行为困难,让他的两个嫂子与他同行,让他带着两个嫂子慢慢地走,这样既增加了故事的曲折性,也完成了封建时代的道德价值观。
(二)批判曹操虚伪
在历史中,关公斩杀颜良以后,曹操就知道关羽要走了,但他并没有为难关羽,反而上表朝廷,朝廷给关羽封了“汉寿亭侯”的爵位;曹操也没有避而不见,关羽走了以后,有部下建议把关羽追回来,曹操却说,各为其主,勿追也。但在《三国演义》中为了体现“尊刘贬曹”的思想,为了达到贬低曹操的目的,在小说中才把曹操描述成虚伪与奸诈的形象。
(三)展示关羽神威
在此之前的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中,我们已经初步认识到关云长过人的功力,再借斩杀五关守将,更进一步突出关公的神威。
(四)彰显关羽魅力
关公虽然一路过关斩将,但依然杀机四伏、危机重重;但关公每一次都能躲过劫难、化险为夷;凭借的不仅是他的武功,还有他的名望,正因为他已经名扬天下,在过五关的时候有廖化、普净、胡班的帮助。因此关公在每次遇到劫难而能够有惊无险地渡过难关。
(五)预设故事伏笔
关公在败走麦城遇害后,一魂不散,直至玉泉山,在玉泉山的云头漫步的时候大呼:“还我头来!”这时正好普净云游至此,普净曰:“昔非今是,一切休论;后果前因,彼此不爽。今将军为吕蒙所害,大呼‘还我头来’,然则颜良、文丑、五关六将等众人之头,又将向谁索耶?”这番话点化了关羽,关云长顿悟。从此关公在玉泉山显灵保护着百姓。
上一篇:原创 《西周十二王》之周成王
下一篇:原创 大唐01唐朝建立,太祖李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