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刚强的军人能隐忍到什么程度?大概是能承受二十五年的白眼和嘲讽,却依然初心不变,为国征战!
谁都无法想象,二十五年以来,带领手下3万多人却因无作为而备受冷眼,
那种压力感和愧疚感到底有多重,有多煎熬。
抗日战争胜利后,
有这么一支国民党部队,部队成员大多都是云南人,部队名为滇系第60军,
同时部队还有另外一个称号“杂牌军”,后来“杂牌”军起义,归属到共产党组织下面,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杂牌”部队击溃英军一战封神,感动毛主席和彭老总。
一、光杆司令曾泽生
曾泽生作为这支“杂牌”军队的一军之长,
因为部队得不到重视,还受尽其他部队的冷嘲热讽,
曾泽生每天都面临着压力和愧疚。
毕竟手下有将近三万老乡都跟着他混呢,混出这个局面,也
令曾泽军心里很不是滋味。
“杂牌”军就真的一点战斗力,一点功绩都没有吗?其实不是的,
在抗日战争中,60军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在曾泽生的指挥下,60军以灵活,勇猛著称,在战争中给日军来了个狠狠的下马威。
在台儿庄战役中,曾泽生所率领的60军更是被日军称为“猴子军”。
尽管表现出色,但是蒋介石这边还是对这支外招部队有着极大的偏见,
在抗战胜利后一度称它为“熊军”,
对60军采取的态度便是不理睬,不支持,不重视,
简直就是硬生生的“冷暴力”。
同时还
剥夺了曾泽生的实权,让其想有作为都难。
曾泽生成了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每日惆怅不已。
想当年曾泽生可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虽出生于云南的地主家庭,但是由于家里遭到变故,
曾泽生并没有过上很好的生活,并且早在他两岁的时候,父亲就因病去世,
整个家庭受到重创,不比往日辉煌。
二、弃笔从戎报效国家
一心向上的曾泽生从小就喜欢学习,并坚信读书能改变命运。
但是因为家里的变故,已经没有多余的财富供他读书,
再加上亲戚和叔父也不愿意供他,还
劝他早下来早独立。
在每一个繁星璀璨、月亮高照的夜里,
曾泽生辗转反侧,夜夜难眠。
最终他决定自己供自己上学,不论多难,也要读书。
离开家后,什么事都要靠自己,越是辛苦,曾泽生更是珍惜每天学习的机会。
于是他发愤图强,用功读书。考上了云南讲武堂,并在1925年任职黄埔军校的队长,
任职不久后,看到国家的局势越来越不好。
面临国家内忧外患的局面,
从小就心怀大志的曾泽生毫不犹豫的选择加入队伍,保卫国家。
于是回到老家云南参军,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军人,
由于之前曾泽生就小有名气,再加上学识渊博,在军队里更是步步高升。
由于是自发组成的军队,也可以说是野生军队,
在规范性上会比专业军队差一些,但是滇系60军在战斗力上却毫不输专业军队。
尽管如此,还是被蒋介石一口否定了,滇系60军彻底被打入“冷宫”。
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被发派到东北长春地区。
军资上也没有给很大的支持,曾泽生一看这表明是想让60军自生自灭,
在受了这么多冷眼之后,再坚强的人也多多少少会有些麻木,
但是俗话说的好,人在低谷期的时候,其实是在走上坡路。
在东北野战军将要攻下长春的时候。
本着对千千万万生命负责的原则,
能使60军归顺还是要归顺。
于是共产党便联系到曾泽生并说明了情况。
曾泽生再三考虑,分析利弊。
一想蒋介石就没重视过自己的军队,
想想这些年的委屈,一瞬间心酸涌上心头,这样下去很难带兄弟们建功立业。
三、决定归顺共产党
另一方面如果和共产党的东北野战军硬碰硬的话,显然也是不可取的,敌众我寡,
再加上军资也不够,简直就是死路一条,根本逃也逃不掉。
如果投靠共产党的话,基本能保证全军兄弟毫发无伤。
于是在争取大家意见之后,曾泽生决定起义,并投靠共产党。
可能连他自己都想不到,
就是这么一个转变,这么多年的委屈和冷眼即将到头了。
60军从此更名为志愿军50军,
在初入共产党军队的时候,50军也跟随共产党参加了一些战役,
适应了一下新的部队环境,
就在抗美援朝初火蔓延的时候。
彭老总下令派出50军出兵,
与它搭档的是王牌军队38军。
50军听到之后立刻集合,
十分珍惜这次机会,但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英军十分狡猾,一打一跑,
根本就没法立功,第二次战役也是以失败告终。
这里的失败并不是战争上失败,而是对于受尽冷眼的50军的失败。
整个军队回来之后陷入低气压当中,在参加总结大会时,曾泽生原本认为彭老总回批评责骂自己一顿,
他也盼望着彭老总能够“教训”他一番,结果在大会中,彭老总对于50军什么也没说。
曾泽生和他的军队低落到骨子里,彭总什么都没说,让他们仿佛又回到了那时在国民党那儿的不重视和冷暴力。
但是既然走到这了,只能硬着头皮干了,可是在第三次和第四次战役中,
50军终于爆发出他们的实力,在战争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四、总结
这支“杂牌军”令人刮目相看,他们善于防御,在前线和敌人殊死搏斗,咬着牙坚持,
最终没让敌人踏进半步。这么一战成名,人人都知道50军是个有潜力,有实力的部队,没有人再敢轻视这个部队,一雪前耻的曾泽生看到
自己的军队站起来了,内心激动无比。
其实更令他激动的是,彭老总深切的握着他的手,问候部队里面的情况的时候,
这份迟来二十五年的关切,让曾泽生感动不已。
同时毛主席和彭老总也是感动不已
,这时候曾泽生才真真切切的意识到,他所带领的军队,
终于不是那个人人看不起的“杂牌”军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