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世民的军事能力有多强?自古能军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创始人
2025-07-30 07:32:28
0

如果我们按照毛的评价来看,李世民的军事能力相当强,“自古能军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事实上我们回顾整个大唐的战争史,就会发现李世民在其中金戈铁马、驰骋纵横的英姿,他的一生几乎都是在马背上度过的。

(一)晋阳起兵、攻打长安

公元616年,李渊还是太原留守,而当时的隋朝已是狼烟四起、叛军丛生,作为一方主官的李渊面临两个选择,要么去做隋王朝的陪葬品,要么掀了烂摊子自己干,而在这个过程中,李世民起了关键作用,在《新唐书》、《旧唐书》以及《资治通鉴》这些正史中,均记载晋阳起兵的主谋正是李世民。因为当时李渊是这么对李世民说的:“吾一夕思汝言,亦大有理,今日破家亡驱亦由汝,化家为国亦由汝。” 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这其中有李世民对于史官记载的政治干涉。

如果说决议起兵正是一个引子,之后的攻打长安李世民就开始真正崭露头角了。李渊任命李世民为敦煌郡公、右领军大都督,率领旗下的右三军,攻打长安城。但是,长安毕竟是重要的据点,在此驻守的将领,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将军宋老生,李世民的军队刚到长安,就遭遇了宋老生的反抗。但是连日阴雨以及后勤补给的问题,再加上长安本身易守难攻,所以人心里都打了退堂鼓,就连劝他争霸的谋士裴寂,都开始让李渊暂时放弃攻打长安这块硬骨头。

为了在这一艰难抉择当中打动父亲,李世民甚至不惜哭谏李渊不要退兵。由此可见,他对于立下不世之功的坚持与渴望。幸好,李渊听进了李世民的建议:坚持进攻。就这样,唐军在八月三日攻下霍邑后,一路南下并于两个月后顺利包围大隋的核心——长安大兴城。起兵当年的十一月,唐军攻克大兴城,李渊得以自立为大丞相、唐王。次年三月,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所弑。五月,李渊废杨侑自立为帝,改国号唐。

(二)北定刘宋、剪灭窦氏

保住了长安也只是唐初李氏所历经的第一个风波,其他势力不会坐视李唐独大。 其中刘武周势力便趁机占了汾晋之地,而为了不白白放弃这一战略要地,李世民请求拨兵三万,平刘武周。当年十一月,李世民趁着黄河冰期率军东渡,屯驻于柏壁(今山西稷山东)。 在霍邑大破敌军之后、为了全歼敌军,率众千里奔袭,在高壁岭与敌军拼死一战。当日,唐军八战八捷,歼敌数万人,缴获辎重车千余辆。 后又奔袭介休,采用两面夹击的战术,将敌军一举击溃,而刘武周与宋金刚皆北逃突厥,平定了北方之乱。

搞定了刘武周之后,摆在眼前的就剩下了洛阳的王世充,同年六月,李渊决定东进洛阳以取中原,一举统合天下。经过四个月的持续交战,王世充所辖州县渐渐被唐军侵蚀。在邙山一战中,李世民率军斩首三千。遭遇大败的王世充仅以身幸免,逃回洛阳。与此同时,王世充请求窦建德前来解围。思唇亡齿寒,窦建德率十万大军压迫李世民撤军并归还王世充原有的州县。在虎牢关一役,李世民率军斩杀三千余人,俘获五万人,这当中更是有敌军首领窦建德。交战结束后,李世民押着窦建德来到洛阳城下,招降王世充。就这样,经过三场战役,李世民帮助李唐夺取关中、巩固关中并进军中原,最终如他后来回忆那般"二十四而定天下"。

所以从建国到立国再到护国,李世民的军事才能在很多战役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而昭陵六骏正是他驰骋疆场的真实写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东... 读史启迪智慧,学史丰富人生,每天学点中国史,开阔视野,广博知识,让自己的生活从此与众不同。 今天我们...
原创 清... 倭寇最初是指十四至十六世纪那些从日本(当时称为倭国)出发,由海上侵扰劫掠中国和朝鲜沿海地区的海上盗寇...
原创 他... 从1927年中央特科建立直至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中国共产党人同国民党在斗争中,除了在公开战场的较...
戴安澜为救国改名,在多次战役中... 2018年2月2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复东去世,享年91岁。从1999年被选为工程院院士后,戴复东教...
汉宣帝刘病已将西汉推向巅峰,功... 话说刘询小朋友小时候可是个“牢二代”,因为政治斗争,他被关进了长安的大牢里。那会儿的大牢,简直就是个...
原创 一... 在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是苏联的全盛时期,在这十八年里,北极熊咆哮世界称霸欧洲,美国《华盛顿时报》对此...
原创 他... 他是邓爷爷的亲弟,建国后当上副省长,官至正部级,享年106岁 现如今,中国的成功与老一辈革命先辈的孜...
原创 清... 想象一下,当你打开一个尘封已久的旧物,竟意外发现了价值连城的珍宝,那会是怎样的震撼?清朝灭亡后的64...
邵阳惊现明代古墓?官方最新回应 本文转自【邵阳发布】 近日,武冈市一处考古工地引发网友密切关注。真相究竟如何? 11月4日,小布采访...
原创 秦... 秦孝公是商鞅变法成功的最大助力,也是秦崛起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他继承父亲秦献公的遗志,以收复河西之地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