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天士生于清朝康熙年间,十二岁跟着父亲学医,十四岁父亲病故,让他失去了父亲和老师。
那么,他后来怎么成为神医的呢?
“好为人徒”的谦虚
父亲走了后,叶天士除了自己读医书外,主动找到父亲曾经的一位门生朱先生。
叶天士拜师期间,除了跟着老师学习之外,还接一些小打小闹的小病,不敢接身患大病的人,生怕自己误诊。
但他勤勉好学,没多久,就超越了师傅朱先生。
他开始慢慢地接诊一些大病的患者。
而且,还发生了一件让他扬名天下的事,康熙皇帝得了瘩背,皇宫里的御医都没有办法时,叶天士治好了皇上的病。
康熙给了他一个“天下第一”的匾牌。
钻研然而知不足,虚心是从知不足而来的。
知不足才能为自己带来更大的进步,开拓更高的成就。
“好为人徒”的低调
有了“天下第一”的称号后,叶天士的名气就像被风带起来的蒲公英一样,飞到了天下任何一个角落的老百姓耳朵里。
有一天,一位江西的客人来就诊。叶天士一号脉,委婉地告诉人家回去料理后事吧。
半年后,这位客人又红光满面地来到了叶天士这里。
叶天士知道此人的病是镇江金山寺的一位长老治好了后,就乔装改扮前去学医。
见长老之前,叶天士让自己在风口睡了一宿,第二天就“得了”严重的感冒。
见到长老后,叶天士说自己是进京赶考的落弟秀才,走到此地是贫病交加,希望长老能收留些日子。
叶天士的病在长老这里,很快药到病除。
叶天士悉心跟在长老身边学习,这一学就是几年。
叶天士不忍“骗”老师,就把自己的真实姓名告诉了老师。
看到叶天士如此的热衷于医学,又如此谦虚,就把医术全传给了他。
长老师傅圆寂后,叶天士和庙里的和尚一起埋葬了师傅后,恋恋不舍地回了家。
低调不是被边缘被遗忘,更不是无能,低调是给别人充分地尊重,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好为人徒”的格局
尽管叶天士医术已经很了不起了,但他还是一听到某某地方的某某人医术高明时,就想着拜师学艺。
他听说山东一位刘师傅擅长扎针时,就想去学,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介绍人。
因为他不想利用“天下第一”的名号去拜师。
有一天,来了一位孕妇,刘师傅束手无策时,叶天士用针在那位孕妇的肚脐眼下方扎了一针,孕妇顺利产子。
刘师傅纳闷地问:“你是谁呀?”
叶天士不得已报上姓名。
刘师傅被他的谦虚和格局打动,收他为“徒”,将医术全部传授给他。
孟德斯鸠:
“固然我有某些有优点,而我自己最重视的优点,却是我的谦虚。”
写在最后的话
叶天士是明清唯一一位被列入十大神医的人。
读他的事迹,打动我们的不光是他的医术,更是他谦虚好学、好为人徒的执着和精神。
“神”都相信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更何况我们普通人。
我是红七六,关注我,我们一起学习、改变、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