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三藩之乱:鲁莽的康熙一手造成历史悲剧,让清朝白白遭受八年战火
创始人
2025-07-30 03:32:06
0

崇祯十七年三月,随着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的死去,历史又来到了十字街口。关内的大顺朝,关外的清朝,转瞬间变成了争夺天下的两大对手。明朝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手握重兵,占据咽喉要隘山海关,成了一身系天下安危的一颗至关重要的“秤砣”,他偏向哪一方,哪一方获胜的筹码就会成倍增加。

最终吴三桂选择了投降清朝,成为清朝定鼎中原过程中的马前卒。此后三十年间,吴三桂甘心充当清朝鹰犬,鞍前马后尽效犬马之劳。为了讨好新主子,吴三桂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当年他要拿出如今一半的劲头给崇祯干,明朝还真不一定那么快灭亡。

清军一统天下过程中,面临兵力不足、敌情民情不熟等诸多巨大困难。正是由于吴三桂等一大批降将披肝沥胆的效忠,才解了清朝燃眉之急,为清朝迅速击败各路反清复明势力、定鼎河山,起到了无与伦比的关键作用。

为了酬答他的大功,顺治帝和多尔衮也给了他极为丰厚的高规格赏赐。吴三桂获封平西王,地位仅次于清朝皇帝和皇族亲王,吴应熊娶了建宁公主,官封太子太保,父子都跻身清朝核心统治层。

顺治十六年开始,吴三桂驻扎云南,在此地建牙开府,逐渐露出军阀本色。他自恃功高盖世,妄想把云南建成自己的势力范围,称霸一方。吴三桂一方面牢牢抓住手中兵权不放,麾下控制兵力长期在10万人以上,另一方面独霸云南的统治管辖权,自行任命官吏,征收赋税,对清朝阳奉阴违。

吴三桂坐拥重兵割据一方,引起了朝廷的高度警惕。在清朝的正规军之外,还存在着这样一支听命于吴三桂个人的庞大武装集团,让年轻的康熙帝如芒刺在背,寝食不安。双方逐渐开始明争暗斗,血气方刚的康熙想尽快铲除吴三桂势力,而老奸巨猾的吴三桂则不惜一切代价想保住既得利益,避免兔死狗烹的命运。

就当时的局面而言,吴三桂这样的尾大不掉、严重危及朝廷安危的军阀,哪个皇帝都容不得他,铲除他是迟早的事。但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选择什么样的合适时机动手,却是个大问题。处理得当,则皆大欢喜,一场大祸消弭于无形。处理不好,则会引发大规模内战,后果不堪设想。

三藩之乱爆发的1673年,局面最初对康熙颇为有利。首先最关键一点:吴三桂已是个垂垂老者,当时已经年过六十岁。就当时的人均寿命而言,吴三桂已经步入风烛残年,今朝脱了鞋和袜,不知明日穿不穿。而康熙还是个19岁的青年才俊,风华正茂来日方长,有的是时间和吴三桂周旋。

当时康熙如果明智一点,完全可以稍安勿躁,吴三桂毕竟已经来日无多。等吴三桂或死或重病,无论是他的儿孙或是他的部将掌管云南,威望和影响力都会大不如前。到那时朝廷再采取掺沙子、挖墙脚等措施,分化瓦解平西王残留势力,到那时根本无人敢站出来跟朝廷抗衡,即使有人敢站出来也没几个人响应,不显山不露水就可解决问题。既能避免引发战火,又不致于落下兔死狗烹的罪名。

但年轻的康熙血气方刚,不懂得韬晦之策,行事鲁莽而直截了当,下达了撤藩的圣旨。吴三桂一下子被逼到了死角,恼羞成怒,不得不以六十多岁的高龄起兵造反,跟康熙打了一场八年的内战。八年之间,从陕西到四川、云南、湖南、福建等大半个清朝陷入战火,双方一共投入将近八十万兵力,以及巨大的财力物力,让天下军民百姓遭受一场浩劫,成为一场历史悲剧。

若不是吴三桂胃口不大,只想划江而治来个南北朝,以当时的战局发展而言,清朝统治在康熙手里终结,收拾铺盖跑回关外也并非不可能。有人把康熙平定吴三桂等三藩之乱视为他的一大功绩,殊不知正是康熙的鲁莽和失策,才导致清朝打了一场完全可以避免的内战。

参考史料:《清史稿》《庭闻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第1视点|云梦寻文脉 博物述华... 1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孝感市考察了云梦县博物馆,了解当地加强文物保护研究利用等情况。 ...
原创 1... 1650年的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多尔衮却偏要在这冰天雪地里找乐子,带着一票兄弟去古北口外打猎。...
原创 俄... 这个话题虽然有点犯忌,但事实却是我国与沙俄之间的领土争端,一直都是存在的。从清康熙时期开始,我国与沙...
原创 朱... 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代皇帝,他的皇位是从爷爷手里传过来的,明朝一共有十六个皇帝,而朱允炆则是唯一...
原创 被... 他是美利坚合众国开国三杰之一;他是美国《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三任总统;他就是托马...
原创 “...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立即着手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提出 “工农受教育权” 问题。他强调教育要为工农服务,...
树枝挂架:让家居收纳变成一门艺... 在追求生活美学的今天,家居用品早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功能性。一款兼具实用与装饰性的小物件,往往能为生活...
南阳政协来长考察仲景文化和中医... 11月5日,河南省南阳市政协来长考察仲景文化和中医药产业发展,长沙市政协主席陈刚,南阳市政协主席张富...
原创 古...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华夏民族的历史长达五千年。西周开始的礼乐制度就给人们的生活做了很...
海防之战!刘伯温智阻朱元璋,一... 在明朝开国之初,朱元璋可谓是怀揣着宏伟的治国愿景。他不仅希望能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更渴望在外部形成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