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清朝后期,发电机就传入中国。慈禧太后见新玩意儿,于是前前后后一共向外国人买了不下6台发电机。早在1888年,慈禧太后在清宫西苑中就挂上了洋人的玩意电灯,电灯是海军衙门集体出资向丹麦的一家洋行所购置的物资,全部加在一起,共支出了6000多两银子。同时发电机也是其中之一,当时发电机的功率是现在的15千瓦左右,就放置在慈禧太后的寝宫之外,仪銮殿靠西墙的位置。
在1890年的时候,慈禧太后又命令海军衙门购买洋鬼子的机器,海军衙门共花销了一万两千两白银,才从德国人那购买了一套发电机。
历史上所记载的,在甲午日战争期间,清朝政府动用海军军资,其实就是上面说道的,海军衙门奉命购买发电机,但却是挪用的自己的钱。然而,宫廷中慈禧太后享受这灯火通明的夜景并没有太久。在1900年著名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八个国家的军队战士,进入皇城之中,破坏了两处慈禧太后购置的电灯以及发电机,慈禧命人整修,直至四年后才完整的修复成功。
在购买第二台发电机之后,慈禧在宫廷中大摆宴席祝贺六十大寿,英国人就赠予了一台发电机给慈禧祝贺,与第二台发电机一样,被放入颐和园进行工作。
在甲午战争之后,清朝政府又筹集白银,这次白银的数量高达十二多万两。从德商荣华洋行购置发电机的整套设备,并恢复了在甲午战争中,被列强在西苑与颐和园中所破坏的电灯,以及发电机。
在慈禧去世那年,根据她的遗愿,清政府在紫禁城也修砌上了电灯设备,同时又筹集白银数万两,购买了整套的发电机设备。
慈禧太后在位期间。一共用了不下六台发电机。如今在宁夏现存的一台发电机,就是慈禧太后六十大寿英国人所赠送的那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北京建成了发电厂,颐和园的发电机就没有了用武之地,就被运到了曾铁工厂,几经辗转准备在天津碎铁局熔化回收。
到1934年,一些沿海的发达城市,晚上早已经是灯火通明,车水马龙。但相对于内陆地区,宁夏甘肃等省份比较落后,不知道有电的存在。在这些地区的商人,走南闯北知道的东西很多,就想着把电带入家乡,让家乡的人也知道有电的好处。于是当地的商人便众筹,成立了一个电灯股份公司,公司成立后很多的商人乃至政府也想要集资入股。
负责购买电灯等设备的柴兰亭,在北京打听得知了这台被遗弃的老式发电机。是柴兰婷将他所知道的汇报给了他的上级,也就是宁夏的主席马鸿逵。主席一听,觉得这机器既然能使用,而且又被慈禧太后所用过,十分有意义,便让柴兰亭买下。柴兰亭不止购买了这台发电机,还购买了整套设施其中就有两台蒸汽机和十几盘大石磨。柴兰亭准备,买大石磨的原因是,回去之后新建一个面粉厂。可采买的东西太多,运输物资又成了一大难题。
马鸿逵得知这一问题,专门派遣了一个连的人,硬生生把这些机器和石磨,扛到了黄河岸边,准备通过水运直达。终于在1935年电灯公司正式营业,可以供电了。但毕竟所购买的发电机款式老,"年纪大",所以经常断电,整修起来十分麻烦。于是在第二年,公司买了一台新的发电机,原有的老式发电机在一旁进行辅助,这才有了宁夏的持续的供电状况。
老式发电机随着历史的推移,在1951年被运送至吴忠市进行工作发电。在吴忠市购买新型发电机之后,老式发电机又被运送到盐池县,开始它的本职工作,提供电力。之后老式发电机又被下放到各个乡镇服务百姓,供给电力。
最后老式发电机被盐池县博物馆所发现,成为了最终慈禧太后发电机的归属。这台发电机历经种种,但却一直在供电,持续着它的工作,不仅极具纪念意义,而且也发挥了它自身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