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之所以被称为改变近代历史的重要人物之一,就是因为她做出了很多惊世骇俗、令人愤恨的事情。不仅是现代人,其实在清末,她也是众多人诟病的对象。在八国联军入侵前夕,她曾做过一件足以改变整个清王朝乃至中国命运的事情。
己亥建储——这件臭名昭著的事情不仅是慈禧妄图控制朝政、维护王权的手段之一,也是八国联军侵华的催化剂。在光绪帝的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一直想找借口废帝,找寻一个傀儡来供她驱使,顶替掉已经不受控制的光绪,以便控制整个清王朝。而这个傀儡,就是保庆皇帝溥儁(jun四声)。
己亥建储事件的起因:百日维新和义和团运动
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率众多文人,提请光绪皇帝反对签订《马关条约》,史称“公车上书”,这起事件被认为是戊戌变法的起源。24岁的光绪帝在皇位上被慈禧控制太久,渐生反心。他摩拳擦掌,露出早已蓄势待发的利爪,准备收拢皇权。
而作为收拢的皇权的戊戌变法,其实也同时是他想要改变整个国家的私心。因为清末内外交困,急需一场政治上的革新来吸收新鲜血液,腐败的清廷内部没有他的亲信,而国外侵略者已经将一只脚踏入了中国。因此,1898年,他在维新派的支持下,颁布了变法内容,不仅从文化、经济上改变清朝运作,而且想直捣守旧派的老巢。
事实证明,光绪帝还是太急于求成。他还并未在朝廷上立稳脚跟,又或者是说,他已经来不及站稳,就已经想飞速地往前跑了。于是,事实的残酷使得他很快摔倒,戊戌变法仅仅103天后,慈禧就利用她在朝中盘根错杂的关系将维新派一网打尽。
设立傀儡储君,任用载漪
9月的时候光绪帝被囚禁,仅过三个月,慈禧就迫不及待地想把控实权。十二月十四日,慈禧越权立溥儁为大阿哥,并指定到次年由大阿哥“继承”皇位。这是非常大逆不道的做法,试想,光绪这个皇帝还在位,太后居然直接安排好继位,这便是为什么当时慈禧被骂得那么狠的原因,因为她名义上维护封建的统治,却连封建统治中最根本的皇权威严都要践踏。慈禧根本就不是封建社会的维护者,她只维护自己的利益。
光绪帝无子嗣,这正好给了慈禧机会;也或许皇帝无子有慈禧的一份功劳。那么,为何慈禧要立溥儁这样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人为皇储呢?其实溥儁的身世大有来头,他是慈禧的孙侄,端郡王载漪的孩子。载漪与慈禧可谓是狼狈为奸,基本都是一个德行。真正让慈禧下定决心立储,还是因为载漪。
载漪也觊觎皇位已久,他是慈禧一派的人,对于皇权唾手可得。光绪戊戌变法给了他交接皇位的机会。自鸦片战争过后,中国大地上频发起义,其中闹得最凶的就是义和团。义和团主要攻击的对象在外国人,而对于清朝廷他们并无反心,他们的口号是“扶清灭洋”。载漪也看中了他们这一点,于是建议慈禧联合义和团打击外国人。
看上去,这似乎是爱国的举动,实际上这只是他们维护统治的愚蠢行为。义和团的血肉之躯和刀枪,怎么拼得过外国人坚硬的盔甲和先进的火枪呢?慈禧倒是十分欣赏他的策略,于是交予他全权处理。1899年,便在全国各地发生了数起打砸抢烧事件。别误会,义和团攻击的并不是敌国的军队,而是租界里的外国人。这不仅于战况没有用,而且还激怒了外国的军队。
八国侵华,垄断皇权梦想破灭
因此,当慈禧宣布溥儁次年即位的消息时,头一个反对的便是各国的侵华势力。因为溥儁是载漪之子,载漪又与他们作对,支持义和团。慈禧刚开始还犹犹豫豫,害怕洋人攻进北京城,结果载漪又做了一件事情,使慈禧与外国势力的关系直接恶化。
他利用权势模仿外国人给慈禧写了一封外交照令,内容是这样的:一、指明一地由光绪居住。二、代清政府收取各种钱粮。三、代清政府掌全国军队。四、归政给皇帝。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绝对不是出自洋人之手,外国人对光绪的恨不必慈禧差,怎会命令慈禧恢复光绪皇帝的权力呢?但是这四点都戳中了慈禧心中的怒火,她居然同时向十一个国家表示宣战。
这便是八国联军侵入京城的直接原因。当敌人打入京城时,慈禧在逃跑的同时,还不忘追究载漪的“欺君之罪”。她将载漪一家人流放,又命人镇压义和团,以做给外国人看。私底下,她让人故意放走载漪和溥儁,又将他们安置在蒙古。因此载漪和溥儁得已逃脱,并且利用慈禧的关系在蒙古安家立业。他们还在当地开了一家养殖场,生活过得还算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