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张老照片的背后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悲凉和落寞,这里没有政治,只有老照片背后的历史。
晚清,哎!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让人刻骨铭心的一个时代,其部队的作战能力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差的一个时期。此时的中国不但备受外族欺凌割地赔款,统治者还不思进取,白白浪费了大量可以重新振作的时间和机会。如果晚清能像“黑船来袭”之后的日本那样痛定思痛,第一时间就自上而下的进行彻底改革,也许历史还会给晚清机会。当然历史不能假设,那就让我们看看晚清时期的军队吧?看过这些就知道为何总吃败仗!
这是晚清一支靠藤甲做盾牌的地方部队,中间拿小黄旗的站立者为指挥官,靠旗帜为号,拍摄时间是1870年。此时的西方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开始大发展,人类也正式进入到“电气时代,”而清朝的部队大多依旧在使用冷兵器。
即便在湘军、淮军中有列装洋枪洋炮的部队,但整体而言清朝部队还相当落后,人们的观念并没有因为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发生彻底的转变。
广州领事馆的清军卫队,此时刚刚操练完毕,正在休息,拍摄时间是1871年。
这是驻扎在中越边境地区的清军传令兵,地点在广西,时间是1885年。而这一年正是中法战争结束的一年,在这次战争中“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这是1872年的弓箭手,这身装束是我们最熟悉的清兵样子,想想同时期配备火枪、火炮的外国部队,清军焉能不败。
福建厦门的清军,拍摄时间是1900年,此时的大清国运只剩下了屈指可数的11年多一点。
可以看出这些老照片中清军给人的印象只有一个,那就是落后,无论是服饰、武器,还是那呆滞的眼神都让人看到了什么叫做“落后就要挨打”!而落后也成为了清军必败的原因,更让清军的战斗力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最差。
上图为1895年驻守在辽宁牛庄的清军士兵,后被日军攻占。一眼望去这些人训练不足、装备太差,丝毫没有军人的精气神,根本就不是“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新式陆军”的对手。
有人可能认为当时的清廷遭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巨变”,这虽是事实,但落后的本质其实是统治者盲目自大的思想,而非单纯的武器,武器的落后只是表象。从根本上清廷高层就没有认识到西方国家的体制要强于自身,他们还在抱残守缺,认为“祖宗之法”不能改变。所以清廷无法进行彻底的改革,一次一次的错过历史机遇。
即便晚清后期也训练了新式陆军,配备了最好的武器,聘请了最优秀的外国教官,训练出了当时中国最有能力的部队,其装备甚至让外国列强都刮目相看,可体制的弊端依旧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再好的武器也只是花拳绣腿,何况“新军”的数量也很有限,洋枪洋炮并不是所有部队的标配。
如果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还不能让清朝高层看到自身早已落后于时代的话,那么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依旧没有彻底打醒清廷抱残守缺的腐朽之心。朝廷既不能“迎接”共和,也不愿真正的君主立宪。
随着历史的推移清廷的统治越来越不得人心,既然不能力挽狂澜,那最终赢来的结局只能是灰飞烟灭。
最后一张老照片是,南洋新军的一支,此时正在进军汉口,时间是1911年10月,至此留给清朝的时间不多了。这支部队同北洋新军一样得到了最精良的装备,训练严格、军纪严明。
新军的编练是朝廷在军事上的一次改革,但在清廷不敢也不愿彻底改变体制、放弃权力的情况下,这些士兵反而接受了新思想、新思维,很多人倾向于革命党,并成为了推翻统治者的主力部队,朝廷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老照片里的德国党卫军,手里家伙太亮眼,一支让男人都尖叫的队伍
二战德国北非军团老照片难得一见,网友:三个装甲师足以称雄大漠
中国历史上的女皇武则天,登基路上的6次惊天谋杀,你知道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