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及其子孙所建立的蒙古国,横跨欧亚大陆,拥有着东起日本海、西抵地中海、北跨西伯利亚、南至波斯湾的辽阔疆域,是历史上连续面积最大的帝国。但由于境内地形复杂、交通落后、民族众多、统治松散、语言文化差异极大等原因的影响,这个帝国在短暂的辉煌过后,便迅速衰弱了下去,最终烟消云散。从统治方式上,蒙古国可以分为大蒙古国和蒙古帝国两个阶段。
大蒙古国时期
金国泰和四年(1204年),随着金国的逐渐衰弱,蒙古各部开始逐渐脱离金国统治,蒙古乞颜部落领袖铁木真在这一时期逐渐征服了蒙古高原的塔塔尔、泰赤乌、蔑儿乞、乃蛮、克烈、汪古等蒙古各部和蒙兀王国,并于1206年在斡难河源头召开库里尔台大会,即蒙古大汗位,号“成吉思汗”,建国于漠北,国号“大蒙古国”。
大蒙古国建立之后,开始不断向外扩张,1217年灭西辽,1219年西征花剌子模,1227年灭西夏。即使成吉思汗在征程中病逝,蒙古仍然没有停下向外扩张的步伐,继承大位的窝阔台又于1231年征服高丽,1233年灭董振国,1234年灭金国,随后再度发动西征,并于1237年攻占莫斯科,1241年兵分两路入侵波兰、匈牙利,大败神圣罗马帝国联军,兵锋直指维也纳。
就在蒙古西征之际,窝阔台逝世,远征军于是东归。窝阔台死后,围绕汗位之争,蒙古向外扩张的步伐有所停顿,直到拖雷的长子蒙哥在拔都力挺下,于1251年即位。
蒙哥即位之后,再度开始向外扩张,并于1254年灭大理国,1258年灭阿巴斯王朝,1259年占领大马士革。元宪宗八年(1258年),蒙哥与弟弟忽必烈,以及大将兀良合台兵分三路进攻南宋,但蒙哥却在次年攻打合州时受伤,最终于1259年8月11日死于合川东钓鱼山上。
从成吉思汗于1206年建立大蒙古国开始,到1259年蒙哥汗去世,历经半个世纪的不断扩张,大蒙古国已经占据了包括漠北、华北、东北、西藏、西域、中亚、西亚、东欧等在内的辽阔地域。但同样随着蒙哥汗的去世,由于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大蒙古国随之解体,之后忽必烈虽然成功夺取汗位,但原来隶属于大蒙古国的术赤后王封地、察合台后王封地、窝阔台后王封地和忽必烈之弟旭烈兀的封地已经基本取得了独立,分别成立了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
至此,大蒙古国时代结束,开始进入蒙古帝国时代。
蒙古帝国时期
蒙古帝国实际上由元朝和四大蒙古汗国组成,虽然在1304年,元成宗时期四大汗国承认了元朝的宗主地位,但实际上他们之间仍然互不统属,且战争不断。
1、元朝:1260年,在汗位之争中胜出的忽必烈建元“中统”,后在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次年迁都燕京,称大都。1279年,崖山海战之后,南宋灭亡,元朝统一中国。统一中国之后,元朝仍然持续向外扩张,但在向日本和东南亚扩张过程中屡遭失利。1304年元成宗时期,四大汗国承认元朝的宗主地位,1310年元武宗时期与察合台汗国攻灭窝阔台汗国,并取得漠西领土。元朝中期皇位更迭频繁,后期由于政治腐败、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最终导致了元末农民起义的爆发。1368年,朱元璋攻占南京,随后北伐攻占北京,元廷随即退居漠北,史称“北元”。在捕鱼儿海之战后,北元遭到毁灭性打击,此后黄金家族开始失去对蒙古各部的统治。1388年,北元后主被阿里不哥的后裔也速迭尔杀害,去大元国号,重新称蒙古,明朝则称“鞑靼”,北元灭亡。
2、窝阔台汗国(1225年~1309年):位于西辽、中亚一带。在可汗之争中,窝阔台汗国支持阿里不哥,因此在忽必烈称汗之后拒绝归附。窝阔台嫡孙海都为首的蒙古帝国诸王由于对忽必烈奉行的汉化政策不满,先后数次起兵作乱,并屡次战胜元军,一度成为了元朝的一大威胁。1301年,海都率40余位反叛王公联兵进犯元朝,欲取而代之,但在哈拉和林被元军击败,不久后海都病逝。1310年,海都的儿子察八儿被察合台汗国击败,窝阔台汗国灭亡。
3、察合台汗国(1227年~1369年):位于今新疆、中亚一代,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1310年,吞并窝阔台汗国大部分领土之后,察合台汗国进入鼎盛时期,其统治阶层主要为蒙古贵族和当地突厥贵族组成,这使得该国蒙古人突厥化极为严重。1365年,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1369年西察合台汗国成为帖木儿帝国的附庸,并在1370年被帖木儿帝国所灭。1570年,东察合台汗国被叶尔羌汗国所灭。
4、钦察汗国(1219年~1502年):钦察汗国又称金帐汗国(大汗帐为金黄色)。位于今匈牙利、波兰、乌克兰、俄罗斯欧洲部分、北高加索、花剌子模的一部分,原为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封地,术赤长子拔都后来西征又夺取了罗斯功过和东欧广大地区,并建立汗国。后来,拔都将咸海东北分封给斡鲁朵,称白帐汗国;将陷害以北、西至乌拉尔河之地封给昔班,称蓝帐汗国,二者均以金帐汗为宗主。后来,蒙古贵族逐渐与钦察草原游牧贵族合流,改用突厥语,皈依伊斯兰教。1341年,乌兹别克汗去世后,国内矛盾激化,在新崛起的帖木儿帝国和莫斯科公国的打击下,国势日渐衰微。1395年,脱脱迷失被也迪古打败后改称大帐汗国。十五世纪,钦察汗国分裂出喀山汗国、克里米亚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西伯利亚汗国等国。1480年,莫斯科公国与雅罗斯拉夫尔、罗斯托夫等俄罗斯公国合并,随后反抗大帐汗国的统治,使大帐汗国失去俄罗斯的领土,1502年大帐汗国被克里米亚汗国消灭。
5、伊利汗国(1256年~1388年):位于高加索、伊朗、伊拉克等地,为拖雷第三子旭烈兀远征西亚所建。1264年,忽必烈大汗正式册封旭烈兀为伊儿汗。1295年,台赞汗继位后,为缓和国内矛盾,开始放弃传统政策,全面伊斯兰化,从而争取更多穆斯林贵族的支持。1304年,合赞汗去世,伊利汗国开始陷入内忧外患之中,内有诸王争位,权臣争势,内讧迭起;外有埃及马木路克王朝和钦察汗国不断侵掠,国运日蹙,陷于分裂。1353年分裂成卡尔提德王朝、莫扎法尔王朝、札剌亦儿王朝和丘拜尼王朝。1388年,终被中亚新兴的帖木儿帝国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