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朝“九子夺权”中雍正帝最大的对手是以老八胤禩为首的“八子党”,登基后自然要对付他们。 “八子党”规模之大,连康熙皇帝都不敢直接出手。雍正皇帝应该是忍了很多年才采取行动的。但有趣的是,雍正皇帝即位仅四年就除掉了“八子”。这是怎么回事?
康熙、雍正两朝的“八子党”虽然以胤禩为首,但其基本力量却是满族贵族。康熙帝即位后,为了加强皇权,一直对满族贵族进行镇压。设立太子也是为了废除满族贵族选帝的“祖制”。对此不满的满族贵族选择了支持“以慷慨收买人心”的殷肃。这就是康熙朝“九子夺嫡子”如此激烈的根本原因。
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对付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等皇子、亲王并不难,但对付他们背后的满族贵族就很困难了。康熙帝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选立新太子”后,将胤礽视为潜在的政治对手,但因担心满族贵族,直至去世才将其消灭。
雍正帝即位后,出于拉拢“八子党”的需要,任命云素为廉亲王兼宰相大臣。他名义上的地位甚至比“常务副皇帝”胤祥还要高。然而雍正皇帝与“八子党”之间的矛盾却是不可调和的。两三年内双方发生多次矛盾,导致雍正皇帝下定决心对付“八子党”。就在这时,一个天赐的机会出现在了雍正皇帝的面前。
雍正二年(1724年)三月,年羹尧一举平息了青海罗布藏丹金叛乱,取得了康熙亲征准噶尔后清朝最伟大的军事胜利。年羹尧青海大捷给雍正皇帝带来了两大好处:一是雍正皇帝的威望和集权空前增强,为他后续的变法奠定了基础;第二,削弱了满族贵族。
要知道,满洲贵族之所以有巨大的影响力,主要原因是满洲贵族是清朝建立、入关时的主力军。军功是满洲贵族的立身之本。然而,在青海取得伟大胜利的年羹尧却是八旗汉军的一员,而参战的将领大多是汉军的边缘人(如岳钟琪)、八旗蒙古人。 (如阿拉那)、八旗满洲。满族贵族与青海的胜利几乎没有任何关系。
正因为如此,青海的胜利对满族贵族的影响是沉重的打击,“八子党”的根基受到严重破坏。加之雍正皇帝即位以来,软硬兼施,力挺“八党”,导致不少满族贵族(如马齐)脱离“八党”。到了雍正三年,“八子党”的顽固分子中只剩下几个皇子和一些要员。
于是在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雍正皇帝正式开始消灭“八子党”,并将老八云素、老九云素逐出皇室。二月,云虎被囚禁于宗仁府。三月,云虎改名“阿其那”。 5月,雍正皇帝正式公布阿琪娜的《四十大罪》。 9月,阿其那在禁区病逝,康熙王朝的“八子党”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