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刘伯承元帅》,蒋介石终于发现了刘邓的真实意图)
在渡过沙河之前,刘邓对南进行动实施了高度保密,所有部队一律停止使用电台,其间又不断改变部队番号,有的部队还伪装成地方武装,所以战略意图始终没有暴露。可是一渡过沙河,再想保密已经不可能了,因为部队行进的矛头已明确无误地指向大别山。
蒋介石如梦初醒,这才知道刘邓大军既不是“南窜”,更不是“流窜”,而是大部队有组织有计划的行动,且直接威胁其战略后方。他急令王敬久、罗广文等人分头率七个整编师进行追击和截击,这使得刘邓部队平均每个纵队屁股后面都跟着两个师的敌人,部队的行军也变得有些吃紧。
渡过沙河后,刘邓部队又分三路前进。1947年8月23日晚,中路的六纵和野司直属队进至汝河北岸。这是河南省南部的一条大河,水深丈余,河床深凹,两岸陡峭。在部队到达之前,南岸的国民党地方保安部队已将渡口附近的船只统统拖走、砸毁。
徒涉不能,一时又找不到渡船,担任先遣的六纵十八旅便在北岸停了下来。旅长肖永银派工兵连、侦察连分头出动,沿着河岸寻找渡船,另派步兵在附近村庄里搜寻漂浮器材,以做好架设浮桥的准备。
第二天中午,河对岸西面的公路上突然尘土飞扬,人喊马嘶。肖永银站在岸上举起望远镜进行观察,发现那是刚刚到达的敌军大队人马——自西到东,炮兵、步兵、汽车、马车黑压压地不见尽头。
大家已经走得人困马乏,却迎面遇到这么麻烦的事,后面还有大批追兵,不由得人不紧张。肖永银等人判断了一下形势,认为如果让敌军布好防再过河,就会完全陷入被动局面,部队必须想尽办法立即过河,哪怕先过去一个排,占领一座村庄也好。
肖永银把抢渡的任务交给五十二团一营。一营此前已经找了一上午,但仅仅只找到一条小木船。这条船一次只能载一个班,光靠它显然是不行的,于是便又用木头、高梁秸扎了一些木筏。
敌军很快发现了一营的企图,在他们驾着小船和木筏抢渡时,用大炮、机枪进行了集中攻击,河面上不断掀起一根根水柱。尽管面前的炮弹、子弹跟下暴雨一样,但一营官兵深知抢渡行动关系重大,许多会泅水的战士干脆把外衣一脱,抱着木头就向对岸游去。
十几分钟后,第一批抢渡的战士登岸,随即和南岸大雷岗敌军发生了激战。与此同时,六纵工兵连也开始冒着炮火架设浮桥。
下午3点多,一座横跨河面的浮桥架成,大批后续部队越过浮桥,向弹火纷飞的南岸奔去。在北岸进行指挥的肖永银等人这才稍稍松了口气。
黄昏前,五十二团全部过河,并且巩固住了在大雷岗的落脚点。肖永银通过审问俘虏得知,当天中午到达南岸的是整八十五师。原来蒋介石除急令七个整编师尾追外,还派了整八十五师和另外一个旅抢先在汝河南岸布防。
整八十五师在正面数十里长的区域摆成一线,切断了南下道路,现在五十二团虽然渡过了河,但大敌当前,要向前推进仍然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