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三年,年羹尧因将四字成语“朝乾夕惕”写错,雍正帝大发雷霆。朝廷官员都知道雍正皇帝要收拾这位,为满清立下汗马功劳的重臣。于是纷纷落井下石,罗列了96条罪状,最终年羹尧被雍正皇帝赐死并没收家产,可谓是雍正在位期间第一笔“文字狱”。
据《清世宗实录》记载:年羹尧非粗心者,将朝乾夕惕写作夕惕朝乾,是“直不欲以‘朝乾夕惕’四字归之于朕耳。
然而当执行官福敏去抄家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一本书《西征随笔》,其中一篇文章《上抚远大将军一等公陕甘总督年公书》中有七个字:“宇宙之第一伟人”。这还了得,这本书将年羹尧比喻成月亮,太阳,而历史上著名的大将都只是星星。同时另外一篇文章《诙谐之语》中更有大逆不道之语,也是七个字:“皇帝挥毫不值钱”。于是福敏觉得事关重大,立马向雍正帝汇报。
据《西征随笔》记载:皇帝挥毫不值钱,献诗杜诏赐绫笺;千家诗句从头写,云淡风轻近午天。
雍正帝看到这七个字,大发雷霆
雍正帝拿到这本《西征随笔》,仔细阅读之后,大发雷霆,雍正想着:年羹尧是第一伟人,那我算第几,这不是说我不如年羹尧么?于是就又想到年羹尧这几年的行为,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年羹尧恃宠而骄。蒙古王公和额驸见到年羹尧必须跪拜,在赴京途中,他令直隶总督李维钧、陕西巡抚范时捷等跪道迎送。哪怕王公大臣下马向他问候,他也只是点点头而已。雍正觉得这点年羹尧做得比较过分,清朝的规定是圣谕到达的地方才需要地方大员跪拜,而年羹尧的举动无疑是僭越之举。朝廷风言风语时不时传到雍正耳朵里,只是碍于年羹尧的军功,默默地承受着。
收受贿赂,贪赃枉法。年羹尧在当时文武官员的任选上,要求自己所保举之人必须优先,而且雍正帝对于年羹尧的请求都一律准奏。因此被称之为“年选”。所以在陕甘四川等西部地区形成了以年羹尧为首的势力集团,这严重威胁雍正的皇权。在雍正正值大力整顿吏治时期,卖官鬻爵的事情年羹尧也是手到勤来:直隶总督赵之垣为了投入年羹尧门下,先后贿赂了年羹尧20万辆白银,最终查抄年羹尧时其财富拥有百万之巨大!
这还不是让雍正最气愤的,关键是这本书里,还有另外七个字,简直要让雍正骂街!什么叫“皇帝挥毫不值钱”?要知道整个大清朝,如果有谁得到皇帝的墨宝,那可是天大的恩赐,裱起来那绝对是尚方宝剑,在当地就可以横着走了。可是居然有人说皇帝的墨宝一无是处,这不是让给雍正上眼药吗?而且说得还是康熙帝!于是怒火中烧,下令彻查到底是谁写的大不敬之词。最终官员锁定了“肇事者”,举人汪景祺。
汪景祺跟年羹尧的关系
汪景祺,康熙五十三年中举人,恃才傲物,目中无人。他的父亲汪霖,曾任户部侍郎,兄长汪见祺,曾任礼部主事。可以说本来他也能算得上是个地方官二代,但是仕途不顺,这或许也是他写出皇帝挥毫不值钱的一个可能原因。
雍正二年初,汪景祺给时任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写了自荐信,极尽歌功颂德之能事。在这封自荐信里就写了年羹尧是宇宙之第一伟人,比郭子仪之类的大将都优秀太多。年羹尧看到自荐信,就将他招为幕府。
雍正既然找到了罪魁祸手,那么他是怎么处理汪景琪的呢?
雍正恨得咬牙切齿,在《西征随笔》这本书的封面上,用朱笔愤怒地写下:“悖谬狂乱,至于此极!惜见此之晚,留以待他日,弗使此种得漏网也。”意思就是说,这个人这么狂妄,真的是发现得太晚了,应该早点拉出午门斩首示众!于是派人抓捕汪景祺,不久便以大逆不道,侮辱圣祖皇帝为由,斩首示众。他的脑袋被挂在菜市口的大道上示众,这一挂就是十年之久,可见雍正对他是有多么气愤,当然也不排除雍正忘记了这个事。
他在朝中做官的兄弟和家中的子侄也都受到了牵连,被发往宁古塔流放。妻女亦发往黑龙江与披甲人为奴。披甲人可近似地认为,边境的士兵。直到雍正驾崩后,乾隆继位。才有大臣上疏此事。在得到乾隆的同意后,汪景祺的脑袋才被从城楼上取下来掩埋,这件事到这里也就算是彻底结束。
年羹尧的自杀或许掺杂了雍正的主观思想,但功高震主是每个帝王都忌讳的事。在封建王朝,言论是不能自由的,读书人如果想要保全自己,低调行事才是上上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