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说起黄埔军校,大家应该不陌生,它可以说是中国近代以来最有实力的军校,多年以来,里面相继涌越出了大批非凡的军事家,政治家。
而在这里面有两个人,一度是蒋介石极力想拉拢的。
他常常向他人夸耀:
“他们二人是我在黄埔的得力助手啊!”
尽管蒋介石许以高官厚禄,可是他们仍不为之所动,以致于老蒋对他们两个又爱又恨,他爱的是两个人的出色才华,恨的是如此人才却不能为之所用,
甚至到最后,两人竟站在了他的对立面。
那么这是怎么回事,这两个人是谁呢?
黄埔建立之初-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首先,我们先了解黄埔军校这所学校,它成立于1924年,是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的,当时,孙中山委任蒋介石作为黄埔军校的校长。
建校之初,百废待兴,急需各方面的讲师教官,特别是需要一些有留学经验的高材生,
而此时的周恩来刚从法国留学回来,在广东担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
经张申府的推荐,
孙中山看中了这位有志青年,就这样,周恩来应邀到黄埔军校出任政治部主任一职,主讲《政治经济学》。
孙中山
周恩来刚到黄埔军校,政治工作繁杂又忙碌,但他依然可以把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他到任初始,尖锐地指出:
“过去黄埔军校政治部是个空架子,有名无实,政治工作上看不到进步,“今后我们必须努力改变这种状况。”
然后,周恩来对政治部的组织机构进行了扩大和完善,增设了
指导、编纂、秘书
3个岗位。又从学生队中选调了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担任政治部的见习干事。这样,政治部的各项工作可以说就比较系统化了。
关于课堂内容,周恩来要求:
“内容上必须要丰富多彩,形式上要多种多样,要让学员感兴趣,听得懂。”
年仅26岁的周恩来身着军装,在跟学员讲课的时候,朝气蓬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逻辑性又强,很受学员们的欢迎。
黄埔军校中的周恩来
在日常生活中,他对学员也是关怀备至,体贴人微,总能做到及时解答学员们的疑惑,和学员们连成了一片,
学员们称他是最好的老师
。尤其是他对政治教育工作那种认真负责,谦和诚实的态度,以及严于律己,言传身教的品格赢得了
全校广大师生
的高度赞扬。
除讲授政治课外,周恩来还开设了一些
政治训练班和宣传研究班,
举办各种政治宣传和演讲活动,他说:
“不光要跟学员们讲课,也要着力宣传一些爱国主义和革命精神的教育,宣传内容就是马列主义和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这些宣传大大激发了全校师生的革命热情,使过去死气沉沉,枯燥乏味的课堂和政治工作,变得活跃了起来,军校的面目可以说是焕然一新。
黄埔军校政治部学员合影
而这些成绩,蒋介石看在眼里,他对周恩来的工作能力十分赏识,
他从这里开始由衷地敬佩这位军校栋梁,此后学校的许多工作他都交由周恩来主持,周恩来依然能驾驭自如。
自此,周恩来就成了蒋介石在黄埔军校里的第一个常夸耀的得力助手。
由于周恩来出众的才干,1925年,东征时,蒋介石让他开展军队的政治工作,在第二次东征时,周恩来已是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
在东征队伍里,周恩来组织了宣传总队,明确规定了他们的任务,然后也都做了详细的部署和安排,经过政治宣传,参战的广大官兵,精神面貌可以说是焕然一新。
除此之外,周恩来还创建了
行之有效的军队政治工作制度
,指挥各地农民协会武装配合,使东征军捷报频传,连克东江地区各县,而攻打惠州城久攻不下,周恩来提出三面打击的策略,后来惠州被攻下。这两次东征中,周恩来都是亲临前线,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与广大官兵同甘共苦,
成为黄埔军校广大师生学习的楷模,同时树立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不畏牺牲,敢于斗争的光辉形象。
黄埔军校
三:蒋介石眼中的第二个得力助手
我们接下来说第二位黄埔“得力助手”
邓演达
,邓演达此人不是共产党党员,他是国民党的左派领导人,
他是真心拥护和支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对革命是积极的。
邓演达在14岁的时候就考入了广东陆军小学,曾跟随孙中山参加过辛亥革命,后来又去了多所军事学校进修了军事,颇有军事天赋。
黄埔军校成立后,担任
军校训练部副主任
这一职务。在军校里,
邓演达为人正直,不但教会了学生们军事学科上的知识,还教他们爱国,爱民族,团结友爱,不怕死,不怕苦的精神。
一时间,邓演达在军事教官里也广受好评,由于自己在军事工作中出色的能力和表现,
邓演达得到了国民党内许多人的支持,从此作为蒋介石的助手,两人保持着合作关系。
黄埔军校
然而随着蒋介石实力的不断增长,蒋介石的野心也膨胀了起来,蒋介石此后种种倒行逆施的行为,
让这两个他想得到的得力助手嗤之以鼻,最终都成为了他眼中的敌人
。
四:倒行逆施的蒋介石
东征结束后,在一场宴会上,蒋介石问周恩来想要共产党的名单,周恩来觉得此事重大,直接拒绝了他,这一当场拒绝让一向爱面子的蒋介石脸色大变。
1926年,想独裁专政的蒋介石策划了
反革命的“中山舰事件”
,将大批共产党人和苏联顾问监视和软禁了起来,解除了省港罢工委员会的工人纠察队武装,这一事件极大的破坏了革命。
周恩来和左派国民党员邓演达通过这一事件逐渐看清了蒋介石的面目,
当时,周恩来主张对蒋介石采取强硬态度,因党内中央领导对蒋介石的阴谋估计不足,没有重视这一事情。
中山舰
而左派国民党员对蒋介石这一行为也表示极为不满,批评蒋介石是在破坏合作,破坏三大政策。至此,蒋介石因嫉恨邓演达,就把邓演达暂调离了军校,去别的学校任教,周恩来因为这一事件也没再回黄埔军校工作。
在此期间,蒋介石由于惋惜周恩来的才华,一度邀请周恩来继续为他工作,周恩来都拒绝了,并且要求他把软禁中的共产党人放回去,继续回到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中去。
这一天,蒋介石跟周恩来打电话,表示就这一事件可以谈谈,周恩来愤怒地去找了蒋介石,见这位原黄埔政治部主任过来,蒋介石有点欣慰,开口就说:“恩来,我知道你一定会来的,”
周恩来对他说:“
我来是为了和你说放人的事情,你知道我会来,也一定知道我是讲原则性的人。”
蒋介石听完黑着脸,点了点头,接着说道:“可以放人,不过,恩来,回来吧,我还需要你,我们继续一起并肩战斗,”
周恩来十分气愤,站起来对他说:“你忘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前遗愿了吗”?
蒋介石说:“中山先生的教诲,我不会忘记,并且会付诸行动,”周恩来冷哼了一声:“你的行动就是反革命”,
蒋介石这时竟找了历史上一些例子来美化这一丑行,
周恩来听后,大为愤怒,他再次认识到了这位曾经的黄埔校长竟然无耻到这种地步。
野心膨胀的蒋介石
紧接着,蒋介石想继续开导周恩来,要他回来工作,周恩来斩钉截铁地说:
“不可能!”
蒋介石黑着脸:“今天我们的谈话是不是可以结束了,”
周恩来表示:“对!”随后拂袖而去。
蒋介石望着周恩来的身影,心里又是嫉恨又是惋惜,他想不明白,
为什么如此人才不愿意跟着他,直到后来,蒋介石连连感叹:“我那一次不该放走了周恩来!”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蒋介石任国民革命军的总司令,张治中特别向蒋郑重推荐周恩来担任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一职,
但蒋介石拒绝了。
因为他知道,自中山舰事件后,他和周恩来已经有隔阂了,此时让周恩来当政治部主任,他也不放心,并且周恩来也不会来,
与其邀请别人被被别人一口回绝,不如不邀请,这样自己的面子也不会丢失,
所以,蒋介石让邓演达出任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
北伐中的蒋介石
从这里可以看出,蒋介石心里的阴谋诡计可以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首先,
他感觉邓演达能力确实很强,但是这个人经常和他对着干,同为国民党的,邓演达却不屈服他那一套,而邓演达在国民党军队中是有很高威信的,甚至可以代替蒋介石,不给他职位,不仅说不过去,还会造成党内的猜忌。
所以蒋介石打算,可以不让他掌兵,让这样一个军人去做政治部主任,而一向熟悉打仗的邓演达,自知在政治上不擅长,
邓演达表示周恩来比他更适合,希望蒋介石可以让周恩来担任这一职务。
蒋介石随即回绝了,对邓演达说:
“难道政治部主任非他周恩来不可吗?你也可以干的,”
邓演达只得无奈答应。
邓演达
而此时的周恩来为了全国革命大局,正准备着在上海发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来打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
蒋介石的野心不断膨胀
随后,北伐战争取得了胜利,国民党完成了由南向北的统一,地盘越来越大,这个全国上下一心奋斗出来的胜利果实被蒋介石牢牢握在手里,此刻的他内心已然是
极度膨胀
,邓演达则看不惯蒋介石的行为,
他在此次北伐战争中也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他一直谦虚低调,所以对蒋介石在军队里家长制的做法极为不满。
于是,在蒋膨胀的时候,他给蒋介石算是泼了一盆冷水,公开批评蒋介石:
“蒋介石把军队当成了他个人的军队。”
这一批评让蒋介石心生怨恨,尤其是两人在国民政府迁都武汉的问题上,邓演达更是指责蒋独裁专政的野心,路人皆知。
蒋介石
后来,邓演达向世人袒露了心声:“蒋违背了中山先生之遗愿,已成为新军阀,这样的领导,我们要注意了。”
接着发表了声明:
“我和蒋介石因革命意见的不同,终将不能再一次共事,谁为了三民主义革命而奋斗,谁是背叛革命的,自会有分晓。”
蒋介石又惊又怕,赶紧贿赂邓演达表示不要再和他对着干,而邓演达内心纯洁,拒绝了蒋介石的贿赂,
终于两个人的矛盾,国民党左派和右派的矛盾彻底激化了。
五:两人毅然站在了蒋介石的对立面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担心迟则生变,野心终于暴露了出来,背叛了革命,发动了武装政变,这一天,蒋介石下令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人神共愤!这一行为也令中国共产党彻底惊醒了,
周恩来大力号召工农同胞们反抗蒋介石的恶行,冒着生命危险,在南昌发动了起义,坚决走上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的道路。
南昌起义中的周恩来
此时的邓演达也十分愤怒,几天之后他联同40多人发表了讨蒋通电,打算武装反抗蒋介石。
在这期间,邓演达四处奔波,找了很多人,做了很多细致的工作,但最终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只能眼看蒋介石破坏着革命果实。
面对蒋介石倒行逆施的行为,邓演达无法忍受,6月30日,他公开发表了一封信,
信的内容谴责了那些随波逐流,屈服在蒋的屠刀之下的人,谴责那些跟着蒋一起破坏工农利益的人。
信的最后,写了这样一段话:
“我不能和你们同流合污,我要离开你们,希望党内的同志可以自省,同志们,大家奋斗,将来一定会再见面!”
后来,邓演达为了充实自己的学识,打算即刻出国深造。
这位铮铮铁骨的国民党左派没有向蒋介石低头,他在国外努力探索,奋发图强,刻苦钻研哲学著作,并总结了以往失败的经验。
回国后的邓演达
1930年5月,邓演达怀揣着救国救民的赤子之心回到了上海,这一消息令蒋介石心神不安,他原本以为这位心腹大患隐姓埋名,不问世事了,
现如今,没想到又卷土重来了,而且还是带着新学识,新本领回来的。
而上海有一个周恩来,就够让他头疼了,蒋介石惧怕周恩来的能力,曾在上海花重金悬赏周恩来,并且许诺谁要是能抓到周恩来,保证给谁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周恩来凭借智慧和勇敢在上海不断开展着和蒋介石反动政府的斗争,没有出现过一次意外。
并且周恩来成立了特科,和国民党的党务调查科针锋相对,一时间,国民党那些特务听到中共特科的名字都瑟瑟发抖。
邓演达和周恩来两个人虽然不是一个党的,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推翻蒋介石的反革命政府。而蒋介石这边一边要对付上海的共产党,一边要对付邓演达很快,可谓是众而讨之。
开会中的邓演达油画
邓演达这边第一个要做的是,
成立“临时行动委员会”,并提出:“推翻蒋介石的反对政权,就要搞垮蒋介石的军队,”为此,他极力劝说之前反蒋的同仁,尤其是黄埔系的,这一行动取得了小的进展。
蒋介石得知了邓演达的企图后,很是慌张,即刻对外发布了30万的悬赏令。
邓演达不惧危险,没有听朋友的劝告,继续开展着和蒋介石的斗争,蒋介石在这里则把他当成党内最大的障碍,不断的派特务打听着邓的下落。
1931年8月中旬,邓演达被叛徒告密,在上海被抓获,
这位英雄就这样落在了蒋介石的手里,抓到邓演达后,蒋介石一直陷入
“杀了可惜,放了可畏”
的矛盾之中。
出卖邓演达的叛徒后来我党抓获
于是他再次尝试拉拢邓演达,蒋介石向邓演达表示只要他停止对抗,取消临时行动委员会,还可以做国民党中的高官,蒋介石这里的算盘是让邓演达对抗以周恩来为首的潜伏在上海租界的共产党。
蒋介石的劝说遭到了邓演达的严词拒绝,他说:
“我的政治主张决不变更,我要为中华民族维护正气!”蒋介石吃了一个闭门羹,又怕日后成为他最大的障碍,下令秘密处决了邓演达,年仅36岁。
而后,周恩来离开了上海,去江西中央苏区担任了中央局书记,和毛主席一起带领红军武装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到达苏区的周恩来
解决了邓演达这个大敌后,蒋介石十分畏惧周恩来的能力,在周恩来前往苏区时,策划了一场诬陷周恩来的阴谋,以此来削弱红军的力量。而这一阴谋很快就被我党所察觉了,毛主席最后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名义对这个阴谋进行了强烈的揭露和抨击。后来蒋介石就把周恩来作为了他眼中的最大敌人,欲除之而后快。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软禁了蒋介石,邀请周恩来共商如何处置,
蒋介石见到周恩来说道:“恩来,你曾是我的部下,应该听我的话啊,”
叹息道周恩来没有跟着他。
周恩来
解放战争后,国民党溃败到了台湾,除了毛主席,周恩来也成为了蒋介石一生最怕的中共领导,
他嫉恨周恩来不肯为他服务,国民党在台湾刚站稳脚跟,蒋介石就给毛人风拟定了几个首要刺杀的中共要脑,其中就有周恩来。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得知周恩来要去参加,毛人风也策划了暗杀计划,不过,在毛主席和周恩来多次机智应对下,蒋介石的这些阴谋都被一一瓦解。
结语:
看完这些,我们不觉发问,为什么周恩来和邓演达同为黄埔才俊,最后却成为了蒋介石眼中的大敌?不难得出,
因为蒋介石背信弃义,倒行逆施,不顾黎民生活,不体民生之恤,导致这些曾一起共事的有志青年渐行渐远,
可谓是咎由自取,最终,蒋介石只能在台北郁寡去世,至于,他的失败也是历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