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各个派系的军阀割据一方,而表面上统一的国民政府对各个军阀并没有什么约束力。尤其是实力强大的西南军阀,如在抗战中赫赫有名的川军和滇军。而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割据贵州的军阀,也是最后一任“贵州王”王家烈。
1893年,王家烈出生于贵州省桐梓县,因家境贫寒而早早辍学。他于1914年在遵义入伍,被编入黔军。随军参加护国战争。后来又进入贵州讲武堂学习,毕业后担任连长等职,逐渐丰富阅历而成为黔军中以周西成为首的桐梓系的重要人物。此后的几年中,王家烈随周西成南征北战,与周围的其他军阀争抢地盘。他的军职也随着升为师长。
时间来到1928年,黔军内战爆发,周西成也在混战中身死。而接替他的王家烈则率军逐个击破了敌对势力,独霸贵州。他也被蒋介石任命为25军军长和贵州省主席。1930年,蒋介石任命他为“讨逆指挥官”,命令他率军进入湘西剿灭红军。
他在1931年剿灭堵截北上与中央红军会师的李明瑞部作战中立下战功,蒋介石奖励给他大批军械物资。这让25军实力大增,王家烈也成了名副其实的贵州王。
王家烈虽然立下战功,但他在贵州的威信远不足以让他坐上“贵州王”的宝座。这里面蒋介石的扶植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考虑到当时西南军阀割据,各方势力混战,而且还有共产党的红军在蓬勃发展。所以蒋介石希望能够借着扶植势力而稳定西南,并凭借他们去平定红军。
但蒋介石的计划落空了。王家烈成为“贵州王”后并没有让蒋介石捞到什么好处,大多数时候,来自中央的命令都被他束之高阁。只要不涉及到自己的利益,他一概不出兵。但在这个国内各方势力剑拔弩张的时刻,日本却在东方虎视眈眈,时刻准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因此蒋介石急于稳定国内局势,为将来对抗日本做准备。
1934年,红军转移至湖南和贵州的边境,蒋介石再次下令王家烈前去剿灭红军。王家烈这次决定执行命令,于是出兵前去与红军作战。但他的作战计划只限于将红军赶出贵州,只求自保。但蒋介石的目的除了剿灭红军,还希望趁机进去贵州“协同作战”从而瓦解黔军。
于是在1935年,薛岳率中央军攻下贵阳,实际上控制了整个贵州,王家烈被架空。而在于红军作战的前线,王家烈部也节节败退,丧师失地。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逼迫王家烈下野。王家烈只得接受安排,结束了自己在贵州短暂的统治。
王家烈被迫下野后,黔军被改编为五个师,并被编入各个中央军。从此,黔军名存实亡。抗日战争爆发后,王家烈被任命为第二十军团副军团长,不久调任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这两个职位都是闲职,并没有实际的指挥权力。此后直到解放战争结束,王家烈始终没有再次指挥军队作战。
解放战争结束后的1949年,王家烈并没有随蒋介石退守台湾,而是被共产党中央任命为西南军政委员和贵州省人大代表。1955年,王家烈当选贵州省的政协副主席。在工作期间他写成了大量宝贵的历史文章和回忆录,为后世研究贵州历史留下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在“大跃进”运动中,王家烈关心民生,对这一不顾经济规律的政策运动做出了中肯的批判。但他的建议并没有受到中央的重视,反而因此被划为“右派”,受到批判。1966年,末代“贵州王”王家烈病逝。
总结
:
王家烈出身贫寒,早年从军。以其骁勇善战的风格在军队中步步高升,并在军阀混战的年代抓住机会成功登上了省主席的高位。他虽曾为贵州王,但他的统治时期内贵州几乎一直处在内忧外患中。
后来遭到来自蒋介石中央军的打压,他也被同时剥夺军权和政权。幸而中国共产党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将他迎回了政治舞台,使他也得以在我党的伟大事业上发光发热